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针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176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面针织物,其是将第1针织纱与第2针织纱添纱针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物,其中,所述第1针织纱包含复合纱,所述复合纱包含第1聚氨酯纱和所述第1聚氨酯纱以外的非弹性纱,所述第2针织纱包含第2聚氨酯纱。

Double knitte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面针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添纱针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物。
技术介绍
衣服中使用含有聚氨酯纱与聚氨酯纱以外的纱的针织物时,具有高伸缩力、设计性,可得到优异的穿着感。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热变形开始温度为150~190℃的聚氨酯纱与聚酯、尼龙、丙烯酸、聚乙烯醇等的合成纤维、再生纤维、天然纤维等的纱线添纱针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物。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以弹性纱以外的纱线出现在针织物两面、弹性纱出现在针织物内侧的方式进行针织,可得到裁断部位不需要收尾(无摺边)、抽丝或卷曲的发生受到抑制的针织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11440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为了对针织物赋予附加价值,要求使针织物的伸缩力进一步提升的技术。为了增大专利文献1的针织物的伸缩力,考虑增加聚氨酯纱的含量。但是,聚氨酯纱不易被染色。因此,若增加针织物中的聚氨酯纱的含量,则容易发生聚氨酯纱露出针织物表面的由染色浸透不足导致的白底露出现象(日语原文为“目ムキ”)。此外,针织物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容易增加。为了维持针织物的伸缩力,同时减小针织物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或厚度,需要减少聚氨酯纱以外的纱线。此情况下,结果聚氨酯纱的含有比例增加,因此白底露出现象容易发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白底露出现象不易发生,且具有与以往的针织物同等以上的伸缩力,并且可缩小针织物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或厚度的双面针织物。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针织物,其是将第1针织纱与第2针织纱添纱针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物,其中,第1针织纱包含复合纱,所述复合纱包含第1聚氨酯纱和第1聚氨酯纱以外的非弹性纱,第2针织纱包含第2聚氨酯纱。根据该双面针织物(以下有时简称为针织物),白底露出现象不易发生,且具有与以往的针织物同等以上的耐久性及伸缩力,同时可缩小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或厚度。复合纱的纤度从针织性提升以及可得到具有高伸缩力的双面针织物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9~112dtex。从同样的观点出发,第1聚氨酯纱的纤度优选为11~56dtex。非弹性纱的纤度从容易防止双面针织物的白底露出现象或抽丝的观点出发,优选为8~56dtex。第1聚氨酯纱及第2聚氨酯纱的热变形开始温度优选为150~190℃。这是因为将双面针织物热定形时,第1聚氨酯纱彼此或第2聚氨酯纱彼此接触而容易变形,且在此状态下容易适度地被固定化。使双面针织物在纬线方向以300±2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伸长至伸长率80%后,以300±20mm/分钟的速度恢复至原状态,进行3次该处理,将第3次上述处理时伸长至伸长率30%的时刻的应力ST1(30)与第3次上述处理时收缩恢复至伸长率30%的时刻的应力SR1(30)的合计除以2所得到的power值P1(30)优选为70~180cN。此情况下,双面针织物具有高伸缩力。将上述power值P1(30)除以双面针织物每单位面积的质量而得到的值优选为0.55~1.1cN·m2/g。另外,使双面针织物在纬线方向以300±2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伸长至伸长率80%后,以300±20mm/分钟的速度恢复至原状态,进行3次该处理,第3次上述处理时收缩恢复至伸长率15%的时刻的应力SR1(15)优选为20~100cN。此情况下,双面针织物即使在低伸长率区域也具有高收缩力。将上述应力SR1(15)除以双面针织物每单位面积的质量而得到的值优选为0.07~1cN·m2/g。双面针织物每单位面积的质量优选为100~260g/m2。即使是这样轻的双面针织物,也具有高伸缩力。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得到白底露出现象不易发生,且具有与以往的针织物同等以上的伸缩力的双面针织物。