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散热板、风冷装置、散热片、散热箱、散热管和冷凝球,使用时将风冷装置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风冷装置将外壳本体内部的热空气排出进行散热,风冷装置顶部设有散热片,散热片贯穿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片传导到外壳本体外,对外壳本体内部进行二次散热,外壳本体内部还设有散热箱,散热箱顶部设有散热管和冷凝球,通过散热管箱和散热管将热量传输到冷凝球内部进行再次散热,通过多种散热装置结合散热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外壳本体的散热效率,避免了外壳本体内部元件受损的问题。
A cooling shell of air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
本技术属于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
技术介绍
空压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与水泵构造类似,大多数空压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离心式压缩机是非常大的应用程序。由于空压机采用往复活塞式,使空压机在工作时通过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传统方式中一般采用散热片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旨在解决由于空压机采用往复活塞式,使空压机在工作时通过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传统方式中一般采用散热片对空压机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散热板、风冷装置、散热片、散热箱、散热管和冷凝球,所述散热板固定连接于外壳本体的其中一端,所述风冷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本体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一端,所述散热片贯穿所述外壳本体,并与所述外壳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箱位于所述外壳本体内部,所述散热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底端贯穿所述外壳本体,并与所述外壳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球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管顶部,并与所述散热管内部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散热板呈圆盘状结构,所述散热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环绕所述散热板的圆心等距排列。优选的,所述外壳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外壳本体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外壳本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风冷装置包括电机座、金属网、电机和扇叶,所述电机座贯穿所述外壳本体,并与所述外壳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网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座远离所述外壳本体的一端,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座内部,所述扇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外壳本体的高度方向叠摞排列,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留设有缝隙。优选的,所述散热箱呈矩形箱装结构,所述散热箱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且所述散热箱的内壁厚度不大于一毫米。优选的,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散热管的直径,所述散热管的底端通过所述圆形通孔贯穿所述散热箱,并与所述散热箱内部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散热管的外表面还套设有用于密封作用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成圆环状,所述密封圈底部与所述散热箱的外表面粘接,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散热管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通过设置所述风冷装置、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箱、所述散热管和所述冷凝球,使用时将风冷装置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风冷装置将外壳本体内部的热空气排出进行散热,风冷装置顶部设有散热片,散热片贯穿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片传导到外壳本体外,对外壳本体内部进行二次散热,外壳本体内部还设有散热箱,散热箱顶部设有散热管和冷凝球,通过散热管箱和散热管将热量传输到冷凝球内部进行再次散热,通过多种散热装置结合散热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外壳本体的散热效率,避免了外壳本体内部元件受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风冷散热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散热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1、外壳本体;12、散热板;13、电机座;14、金属网;15、散热片;16、散热箱;17、散热管;18、密封圈;19、冷凝球;20、电机;21、扇叶;22、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1、散热板12、风冷装置、散热片15、散热箱16、散热管17和冷凝球19,散热板12固定连接于外壳本体11的其中一端,风冷装置固定连接于外壳本体11远离散热板12的一端,散热片15贯穿外壳本体11,并与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散热箱16位于外壳本体11内部,散热箱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管17,散热管17底端贯穿外壳本体11,并与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冷凝球19固定连接于散热管17顶部,并与散热管17内部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将外壳本体11其中一端的电机座13内部固定连接的电机20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电机20转动将外壳本体11内部高温气体通过散热孔22吹出,电机座13远离外壳本体11的一端设有金属网14,当外壳本体11内部的空气吹出后导致外壳本体11内部的气压降低,从而将外部空气吸入外壳本体11内部,进行第一次降温,电机座13的上方设有散热片15,散热片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片15沿外壳本体11的高度方向叠摞排列,且相邻的两个散热片15之间留设有缝隙,由于散热片15为金属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外壳本体11内部的高温传导到散热片15上,通过散热片15向外壳本体外部传导,进行第二次降温,外壳本体11内部还设有散热箱16,散热箱16内部盛设有易于挥发的液体,散热箱16的顶部设有散热管17,散热管17底部贯穿散热箱16,并与散热箱16内部相连通,散热管17顶部贯穿外壳本体11,并与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散热管17的顶部还设有冷凝球19,散热箱16内部的液体挥发后能够通过散热管17排入到冷凝球19内部,通过冷凝球19的冷凝作用后,挥发的气体再次凝结成水珠沿散热管滑入散热箱16内部,如此循环往复,将外壳本体11内部的热量排出,进行第三次散热,从而大大提高了外壳本体11内部的散热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本体11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散热板12,散热板12呈圆盘状结构,散热板12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2,多个散热孔22环绕散热板12的圆心等距排列,外壳本体11的另一端设有电机座13,电机座13贯穿外壳本体11,并与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在电机座13内部设置电机20,通过电机20带动与电机20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扇叶21转动,将外壳本体11内部的热空气通过散热孔22排出,使外壳本体11内部的气压减小而产生吸力,将外壳本体11外部的冷空气通过金属网14的网孔吸入到外壳本体11内部,从而实现外壳本体11内外气体的交换,实现降低外壳本体11内部温度的目的,电机座13的上方设有散热片15,散热片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片15沿外壳本体11的高度方向叠摞排列,且相邻的两个散热片15之间留设有缝隙,由于散热片15为金属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外壳本体11内部的高温传导到散热片15上,通过散热片15向外壳本体外部传导,进行降温,相邻的散热片15之间留设有空隙,便于散热片15将热量扩散到外部空气中,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外壳本体11内部还设有散热箱16,散热箱16内部盛设有易于挥发的液体,散热箱16的顶部设有散热管17,散热管17底部贯穿散热箱16,并与散热箱16内部相连通,散热管17顶部贯穿外壳本体11,并与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散热管17的顶部还设有冷凝球19,散热箱16内部的液体挥发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1)、散热板(12)、风冷装置、散热片(15)、散热箱(16)、散热管(17)和冷凝球(19),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2)固定连接于外壳本体(11)的其中一端,所述风冷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本体(11)远离所述散热板(12)的一端,所述散热片(15)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并与所述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箱(16)位于所述外壳本体(11)内部,所述散热箱(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散热管(17),所述散热管(17)底端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并与所述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球(19)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管(17)顶部,并与所述散热管(17)内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包括外壳本体(11)、散热板(12)、风冷装置、散热片(15)、散热箱(16)、散热管(17)和冷凝球(19),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2)固定连接于外壳本体(11)的其中一端,所述风冷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本体(11)远离所述散热板(12)的一端,所述散热片(15)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并与所述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箱(16)位于所述外壳本体(11)内部,所述散热箱(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散热管(17),所述散热管(17)底端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并与所述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球(19)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管(17)顶部,并与所述散热管(17)内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2)呈圆盘状结构,所述散热板(12)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2),多个所述散热孔(22)环绕所述散热板(12)的圆心等距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外壳本体(11)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外壳本体(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散热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包括电机座(13)、金属网(14)、电机(20)和扇叶(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绍能钣金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