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338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地面识别设备、行走辅助分析设备和行走提示件。可穿戴设备设置有第一检测设备;地面识别设备设置有第二检测设备,地面识别设备与地面的距离小于可穿戴设备与地面的距离;行走辅助分析设备与第一检测设备、第二检测设备通信连接;行走提示件与行走辅助分析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准确全面识别视障人群所处的场景情况,提高视障人群出行的安全性。

Visual assistant system for trav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
本技术涉及避障
,特别涉及一种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视障人群的关注越来越多。作为方便视障人群的出行的避障设备,得到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的避障设备中,通过摄像头捕获场景的图像,对所捕获的图像进行分析识别视障人群所处的场景,以发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对视障人群进行提醒。然而,当前大多采用单一的设备进行图像的捕获,所捕获的图像范围有限,如使用智能眼镜捕获场景的图像,靠近视障人群脚下的区域可能会形成检测盲区,导致不能准确的识别到场景中的障碍物,影响视障人群的安全出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旨在准确全面识别视障人群所处的场景情况,提高视障人群出行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设置有第一检测设备;地面识别设备,所述地面识别设备设置有第二检测设备,所述地面识别设备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与地面的距离;行走辅助分析设备,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与所述第一检测设备、所述第二检测设备通信连接;行走提示件,所述行走提示件与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检测设备包括第二摄像头和朝向地面设置的检测模块,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检测模块连接。可选地,所述地面识别设备为手杖,所述手杖包括握持部和与所述握持部连接的杆体,所述检测模块设于所述杆体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检测模块间隔、且设于所述杆体的侧壁。可选地,所述第二检测设备包括第二摄像头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摄像头间隔环绕设于所述杆体的侧壁。可选地,所述可穿戴设备为眼镜,所述眼镜包括眼镜架和固定于所述眼镜架的镜片,所述第一检测设备设于所述眼镜架且靠近所述镜片设置。可选地,所述眼镜架包括鼻架和耳架,所述镜片固定于所述鼻架,所述鼻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耳架固定于所述鼻架且相对所述第一面凸出,所述第一检测设备设于所述第二面。可选地,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独立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地面识别设备设置,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与所述第一检测设备、所述第二检测设备无线通信连接。可选地,所述行走提示件包括语音提示模块、振动提示模块和/或触觉提示模块。可选地,所述行走提示件设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且/或,所述振动提示模块和/或所述触觉提示模块设于所述地面识别设备。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设备和/或所述第二摄像头包括彩色相机、深度相机,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测距模块、雷达探头和纳米波探测模块,所述测距模块与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连接,所述雷达探头和所述纳米波探测模块与所述测距模块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中,设置包括第一检测设备的可穿戴设备和相对于可穿戴设备靠近地面、且包括第二检测设备的地面识别设备,第一检测设备可采集远离地面一定高度范围内及远处的场景信息,第二检测设备可采集靠近地面一定高度范围内及近处的场景信息,行走辅助分析设备可对第一检测设备和第二检测设备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可全面的识别到使用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的视障人群所在空间中的场景信息,并依据所识别到的场景信息通过行走提示件向视障人群进行提醒,可保证视障人群所得到的提示信息更为的准确,从而提高视障人群出行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20地面识别设备10可穿戴设备201第二检测设备101第一检测设备2011第二摄像头11眼镜架2012检测模块111鼻架21握持部112耳架22杆体12镜片40行走提示件30行走辅助分析设备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1包括可穿戴设备10、地面识别设备20、行走辅助分析设备30和行走提示件40等。可穿戴设备10具体为穿戴于人体头部等用于收集空间场景信息的智能设备,可具体包括眼镜、头箍、耳环等。地面识别设备20具体包括手持或穿戴于身体的用于收集和/或反馈地面场景信息的引导设备,可具体包括手杖、脚环、腰带等。其中,地面识别设备20与地面的距离小于可穿戴设备10与地面的距离。视障人士可通过穿戴可穿戴设备10采集前进方向的包含障碍物位置、类型、可通行方向等的空间场景信息供行走辅助分析设备30进行识别,并可从可穿戴设备10获取到行走的导航信息和当前场景中的障碍物信息;此外,视障人士还可通过手持或穿戴地面识别设备20采集包括地形高低、地面标识、地面情况等的地面场景信息供行走辅助分析设备30识别。具体的,地面识别设备20可用于采集地面以下20cm的地面场景信息(如沟壑等)和/或地面以上20cm的地面场景信息(如积水、路标等)。可穿戴设备10设置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设置有第一检测设备;/n地面识别设备,所述地面识别设备设置有第二检测设备,所述地面识别设备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与地面的距离;/n行走辅助分析设备,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与所述第一检测设备、所述第二检测设备通信连接;/n行走提示件,所述行走提示件与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设置有第一检测设备;
地面识别设备,所述地面识别设备设置有第二检测设备,所述地面识别设备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与地面的距离;
行走辅助分析设备,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与所述第一检测设备、所述第二检测设备通信连接;
行走提示件,所述行走提示件与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检测设备包括第二摄像头和朝向地面设置的检测模块,所述行走辅助分析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和所述检测模块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识别设备为手杖,所述手杖包括握持部和与所述握持部连接的杆体,所述检测模块设于所述杆体远离所述握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摄像头与所述检测模块间隔、且设于所述杆体的侧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摄像头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摄像头间隔环绕设于所述杆体的侧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行的视觉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为眼镜,所述眼镜包括眼镜架和固定于所述眼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