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双面针织物包含第1针织纱及第2针织纱。第1针织纱包含复合纱,该复合纱包含第1聚氨酯纱、及第1聚氨酯纱以外的非弹性纱,第2针织纱包含第2聚氨酯纱。双面针织物是以第1针织纱出现在双面针织物的两个表面、第2针织纱被配置于双面针织物内侧的方式添纱针织的。在本说明书中,非弹性纱意味着弹性纱以外的纱线。此处,弹性纱是指5cN载荷时的伸长率为100%以上、且100%伸长后的恢复率为90%以上的纱线。通过将包含第1聚氨酯纱与非弹性纱的复合纱以及第2聚氨酯纱添纱针织,与以往将聚氨酯纱与非弹性纱添纱针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物相比,不会增加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可增加双面针织物所含有的聚氨酯纱的比例。换言之,为了维持双面针织物的伸缩力,同时减小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或厚度,没有必要如以往的双面针织物般减少聚氨酯纱以外的纱线。因此,可抑制因为聚氨酯纱的比例增加所产生的白底露出现象。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得到具有与以往同等以上的伸缩力,同时白底露出现象受到抑制的双面针织物。另外,在对双面针织物实施热定形时,第1聚氨酯纱彼此、或第2聚氨酯纱彼此接触、变形,并在此状态下适度地固定化。因此,双面针织物可维持高伸缩力。此外,该双面针织物也不易发生变形、纱线偏移、绽线、脱线、抽丝、卷曲等,耐久性优异。因此,即使以直线、曲线、或曲线与直线的组合等所形成的任意形状裁断后,也能够省略将裁断部分结线的摺边步骤。[第1针织纱]第1针织纱包含复合纱,该复合纱包含第1聚氨酯纱及第1聚氨酯纱以外的非弹性纱。在第1针织纱中,除了包含第1聚氨酯纱及非弹性纱的复合纱以外,还可使用聚酯、尼龙、丙烯酸、聚乙烯醇等合成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棉、麻、羊毛、蚕丝等天然纤维;及它们的复合纤维。特别优选聚酯、尼龙及再生纤维素纤维。这些纱线也可在配置第1针织纱的面上交织。特别是在作为这种复合纱以外的纱线,采用与选择作为非弹性纱的纱线相同的纱线的情况下,可抑制布帛制造所花的成本。但是,从白底露出现象不易发生,且容易得到与以往的双面针织物同等以上的伸缩力的观点出发,第1针织纱中复合纱(第1聚氨酯纱及非弹性纱的合计)所占的比例优选为90质量%以上。(复合纱)复合纱包含第1聚氨酯纱与第1聚氨酯纱以外的非弹性纱。复合纱的形态并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包芯纱、合捻纱、或交织纱(例如空气交织纱)等。尤其,复合纱优选为包芯纱。由此,容易发挥第1聚氨酯纱的伸缩性。包芯纱可以为在第1聚氨酯纱的周围单层卷绕非弹性纱的单包芯纱(SCY),也可以为在第1聚氨酯纱的周围沿不同方向双层卷绕非弹性纱的双包芯纱(DCY)。特别是,从所得到的双面针织物容易变薄,而且双面针织物的通气性容易提升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单包芯纱。在复合纱为包芯纱及合捻纱的情况下,其捻数优选为100~1800T/m。捻数为100T/m以上时,针织双面针织物时的加工稳定性容易提升,第1聚氨酯纱被被覆的比例变高,白底露出现象不易发生。另外,若为1800T/m以下,则对第1聚氨酯纱的拘束力降低,伸缩性不易受损。在复合纱为交织纱的情况下,其交织数优选为30~150个/m。若交织数为30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针织物,其是将第1针织纱与第2针织纱添纱针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物,其中,/n所述第1针织纱包含复合纱,所述复合纱包含第1聚氨酯纱和所述第1聚氨酯纱以外的非弹性纱,/n所述第2针织纱包含第2聚氨酯纱。/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01 JP 2017-1688281.一种双面针织物,其是将第1针织纱与第2针织纱添纱针织而成的双面针织物,其中,
所述第1针织纱包含复合纱,所述复合纱包含第1聚氨酯纱和所述第1聚氨酯纱以外的非弹性纱,
所述第2针织纱包含第2聚氨酯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针织物,其中,所述复合纱的纤度为19~112dtex。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针织物,其中,所述第1聚氨酯纱的纤度为11~56dtex。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针织物,其中,所述非弹性纱的纤度为8~56dtex。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针织物,其中,所述第1聚氨酯纱及所述第2聚氨酯纱的热变形开始温度为150~19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针织物,其power值P1(30)为70~180cN,所述power值P1(30)按照下述方法得到:使所述双面针织物在纬线方向以300±20mm/分钟的拉伸速度伸长至伸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津祐晴柳克彦
申请(专利权)人:世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