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及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484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及工作方法,采用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耦合的结构形式,可实现“馈能”、“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三种不同工作模式。“馈能”模式下可有效地实现系统的振动能量回收,具有更高的能量回收效率;“被动控制”模式下可将复杂的机械网络通过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外端电网络进行模拟实现,同时实现复杂机电网络的一体化集成设计;“主动控制”模式下可将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作为力发生器对振动系统进行调谐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可实现复杂的系统阻抗输出,其受非线性因素影响较小,且动态性能优越,可有效地节省安装空间并实现振动能量的回收。

A new energy vehicle inertial energy feeder and its wor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及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隔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承载车身重力与缓冲路面不平度冲击的总成装置,悬架的优劣对车辆的行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突破传统机械隔振系统“质量-弹簧-阻尼器”(Mass-Spring-Damper)性能提升的瓶颈,解决质量块元件的单端点问题,惯容器应运而生。由此形成的新型机械隔振网络“惯容器-弹簧-阻尼器”(Inerter-Spring-Damper)展现出了极大的隔振潜力并已在诸多隔振领域得到证实。国内外研究中,多种性能优良的ISD网络隔振结构被提出并验证其有效的隔振优势。根据新机电相似性理论,惯容器对应于电网络中的电容元件,目前较为常见的惯容器实现形式有滚珠丝杠式、齿轮齿条式和液压-泵式。但是,单纯的机械网络元件较为复杂,难以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随着汽车电动化和节能化的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在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实现能量回收,同时可有效改善悬架系统的隔振性能,成为新能源汽车底盘的核心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吊耳(1),下吊耳(14),联轴器(17),丝杠(19),电机缸筒(2),电机工作腔(22),工作腔体内部的直线电机中有直线电机动子磁轭(20)、直线电机定子(21)、绕组(3)、动子磁极(4)、动子轴(23);所述电机缸筒(2)下端有外壳体(13),外壳体内部有旋转电机的旋转电机壳体(16),旋转电机转子轴(12),旋转电机中心转子(10),旋转电机定子(11);/n所述上吊耳(1)与电机缸筒(2)焊接为一体,电机缸筒(2)的内侧壁沿径向呈圆形矩阵固定有直线电机定子(21),直线电机定子(21)内均布有绕组(3),动子磁极(4)与直线电机动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吊耳(1),下吊耳(14),联轴器(17),丝杠(19),电机缸筒(2),电机工作腔(22),工作腔体内部的直线电机中有直线电机动子磁轭(20)、直线电机定子(21)、绕组(3)、动子磁极(4)、动子轴(23);所述电机缸筒(2)下端有外壳体(13),外壳体内部有旋转电机的旋转电机壳体(16),旋转电机转子轴(12),旋转电机中心转子(10),旋转电机定子(11);
所述上吊耳(1)与电机缸筒(2)焊接为一体,电机缸筒(2)的内侧壁沿径向呈圆形矩阵固定有直线电机定子(21),直线电机定子(21)内均布有绕组(3),动子磁极(4)与直线电机动子磁轭(20)均固定在动子轴(23)上,动子轴(23)从电机工作腔(22)伸出与丝杆(19)焊接连成一体,所述丝杆(19)与旋转电机动子轴(12)经联轴器(17)连接;
所述外壳体(13)内部设有旋转电机壳体(16),旋转电机壳体(16)固定在外壳体(13)内壁上,所述旋转电机壳体(16)内部设有旋转电机转子轴(12),旋转电机转子轴(12)周围设有旋转电机中心转子(10),且旋转电机中心转子(10)固定在旋转电机转子轴(12)上;旋转电机定子(11)固定在旋转电机壳体(16)上;
所述动子轴(23)可在电机工作腔(22)内做径向直线往复运动,旋转电机转子轴(12)与固结的旋转电机中心转子(10)可在旋转电机壳体(16)内做旋转运动;下吊耳(14)与外壳体(13)焊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19)与丝杠螺母(5)相啮合,丝杠螺母(5)经由丝杠螺母安装螺栓(6)固定在电机缸筒(2)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法兰安装螺栓(7),所述法兰安装螺栓(7)将端盖(8)固定安装在丝杠(19)延伸出外壳体(13)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8)内部安装有角接触球轴承(18),轴承内环与丝杠(19)相配合连接,可共同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惯性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电机上端盖轴承(9)和旋转电机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钰杰韩嘉伟赵舒天陈龙杨晓峰刘雁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