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61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阀,包括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端的阀盖,所述阀盖与阀体呈常开状态,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浮体罩,所述浮体罩具有上下两端开口,所述浮体罩内可上下滑动地安装有浮体,所述浮体的上方设置有升降罩,所述升降罩通过一导向杆可滑动安装在所述阀盖上,所述升降罩上均布有复数个排气口,当所述升降罩上升到与阀盖接触时,所述升降罩与阀盖之间的接触面呈密封结构,当所述升降罩与所述浮体相接触时,两者之间具有用于排气的缝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各类水厂、各类给水领域的管网系统。

An exhaust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气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排气阀。
技术介绍
排气阀用以调节管道系统内留存的空气,在给排水、造船、流体运输等工程领域应用广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提高了人们对排气阀的认知,人们发现在管道系统内截留一部分空气能够吸收水锤波的能量,利用截留空气的弹性减少水锤对管道系统的冲击,从而保护管道系统。管道系统中所使用的排气阀要求能够在管道运行的初期快速排气,在初期快速排气后主动截留一部分的空气,在管道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时又可以持续排出管道中析出的空气,在管道系统负压时快速吸入空气,以提高管道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现有的排气阀如CN209340616U所示,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气阀,包括立式安装的阀体、设置在阀体顶部的排气通道、设置在阀体底部的进水通道和设置在阀体内并受水位影响而升降启闭排气通道的浮球组件,所述的浮球组件包括橡胶浮球和竖直安装在橡胶浮球顶部的导向杆,该导向杆活动伸入排气通道内,在排气通道的内端设有与橡胶浮球表面吻合的顶喇叭口。该技术方案结构复杂,而且当管道内气量较大时无法迅速的将气体排出,使用场景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气阀,解决了现有排气阀实用性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排气阀,包括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端的阀盖,所述阀盖与阀体呈常开状态,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浮体罩,所述浮体罩具有上下两端开口,所述浮体罩内可上下滑动地安装有浮体,所述浮体的上方设置有升降罩,所述升降罩通过一导向杆可滑动安装在所述阀盖上,所述升降罩上均布有复数个排气口,当所述升降罩上升到与阀盖接触时,所述升降罩与阀盖之间的接触面呈密封结构,当所述升降罩与所述浮体相接触时,两者之间具有用于排气的缝隙口。优选的,所述浮体罩的下端开口处安装有缓冲垫,所述浮体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缓冲垫形状配合的凹槽。优选的,所述阀体的下端安装有底盖,所述底盖的上端开口与浮体罩的下端开口相对,所述底盖的圆周侧面上开设有过滤孔。优选的,所述底盖的上端开口距离缓冲垫下端的距离不大于所述过滤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阀体与阀盖的连接面设置有环状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升降罩的接触面设置有环形凸起。优选的,所述浮体的圆周外侧设置有两条以上的环形内凹槽。优选的,所述浮体罩与所述阀体一体成型。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升降罩上开设排气口,实现阀体、浮体、阀盖以及升降罩之间形成大、小两种排气孔,能够根据工况不同自动调整大、小排气孔实现进、排气,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实施例参考图1及图2,一种排气阀,包括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阀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1上端的阀盖2,所述阀盖2与阀体1呈常开状态,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浮体罩3,所述浮体罩3具有上下两端开口,所述浮体罩3内可上下滑动地安装有浮体4,所述浮体4的上方设置有升降罩5,所述升降罩5通过一导向杆21可滑动安装在所述阀盖2上,所述升降罩5上均布有复数个排气口51(图中1仅示出2个);当所述升降罩5上升到与阀盖2接触时,所述升降罩5与阀盖2之间的接触面呈密封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与阀盖2的连接面设置有环状的密封垫22,所述密封垫22与所述升降罩5的接触面设置有环形凸起23。