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服装编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影响装置效果的缺陷,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由外层针织面料和内层屏蔽面料组成,其特征在于,二层面料均采用无缝编织制造技术编织,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外内层面料纤维配比,后进行先工序处理,得到第一纤维组织;S2、第一纤维组织进行多助剂染色后在进行后工序处理,得到第二纤维组织;S3、第二纤维组织构成平针组织;S4、两个平针组织使用集圈组织进行连接构成局部双层组织,织造完成以后,进行翻针,继续重复S2步骤,直至完成整体组织的编织;S5、整体组织内设置有智能装置。
A seamless local knitting method for intelligent clot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服装编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智能穿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穿戴服饰作为服装的一种也得到不断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普通智能服装一般依靠裁剪缝制的方法来实现,即将智能装置缝制在衣服的里层,但是电路只能在衣服夹层内随意搁置,极大的影响了穿着的舒适度,并且由于缝制在里层面料上有明显的线迹,影响美观;并且由于采用人工缝制,在缝制过程中易发生机针踩到电路上,会产生漏电风险;并由于梭织面料的特性,不能很好的达到贴身穿着的效果,因而不能有效的发挥智能装置的效能,不能很好的解决人们对于智能服装智能化的需求。无缝针织服装是采用不同的筒径和针数、结构组织、原料纤维和针织工艺制得的三维曲面形态的服装,利用纤维纱线经织机生产一次制得衣坯,其结构设计区别于平面面料裁剪缝制的服装,可以不做裁剪缝接或省去缝线,故称一次成型服装;与普通针织面料或机织面料裁剪缝制的服装相比,无缝针织服装几乎没有接缝、穿着更加贴身、舒适美观。近年来,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科技纺织品织物的需求空前高涨;穿着舒适的纺织品织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研发更加贴近人体舒适要求、穿着舒适的纺织品织物及成衣,同时又是智能服装,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影响装置效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由外层针织面料和内层屏蔽面料组成,其特征在于,二层面料均采用无缝编织制造技术编织,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外层针织面料和内层屏蔽面料的纤维配比,后进行先工序处理,得到第一纤维组织;S2、第一纤维组织进行多助剂染色后在进行后工序处理,得到第二纤维组织;S3、第二纤维组织放置在针床上,选择横机上一个针床起针织造平针组织,在部分地方加入另一个针床起针的平针组织;S4、两个平针组织使用集圈组织进行连接构成局部双层组织,织造完成以后,进行翻针,继续重复S2步骤,直至完成整体组织的编织;S5、整体组织内设置有智能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外层针织面料纤维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锦纶纤维30-40份、竹纤维10-20份、锦纶纤维6-10份和天丝纤维5-10份;所述内层屏蔽面料纤维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金属纤维30-60份、锦纶纤维50-60份和芳纶纤维15-30份。进一步的,先工序处理包括常规的煮练、水洗、氯漂或氧漂、水洗、后处理、脱水、烘干、整烫等工序。进一步的,所述多助剂染色工序包括将均染剂、洗涤剂、防皱剂、渗透剂和适量染料于30-40℃的水中,运行10min后进行升温,后进行保温运行40min。进一步的,后工序处理包括常规的煮练、水洗、氯漂或氧漂、水洗、后处理、脱水、烘干、整烫等工序。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装置包括控制器、连接线和发热装置等。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减少人工工序,有效的解决了智能服装影响装置效果的缺陷,并在制作过程中,实现了无缝电路布置路线及方法,解决了智能服装穿着不舒适感,并在成品上改善了服饰的美观。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采用无缝局部编织方法的纬编织造技术,导电纤维可不间断连续编织,保持导电纤维的良好导电率,同时服装上的缝隙尺寸小,服装上的孔洞面积小,织成的服装具有良好的屏蔽功能,屏蔽效能大于95%,同时,采用多助剂配合染色整理技术,提高多纤维针织面料的同色性,色差大于4级,织物悬垂度小于75%,服装贴身,产品有较好防皱、弹性和耐洗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由外层针织面料和内层屏蔽面料组成,其特征在于,二层面料均采用无缝编织制造技术编织,外层针织面料纤维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锦纶纤维30-40份、竹纤维10-20份、氨纶纤维6-10份和天丝纤维5-10份;内层屏蔽面料纤维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金属纤维30-60份、锦纶纤维50-60份和芳纶纤维15-30份,后进行先工序处理,先工序处理包括常规的煮练、水洗、氯漂或氧漂、水洗、后处理、脱水、烘干、整烫等工序,得到第一纤维组织。