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401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改性聚乙烯材料技术领域,为解决传统聚乙烯改性工艺存在的单独添加抗静电剂无法降低材料表面电阻率、为了降低表面电阻率而添加大量的碳纳米管,使得材料性能大幅下降,成本增加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聚乙烯40~99%,碳纳米管0.01~0.4%,抗静电剂0.3~5%,助剂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碳纳米管和抗静电剂的协同效应为复合型抗静电剂,在极低含量的碳纳米管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使得聚乙烯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显著降低,降低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低表面电阻率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成型容易,制品外观良好。可以使用在同时需要抗静电和良好机械性能的游乐设施、军工箱等方面。

A composite modified polyethylene material with carbon nanotubes and antistatic age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改性聚乙烯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众所周知,聚乙烯是高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通常是1017左右,表面电阻率为1017左右,材料在摩擦、剥离、感应等过程,表面容易产生静电荷,由于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很高,很难将产生的静电荷转移,当表面静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易导致严重的危险,如吸尘、放电、击穿,甚至燃烧或爆炸,这让聚乙烯只能应用在工业或生活中的绝缘这个领域,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也让人们越来越重视聚乙烯的抗静电问题。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滚塑专用阻燃抗静电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申请公布号为CN106867080A;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阻燃改性聚乙烯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其申请公布号为CN103849024A;上述两个专利技术均采用螺杆造粒法,将抗静电组分充分分散到基体材料中,形成材质均一的、抗静电效果均一的复合材料。但是抗静电等级很难达到108及以下,应用受限。现有技术中,也有单独使用碳纳米管作为抗静电剂的改性聚乙烯,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抗静电聚乙烯薄膜”,其授权公告号为CN205997472U,该技术为达到制品表面抗静电或导电,在基体材料上涂布、层积或复合具有抗静电或导电功能的材料,虽然表面电阻率可以达到104,但是,其使用的是单层碳纳米管,成本较高。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抗静电的改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申请公布号为CN107325520A,该专利技术的改性塑料的表面电阻率可以达到106,但是碳纳米管的添加量高达3wt%,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传统聚乙烯改性工艺存在的单独添加抗静电剂无法降低材料表面电阻率、为了降低表面电阻率而添加大量的碳纳米管,使得材料性能大幅下降,成本增加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兼具低表面电阻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流动性、适合滚塑生产工艺的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无需复杂设备,易实现工业化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聚乙烯40~99%,碳纳米管0.01~0.4%,抗静电剂0.3~5%,助剂余量。本专利技术按照上述配比将聚乙烯、碳纳米管、抗静电剂等混合造粒后,在碳纳米管较低添加量的前提下,低成本得到兼具低表面电阻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流动性的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可以通过滚塑加工工艺制造各类箱体、游乐设施、装饰品等制品,有效解决了现有聚乙烯无法同时拥有低表面电阻率和良好的机械性能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聚乙烯的密度为0.910~0.965g/cm3,熔体流动速率(190℃,2.16Kg)为1.0~20.0g/10min。作为优选,所述碳纳米管的管径1~25nm,长度0.5~30μm,纯度60~99%,电导率>150s/cm。作为优选,所述抗静电剂为表面活性剂类内混型抗静电剂或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作为优选,所述助剂选自抗氧剂、阻燃剂、光稳定剂、润滑剂和颜料的一种和几种。作为优选,所述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的表面电阻率为107~1011Ω。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配比,将聚乙烯、碳纳米管和抗静电剂充分混合,得混合物料;(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料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颗粒料;(3)用塑料磨粉机将步骤(2)得到的颗粒料进行磨粉,得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作为优选,步骤(2)中,挤出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为150~210℃,螺杆转速为100~500rpm;作为优选,步骤(3)中,磨粉工艺参数为:磨盘温度≤75℃,磨盘转速2500~3200rpm。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原料,将碳纳米管加入到98wt%H2SO4-68wt%HNO3混酸中35~40℃超声处理,冷却至室温后,微孔滤膜过滤,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得改性碳纳米管;该步骤通过对碳纳米管进行酸处理,所得到的改性碳纳米管表面带有大量含氧官能团-羧基;(2)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碳纳米管分散于水中,得改性碳纳米管悬浮液,加入聚乙烯,搅拌均匀,离心、干燥后得改性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材料;该步骤中,将带有大量含氧官能团-羧基改性碳纳米管分散于水中,改性碳纳米管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虽然聚乙烯自身的水溶性很差,但是其表面容易产生静电荷,这些静电荷为正电荷;当聚乙烯加入到改性碳纳米管悬浮液中,搅拌条件下,带有正电荷的聚乙烯与带有负电荷的改性碳纳米管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迅速结合,使得改性碳纳米管在聚乙烯表面得到均一的分布,提高碳纳米管在聚乙烯体系中的分散性;(3)将步骤(2)得到的改性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材料与抗静电剂充分混合,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磨粉,得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作为优选,步骤(1)中,超声功率120~140W,超声频率25~30Hz,超声时间1~2h。该超声工艺条件下,碳纳米管的形貌可以不被破坏,保持原有的性能。作为优选,步骤(1)中,控制混酸与碳纳米管的液固比(4~8):1。作为优选,所述98wt%H2SO4-68wt%HNO3混酸中硫酸与硝酸的体积比为(1~2):1。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碳纳米管和抗静电剂的协同效应为复合型抗静电剂,在极低含量的碳纳米管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使得聚乙烯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显著降低,降低成本;(2)本专利技术材料在低表面电阻率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成型容易,制品外观良好。可以使用在同时需要抗静电和良好机械性能的游乐设施、军工箱等方面;(3)本专利技术具有优良的加工流动性,制备方法简单,无需复杂设备,易实现工业化操作;(4)利用带有正电荷的聚乙烯与带有负电荷的改性碳纳米管通过静电吸附作用提高碳纳米管在聚乙烯体系中的分散性,制备工艺简单,无需复杂设备,易实现工业化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7和对比例1-8的碳纳米管添加量与产品表面电阻率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若非特指,所有设备和原料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聚乙烯40~99%,碳纳米管0.01~0.4%,抗静电剂0.3~5%,助剂余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聚乙烯40~99%,碳纳米管0.01~0.4%,抗静电剂0.3~5%,助剂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的密度为0.910~0.965g/cm3,熔体流动速率为1.0~20.0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的管径1~25nm,长度0.5~30μm,纯度60~99%,电导率>150s/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为表面活性剂类内混型抗静电剂或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选自抗氧剂、阻燃剂、光稳定剂、润滑剂和颜料的一种和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的表面电阻率为107~1011Ω。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碳纳米管/抗静电剂复合改性聚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配比,将聚乙烯、碳纳米管和抗静电剂充分混合,得混合物料;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料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宇航温原施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堂塑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