升降罩5与阀盖2的密封配合采用环状的密封垫22结构,配合环形凸起23,升降罩5紧压在环形凸起23上而紧压密封垫22,保证结构上的密封性;当所述升降罩5与所述浮体4相接触时,两者之间具有用于排气的缝隙口41。其中,所述浮体罩3与所述阀体1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减少了一个部件的安装。本实施例中,所述浮体罩3的下端开口处安装有缓冲垫31,所述浮体4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缓冲垫31形状配合的凹槽42。其中,设置缓冲垫31,在浮体4下降时能够避免浮体4与浮体罩3相接触而底部磨损,同时配合凹槽42能对浮体4具有一定的支撑,且可以避免两者之间接触发出声响。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1的下端安装有底盖11,所述底盖11的上端开口与浮体罩3的下端开口相对,所述底盖11的圆周侧面上开设有过滤孔12。设置带有过滤孔12的底盖11,能够对管道内的流体内杂质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避免大颗粒杂质进入排气阀内造成排气阀损坏而降低使用寿命;具体的,所述底盖11的上端开口距离缓冲垫31下端的距离不大于所述过滤孔12的孔径,这在结构上保证了管道内的液体以及气体能够进入排气阀,又从结构上阻止了杂质进入;具体的,排气阀整体安装在管道纵向高点管顶以上,当管内有空气时首先聚集在排气阀内,在使用时:1)、空管注水时:当管内为空气时,浮体和升降罩只受重力作用,无浮力,因此两者就下落到浮体罩底部的缓冲垫上。管内空气在水压作用下,通过浮体罩的窗口和阀盖的排气孔高速排向大气。2)、排气后自闭不泄水:当管内空气排出后,管内的水从阀体下部进入阀腔,此时浮体和升降罩迅速上浮,升降罩顶住阀孔密封处,排气阀自动关闭停止排气,并不泄水。3)、正常运作时小孔排气:因管内压力波动,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会逐渐析出,并聚积在管顶的排气阀腔中。在排气阀中形成有压气囊,气囊增大,阀内水面就下降,当水面降至浮力小于浮体自重时,浮体因重力而下落,将顶部的小排气口打开,小孔自动排气。当气体排空,气囊消失水面上升,浮体又升起,再将小排气口关闭,于是形成间断性小孔自动排气。4)、自动进气破坏真空:当管内产生真空时,浮体和升降罩同时快速下落,大量空气补入,破坏管内真空,保证管网安全。本实施例中,所述浮体4的圆周外侧设置有两条的环形内凹槽43。环形内凹槽43可减少浮体4的表面与浮体罩3之间的接触面,避免接触面过大导致浮体4的过度磨损,同时也增大了浮体4与浮体罩3之间的空隙,使管道内液体能更多的进入两者之间,保证了浮体4的浮起和下降。本技术采用升降罩上开设排气口,实现阀体、浮体、阀盖以及升降罩之间形成大、小两种排气孔,能够根据工况不同自动调整大、小排气孔实现进、排气,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实用性强。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端的阀盖,所述阀盖与阀体呈常开状态,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浮体罩,所述浮体罩具有上下两端开口,所述浮体罩内可上下滑动地安装有浮体,所述浮体的上方设置有升降罩,所述升降罩通过一导向杆可滑动安装在所述阀盖上,所述升降罩上均布有复数个排气口,当所述升降罩上升到与阀盖接触时,所述升降罩与阀盖之间的接触面呈密封结构,当所述升降罩与所述浮体相接触时,两者之间具有用于排气的缝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阀体以及安装在所述阀体上端的阀盖,所述阀盖与阀体呈常开状态,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浮体罩,所述浮体罩具有上下两端开口,所述浮体罩内可上下滑动地安装有浮体,所述浮体的上方设置有升降罩,所述升降罩通过一导向杆可滑动安装在所述阀盖上,所述升降罩上均布有复数个排气口,当所述升降罩上升到与阀盖接触时,所述升降罩与阀盖之间的接触面呈密封结构,当所述升降罩与所述浮体相接触时,两者之间具有用于排气的缝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罩的下端开口处安装有缓冲垫,所述浮体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缓冲垫形状配合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阀,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良彭建清李佳鑫陈文恭卢爱山
申请(专利权)人:沪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