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343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包括:覆膜工装放入覆膜装置内;在待覆膜内装板上的需覆膜的表面上,涂抹胶,之后配合在所述覆膜工装中;膜的边缘定位在所述覆膜装置上,并且所述膜的中间部位,覆盖所述待覆膜内装板上的需覆膜的表面;所述覆膜工装,所述覆膜装置,所述待覆膜内装板和所述膜组装好后,整体放入覆膜机,所述待覆膜内装板与所述膜覆膜成型;从而克服了表面覆膜操作不方便,产品质量可控性差,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不美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操作相对方便,产品质量可控性较好,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美观的技术效果,有利于广泛推广。

A method of surface coating for the inner panel of rai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的说是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车辆内装产品表面处理多为喷漆或冷贴膜;喷漆产品无法做出有质地的纹理,缺少层次感,不美观;冷贴膜虽然可实现有质地的纹理,但是只能对造型简单的产品贴膜,而对于造型复杂的产品,比如侧墙板、中顶板、侧顶板等无法实现贴膜,或贴膜导致贴膜鼓包、局部拉伸纹理变形严重等现象,且冷贴膜通常是人工操作,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产品质量可控性差,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表面覆膜操作不方便,产品质量可控性差,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不美观的技术问题。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包括:覆膜工装放入覆膜装置内;在待覆膜内装板上的需覆膜的表面上,涂抹胶,之后配合在所述覆膜工装中;膜的边缘定位在所述覆膜装置上,并且所述膜的中间部位,覆盖所述待覆膜内装板上的需覆膜的表面;所述覆膜工装,所述覆膜装置,所述待覆膜内装板和所述膜组装好后,整体放入覆膜机,所述待覆膜内装板与所述膜覆膜成型。进一步的:所述覆膜装置包括容纳件,底部具有抽气口,能够容纳所述覆膜工装和所述待覆膜内装板;以及压件,连接在所述容纳件上,能够压住所述膜的边缘。进一步的:所述胶为热熔胶,聚氨酯胶,丙烯酸胶,结构胶或者水性胶。进一步的:所述膜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者聚酰胺薄膜。进一步的:所述覆膜机内的设定温度为120℃-150℃,预热2-300s,并且能够对所述覆膜装置抽真空,保持真空状态2-300s。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与相关技术相比,通过将待覆膜内装板定位在覆膜工装上;待覆膜内装板和覆膜工装,一起定位在覆膜装置内,并且覆膜装置能够定位膜,使得膜覆盖待覆膜内装板上的需覆膜的表面,之后整体放入覆膜机中,通过控制覆膜机的温度,以及控制覆膜装置内的真空状态,使得膜逐渐与待覆膜内装板上的需覆膜的表面贴合,实现了表面覆膜的目的;从而克服了表面覆膜操作不方便,产品质量可控性差,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不美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操作相对方便,产品质量可控性较好,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美观的技术效果,有利于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覆膜工装和待覆膜内装板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覆膜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覆膜装置的局部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待覆膜内装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一,侧墙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待覆膜内装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二,中顶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待覆膜内装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二,中顶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待覆膜内装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三,侧顶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待覆膜内装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三,侧顶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待覆膜内装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四,窗下墙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待覆膜内装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五,门立柱罩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待覆膜内装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五,门立柱罩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10.覆膜工装,20.覆膜装置,21.容纳件,211.抽气口,22.压件,30.待覆膜内装板,40.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表面覆膜操作不方便,产品质量可控性差,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不美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操作相对方便,产品质量可控性较好,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美观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包括:覆膜工装10放入覆膜装置20内;在待覆膜内装板30上的需覆膜的表面上,涂抹胶,之后配合在所述覆膜工装10中,所述胶为热熔胶,聚氨酯胶,丙烯酸胶,结构胶或者水性胶;膜40的边缘定位在所述覆膜装置20上,并且所述膜40的中间部位,覆盖所述待覆膜内装板30上的需覆膜的表面,所述膜40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者聚酰胺薄膜等热塑性膜;所述覆膜工装10,所述覆膜装置20,所述待覆膜内装板30和所述膜40组装好后,整体放入覆膜机,所述覆膜机内的设定温度为120℃-150℃,预热2-300s,并且能够对所述覆膜装置20抽真空,保持真空状态2-300s,使得所述待覆膜内装板30与所述膜40覆膜成型;具体来说,实施时,通过将待覆膜内装板30定位在覆膜工装10上;待覆膜内装板30和覆膜工装10,一起定位在覆膜装置20内,并且覆膜装置20能够定位膜40,使得膜40覆盖待覆膜内装板30上的需覆膜的表面,之后整体放入覆膜机中,通过控制覆膜机的温度,以及控制覆膜装置20内的真空状态,使得膜40逐渐与待覆膜内装板30上的需覆膜的表面贴合,实现了表面覆膜的目的;从而克服了表面覆膜操作不方便,产品质量可控性差,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不美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操作相对方便,产品质量可控性较好,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美观的技术效果;具体来说,如图1、图2所示;所述覆膜工装10,外形为长方形结构,中间部位具有能够与待覆膜内装板30的下表面形状贴合的型腔,不但外形能够与覆膜装置20按照正常公差紧配,而且型腔,也能够与待覆膜内装板30的下表面按照正常公差紧配,使得待覆膜内装板30能够被可靠地定位覆膜工装10上,同时又能够通过覆膜工装10可靠地连接在覆膜装置20内,不会在覆膜时,移动位置,有保证覆膜精度的作用;具体来说,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中使用的覆膜装置20,所述覆膜装置20包括容纳件21,底部具有抽气口211,能够容纳所述覆膜工装10和所述待覆膜内装板30;以及压件22,连接在所述容纳件21上,能够压住所述膜40的边缘;实施时,所述容纳件21包括,容纳腔体,外形为长方体形结构,具有长方体形结构的内凹腔,所述内凹腔能够容纳定位覆膜工装10和待覆膜内装板30;以及边板,为长方体形框架结构,连接在所述容纳腔体的顶部,用于连接压件22;所述压件22为长方体形框架结构,与所述边板之间粘结或者穿入螺钉连接,压住膜40的边缘,使得膜40能够被可靠地定位;所述抽气口211包括一段直管,一段焊接在容纳件21的顶部,能够与所述内凹腔连通;所述容纳件21上的内凹腔内,还设置有孔板23,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覆膜工装(10)放入覆膜装置(20)内;/n在待覆膜内装板(30)上的需覆膜的表面上,涂抹胶,之后配合在所述覆膜工装(10)中;/n膜(40)的边缘定位在所述覆膜装置(20)上,并且所述膜(40)的中间部位,覆盖所述待覆膜内装板(30)上的需覆膜的表面;/n所述覆膜工装(10),所述覆膜装置(20),所述待覆膜内装板(30)和所述膜(40)组装好后,整体放入覆膜机,所述待覆膜内装板(30)与所述膜(40)覆膜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覆膜工装(10)放入覆膜装置(20)内;
在待覆膜内装板(30)上的需覆膜的表面上,涂抹胶,之后配合在所述覆膜工装(10)中;
膜(40)的边缘定位在所述覆膜装置(20)上,并且所述膜(40)的中间部位,覆盖所述待覆膜内装板(30)上的需覆膜的表面;
所述覆膜工装(10),所述覆膜装置(20),所述待覆膜内装板(30)和所述膜(40)组装好后,整体放入覆膜机,所述待覆膜内装板(30)与所述膜(40)覆膜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内装板的表面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装置(20)包括容纳件(21),底部具有抽气口(211),能够容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建鸣蔡银平张怀林黄振振
申请(专利权)人: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