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氮恒温器材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热交换器与样品座双加热器控温的液氮恒温器,包括液氮恒温器本体,所述液氮恒温器本体上固定套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套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两个内腔,所述内腔分别与两个环形槽相连通,所述内腔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保护罩和密封圈能有效避免外界灰尘落在连接头和液氮进出口上,并且减少了在拿取时连接头受到碰撞的可能性,既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提高了液氮恒温器本体的使用寿命,且操作简单。
Liquid nitrogen thermostat with dual heater of heat exchanger and sample hol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热交换器与样品座双加热器控温的液氮恒温器
本技术涉及液氮恒温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交换器与样品座双加热器控温的液氮恒温器。
技术介绍
液氮是一种方便、经济、高效的制冷剂,直接以液氮为冷源的恒温器就是液氮恒温器,其各种产品在低温物理实验、半导体、航空航天、食品、医药等众多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液氮恒温器是直接或间接控制一个或多个热源和冷源来维持所要求的温度的一种装置。但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液氮恒温器在拆包使用后基本上都是暴露放置在空气当中,这就可能使液氮恒温器上的连接头或液氮进出口上附着灰尘,从而导致给后期进行实验后的结果带来误差,并且,平常的拿取摆放也有可能对液氮恒温器带来碰撞而使脆弱的连接头损坏,降低了液氮恒温器的使用寿命名,为此,提出一种具有热交换器与样品座双加热器控温的液氮恒温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热交换器与样品座双加热器控温的液氮恒温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具有热交换器与样品座双加热器控温的液氮恒温器,包括液氮恒温器本体,所述液氮恒温器本体上固定套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套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两个内腔,所述内腔分别与两个环形槽相连通,所述内腔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卡块,两个卡块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卡槽内,所述内腔远离保护罩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靠近保护罩的一端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远离保护罩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柱外。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壁与连接板的外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内腔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段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卡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保护罩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环形槽的两侧内壁相接触。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位于固定柱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有防滑球,所述卡槽呈环形阵列分布。优选的,所述卡块靠近螺纹杆的一侧开设有轴承孔,所述螺纹杆上固定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孔的内壁与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该装置通过液氮恒温器本体、连接板、固定柱、环形槽、保护罩、密封圈、卡槽、内腔、卡块、螺纹孔和螺纹杆相配合,当需要使用液氮恒温器本体时,握住并转动任意一个把手,螺纹杆便会正转,使卡块往远离保护罩的方向运动,直至卡块完全离开卡槽,然后转动另外一个把手,使另一个卡块也完全离开卡槽,之后将保护罩从环形槽内取出,便可开始使用,使用完后,将保护罩塞进环形槽内,然后依次反向转动两个把手,使得保护罩被有效固定;本技术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保护罩和密封圈能有效避免外界灰尘落在连接头和液氮进出口上,并且减少了在拿取时连接头受到碰撞的可能性,既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提高了液氮恒温器本体的使用寿命,且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液氮恒温器本体;2、连接板;3、固定柱;4、环形槽;5、保护罩;6、密封圈;7、卡槽;8、内腔;9、卡块;10、螺纹孔;11、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具有热交换器与样品座双加热器控温的液氮恒温器,包括液氮恒温器本体1,液氮恒温器本体1上固定套设有连接板2,连接板2上固定套设有固定柱3,固定柱3上开设有环形槽4,环形槽4内设有保护罩5,保护罩5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7,固定柱3上开设有两个内腔8,内腔8分别与两个环形槽4相连通,内腔8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卡块9,两个卡块9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卡槽7内,内腔8远离保护罩5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10,螺纹孔10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靠近保护罩5的一端与卡块9固定连接,螺纹杆11远离保护罩5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柱3外;固定柱3上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内壁与连接板2的外圈固定连接,内腔8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段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卡块9固定连接,保护罩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密封圈6,密封圈6与环形槽4的两侧内壁相接触,螺纹杆11位于固定柱3外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上设有防滑球,卡槽7呈环形阵列分布,卡块9靠近螺纹杆11的一侧开设有轴承孔,螺纹杆11上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孔的内壁与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通过液氮恒温器本体1、连接板2、固定柱3、环形槽4、保护罩5、密封圈6、卡槽7、内腔8、卡块9、螺纹孔10和螺纹杆11相配合,当需要使用液氮恒温器本体1时,握住并转动任意一个把手,螺纹杆11便会正转,使卡块9往远离保护罩5的方向运动,直至卡块9完全离开卡槽7,然后转动另外一个把手,使另一个卡块9也完全离开卡槽7,之后将保护罩5从环形槽4内取出,便可开始使用,使用完后,将保护罩5塞进环形槽4内,然后依次反向转动两个把手,使得保护罩5被有效固定,本技术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保护罩5和密封圈6能有效避免外界灰尘落在连接头和液氮进出口上,并且减少了在拿取时连接头受到碰撞的可能性,既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提高了液氮恒温器本体1的使用寿命,且操作简单。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液氮恒温器本体1时,先握住并转动任意一个把手,把手便会带动螺纹杆11正转,螺纹杆11就会带动卡块9往远离保护罩5的方向运动,直至卡块9完全离开卡槽7,然后转动另外一个把手,从而使另一个卡块9也完全离开卡槽7,这时,保护罩5失去了固定的限制,然后将保护罩5从环形槽4内取出,便可开始使用液氮恒温器本体1,使用完后,将保护罩5塞进环形槽4内,密封圈6能有效保证外界灰尘不会进入保护罩5内,然后依次反向转动两个把手,直至两个卡块9再次卡进对应的卡槽7内,使得保护罩5被有效固定,从而能够对液氮恒温器本体1进行有效的防尘和防碰撞保护,提高了液氮恒温器本体1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热交换器与样品座双加热器控温的液氮恒温器,包括液氮恒温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恒温器本体(1)上固定套设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上固定套设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上开设有环形槽(4),所述环形槽(4)内设有保护罩(5),所述保护罩(5)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7),所述固定柱(3)上开设有两个内腔(8),所述内腔(8)分别与两个环形槽(4)相连通,所述内腔(8)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卡块(9),两个卡块(9)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卡槽(7)内,所述内腔(8)远离保护罩(5)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10),所述螺纹孔(10)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靠近保护罩(5)的一端与卡块(9)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1)远离保护罩(5)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柱(3)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热交换器与样品座双加热器控温的液氮恒温器,包括液氮恒温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恒温器本体(1)上固定套设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上固定套设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上开设有环形槽(4),所述环形槽(4)内设有保护罩(5),所述保护罩(5)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7),所述固定柱(3)上开设有两个内腔(8),所述内腔(8)分别与两个环形槽(4)相连通,所述内腔(8)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卡块(9),两个卡块(9)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卡槽(7)内,所述内腔(8)远离保护罩(5)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10),所述螺纹孔(10)内转动安装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靠近保护罩(5)的一端与卡块(9)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1)远离保护罩(5)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柱(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交换器与样品座双加热器控温的液氮恒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壁与连接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蓝海科仪天津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