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机化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两股连续运动的液体或两股连续运动的气体(均被称为连续相工作流体)反向运动相互撞击,被定义为撞击流。实验证明,在两股连续相撞击流的撞击点上加装一块固体隔板不改变撞击流性质,因此,单股连续相工作流体(气体或液体)撞击固体隔板或不同的固体构件,同样具有撞击流的所有特征,因此也可以定义为撞击流。连续相的液体中也可以掺有少量的气体、固体或气体加固体(被称为稀疏相);连续相的气体中也可以掺有少量的液体、固体或液体加固体(也被称为稀疏相)。撞击流的概念首先由Elperin在ElperinITHeatandmasstransferinopposingcurrents[J].JEng.Physics,1961,(6):62-68.一文中提出用于气固相的相间传递,后经以色列Ben-Curion大学Tamir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研究将撞击流原理用于气-气、液-液、气固混合、气体吸收或解吸,大大地扩展了人们对撞击流原理的认识和撞击流在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壳体(10),具有腔体;/n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组件(20),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组件(20)用于使液体原料的喷射流体在非淹没式撞击、空化、剪切作用中完成反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壳体(10),具有腔体;
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组件(20),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组件(20)用于使液体原料的喷射流体在非淹没式撞击、空化、剪切作用中完成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组件(20)包括:
第一筒体(21),所述第一筒体(21)具有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所述第一筒体(21)的内腔用于提供非淹没式撞击场所,所述第一筒体(21)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结构,且所述第一孔结构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筒体(21)的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方向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21)具有相对的两个侧端,且侧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均设置在一个侧端,所述第一筒体(21)的另一个侧端设置有撞击底板(24);或者,
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均设置在一个侧端,所述第一筒体(21)的径向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筒体(21)的另一侧端封闭;或者,
部分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设置在一个侧端,另一部分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设置在另一侧端,其中一个侧端的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另一侧端的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中的至少一个的物料进入方向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21)为锥形筒体、圆筒或方筒;或者,所述第一筒体(21)的径向截面积沿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或者,所述第一筒体(21)的径向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液体原料的进口方向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组件(20)还包括第二筒体(22),所述第二筒体(22)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21)的外围,且所述第二筒体(22)的筒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孔结构,且所述第二孔结构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孔结构的轴向具有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淹没式撞击流反应组件(2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筒体(22)的外围,所述第三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