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纤维材料介绍:锦纶纤维,采用聚己二酰己二胺或聚酰胺66或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通过缩聚反应制得,PA66在较高温度也能保持较强的强度和刚度,PA66在成型后仍然具有吸湿性。氨纶弹性纤维丝,氨纶,简称PU,别名: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市售。具有高断裂伸长率400%以上、低模量和高弹性回复率的合成纤维,多嵌段聚氨酯纤维的中国商品名称,又称弹性纤维。氨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少量地掺入织物中。这种纤维既具有橡胶性能又具有纤维的性能,多数用于以氨纶为芯纱的包芯纱,称为弹力包芯纱,这种纱的主要特点,一是可获得良好的手感与外观,以天然纤维组成的外纤维吸湿性好;二是只用1~10%的氨纶长丝就可生产出优质的弹力纱;三是弹性百分率控制范围从10%到20%,能根据产品的用途,选择不同的弹性值。易于纺制25~2500旦不同粗细的丝,因此广泛被用来制作弹性编织物。金属纤维,采用银金属导电纤维纱,可以采用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A-11,防电磁辐射功能,屏蔽率高,其产品能非常有效的控制由于汗水造成的细菌滋生;银成分能非常迅速将质变的蛋白质吸附其上而降低及消除臭味;夏天有优异的导热排湿功能,使身体感到凉爽,冬天有银瓶效应具极佳的保暖效果;产品具有无静电之舒适感,消除了静电带给人体的紧张,从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产品的手感柔软亲和、丝绸般华贵光泽、麻质的通透洁爽、悬垂性好、良好的透气性和易打理等特点。第一纤维组织进行多助剂染色后在进行后工序处理,多助剂染色工序包括将均染剂、洗涤剂、防皱剂、渗透剂和适量染料于30-40℃的水中,运行10min后进行升温,后进行保温运行40min,得到第二纤维组织。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助剂介绍:匀染剂、洗涤剂、防皱剂,均可以采用市售。渗透剂、硫铵,市售,渗透剂的全称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渗透剂顾名思义是起渗透作用,也是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渗透剂可与各类表面活性剂混用,也适宜与合成树脂初缩体及生物酶混合使用,对纺织品达到渗透水分更容易,使其染色时可以更快同染料达到化学反应的目的。柔软剂,市售,是使纺织品能够达到柔、滑、平整,整体手感达到爽滑的效果;超爽平滑剂是高粘度改性聚甲基硅氧烷的一种非离子水包油型乳液;具有反应性、良好的稀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由外层针织面料和内层屏蔽面料组成,其特征在于,二层面料均采用无缝编织制造技术编织,包括以下步骤:/nS1、选取外层针织面料和内层屏蔽面料的纤维配比,后进行先工序处理,得到第一纤维组织;/nS2、第一纤维组织进行多助剂染色后在进行后工序处理,得到第二纤维组织;/nS3、第二纤维组织放置在针床上,选择横机上一个针床起针织造平针组织,在部分地方加入另一个针床起针的平针组织;/nS4、两个平针组织使用集圈组织进行连接构成局部双层组织,织造完成以后,进行翻针,继续重复S2步骤,直至完成整体组织的编织;/nS5、整体组织内设置有智能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由外层针织面料和内层屏蔽面料组成,其特征在于,二层面料均采用无缝编织制造技术编织,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外层针织面料和内层屏蔽面料的纤维配比,后进行先工序处理,得到第一纤维组织;
S2、第一纤维组织进行多助剂染色后在进行后工序处理,得到第二纤维组织;
S3、第二纤维组织放置在针床上,选择横机上一个针床起针织造平针组织,在部分地方加入另一个针床起针的平针组织;
S4、两个平针组织使用集圈组织进行连接构成局部双层组织,织造完成以后,进行翻针,继续重复S2步骤,直至完成整体组织的编织;
S5、整体组织内设置有智能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服装无缝局部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针织面料纤维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计:锦纶纤维30-40份、竹纤维10-20份、锦纶纤维6-10份和天丝纤维5-10份;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满英,张惠,李帅,陈国强,成恬恬,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服装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