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波增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体增压
,具体涉及一种气波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气波增压技术是一种新型压力能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应用于天然气开采、高压煤层气降压、低压气增压集输等领域。常用引射增压设备有压缩机组、涡轮增压部、静态引射器等设备。压缩机、涡轮增压器等主要依靠叶片运转,通过机械能转换过程实现对气体增压;此类设备存在结构复杂、安装维护费用高、难以带沙带液运行等问题。而静态引射器为纯静设备,通过高低压气体直接混合的方式实现压力能交换,此种设备能量损失大,效率很低。气波增压技术则是通过双开口振荡管内运行的压力波实现能量交换,效率高且带液性能好,如专利轴流式射流气波增压器CN201220115597.0、径流式射流气波增压器CN201210081102.1等,但其一般适用于小膨胀比,膨胀比大于2时引射率急剧下降,且设备的膨胀比、压缩比受限,中压产气压力较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较大的膨胀比、压缩比、保证引射率的气波增压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波增压装置,能够适用于较大的膨胀比、压缩比并保证引射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波增压装置,其包括增压部和至少两级依次设置的压腔,各级所述压腔分别包括高压腔、中压腔和低压腔,第一级压腔的高压腔与高压进气阀连接,末级压腔的低压腔与低压进气阀连接;所述增压部用于通过压力波传递能量以将同级高压腔内的高压气与低压腔内的低压气转换成位于中压腔内的中压气;前后相邻的两级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波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部和至少两级依次设置的压腔,各级所述压腔分别包括高压腔、中压腔和低压腔,第一级压腔的高压腔与高压进气阀(18)连接,末级压腔的低压腔与低压进气阀(19)连接;/n所述增压部用于通过压力波传递能量以将同级高压腔内的高压气与低压腔内的低压气转换成位于中压腔内的中压气;/n前后相邻的两级所述压腔中,处于前级的中压腔和处于后级的高压腔连通,处于前级的低压腔和处于后级的中压腔连通;/n其中,所述第一级压腔的中压腔的中压气体一部分作为产物,另一部分通入与其相邻的后级压腔的高压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波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部和至少两级依次设置的压腔,各级所述压腔分别包括高压腔、中压腔和低压腔,第一级压腔的高压腔与高压进气阀(18)连接,末级压腔的低压腔与低压进气阀(19)连接;
所述增压部用于通过压力波传递能量以将同级高压腔内的高压气与低压腔内的低压气转换成位于中压腔内的中压气;
前后相邻的两级所述压腔中,处于前级的中压腔和处于后级的高压腔连通,处于前级的低压腔和处于后级的中压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级压腔的中压腔的中压气体一部分作为产物,另一部分通入与其相邻的后级压腔的高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波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部包括传动轴(4)和与所述传动轴(4)同轴转动的转子(2),所述转子(2)的侧壁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振荡管(3),各所述振荡管(3)的轴向与所述转子(2)的轴向平行,各级所述压腔的中压腔位于所述振荡管(3)的一端,各级所述压腔的高压腔和低压腔均位于所述振荡管(3)的另一端;
所述传动轴(4)带动所述转子(2)转动使所述振荡管(3)由第一级压腔至末级压腔逐级依次与各级压腔的高压腔、中压腔和低压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波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振荡管(3)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波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级所述压腔的高压腔、中压腔和低压腔分别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喷嘴(1),所述喷嘴(1)包括锥筒段,所述锥筒段的大径端朝向所述压腔设置,所述锥筒段的小径端朝向所述振荡管(3)设置并可与所述振荡管(3)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波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的侧壁设有多个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形成所述振荡管(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波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包括内套(21)和套设于所述内套(21)外的波转子(22),所述波转子(22)和所述内套(21)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内套(21)与所述波转子(22)、所述传动轴(4)固接,所述振荡管(3)设于所述波转子(22)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气波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腔的级数为两级。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气波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6)和固接于所述壳体(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大鹏,陈仕林,赵一鸣,吴建光,于洋,赵长龙,朱明军,刘培启,吴腾,何昕琛,范海贵,阎琨,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