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表面的微结构-纳米氧化铜协同抗菌表面及其激光-化学复合制备方法、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表面改性
,是不锈钢材料表面制备微纳结构同时沉积纳米氧化铜以实现协同抗菌效果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纳秒激光烧蚀与激光诱导化学热分解复合方法。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纳米氧化铜材料近几年开始兴起,它不仅导电导热性好,且在抗菌性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种抗菌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船舶,在化工、纺织、电子、医学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而激光加工比其他加工方式更高效、稳定可靠且更低成本,因此这种表面改性技术非常适于工业推广应用。目前制备纳米氧化铜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水热法、固体热分解法和电化学法等。有大量的文献专利对水热法进行了报道,但无法对纳米氧化铜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形成均一特定的形貌。电化学法的产品生产率较低且合成的纳米氧化铜不均匀。固体热分解法和水热法生产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表面的微结构-纳米氧化铜协同抗菌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n工件;/n附着在工件表面的纳米氧化铜层;/n其中,所述工件的表面为微纳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表面的微结构-纳米氧化铜协同抗菌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件;
附着在工件表面的纳米氧化铜层;
其中,所述工件的表面为微纳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表面的微结构-纳米氧化铜协同抗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结构采用激光烧蚀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表面的微结构-纳米氧化铜协同抗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铜层为硝酸铜醇溶液热分解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锈钢表面的微结构-纳米氧化铜协同抗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铜醇溶液采用超声雾化的方式喷涂在工件表面。
5.一种不锈钢表面的微结构-纳米氧化铜协同抗菌表面的激光-化学复合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工件表面形成微纳结构;
将硝酸铜的醇溶液附着在工件表面,热分解,在工件表面形成纳米氧化铜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一平,蔡玉奎,王磊,刘战强,万熠,宋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