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助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285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助坐装置,包括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所述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结构相同,均包括缓冲装置、大腿骨架、小腿骨架、角度调节装置、支撑杆、支撑滑架和脚底板;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滑杆、压杆和可控气弹簧;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坐垫、座板、板簧、板簧套和扭簧。本装置能同时提供助坐和助前倾功能。助坐时,板簧可以起缓冲作用。通过压杆与卸压触头的配合,调整伸缩杆的长度以达到最合适的坐姿。当人体需要前倾时,将支撑滑架前移,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人体重心可以向前微移,防止前倾跌倒。前倾一定角度后扇形凸台与第三凹槽的边缘接触形成机械限位,且前倾过程中扭簧的弹力会提供一定的缓冲,提高人体舒适感。

A lower extremity sitting a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助坐装置
本技术涉及外骨骼助力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下肢助坐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医生做手术时由于角度不同,完成一场手术经常需要保持各种姿势较长的时间,如下蹲和前倾姿势,又由于现有座椅无法满足这种特殊要求,所以医生不得不长时间站立,而一场手术可能长达十几小时,长时间的手术使其极易感到疲惫,效率严重降低。申请号为201810425010.8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无动力助坐机械腿,该机械腿小腿骨架内有具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中安装有直轨道,人体起蹲时气弹簧一端可以在直轨道中滑动,并且可以调整气弹簧伸缩杆的长度,但该机械腿气弹簧位于小腿骨架处,且按压气弹簧触头的装置较靠下,不仅行走较笨重,而且需弯腰才能按压,按压极不方便,且本装置没有考虑人体前倾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肢助坐装置。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下肢助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所述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结构相同,均包括缓冲装置、大腿骨架、小腿骨架、角度调节装置、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助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所述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结构相同,均包括缓冲装置、大腿骨架、小腿骨架、角度调节装置、支撑杆、支撑滑架和脚底板;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滑杆、压杆和可控气弹簧;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坐垫、座板、板簧、板簧套和扭簧;/n所述大腿骨架两侧均开有弧形孔、限位槽和绑带孔;限位槽位于弧形孔的外侧,用于放置第二挡圈;大腿骨架的末端与小腿骨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坐垫固定于座板中;板簧的一端插入板簧套的一端中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插入座板中并可拆卸连接;板簧套的另一端插入大腿骨架的长条孔中并可拆卸连接;/n所述小腿骨架上固定有连接件;所述可控气弹簧的缸体末端可转动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助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所述左支撑腿和右支撑腿结构相同,均包括缓冲装置、大腿骨架、小腿骨架、角度调节装置、支撑杆、支撑滑架和脚底板;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滑杆、压杆和可控气弹簧;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坐垫、座板、板簧、板簧套和扭簧;
所述大腿骨架两侧均开有弧形孔、限位槽和绑带孔;限位槽位于弧形孔的外侧,用于放置第二挡圈;大腿骨架的末端与小腿骨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坐垫固定于座板中;板簧的一端插入板簧套的一端中并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插入座板中并可拆卸连接;板簧套的另一端插入大腿骨架的长条孔中并可拆卸连接;
所述小腿骨架上固定有连接件;所述可控气弹簧的缸体末端可转动安装于连接件上;可控气弹簧的伸缩杆的靠近端部的位置安装有凸起,顶部具有卸压触头;所述滑杆的两端具有圆槽且中间开有通孔;压杆可转动安装于滑杆上,中部位于通孔外侧;滑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大腿骨架两侧的弧形孔,滑杆可沿弧形孔移动;第二挡圈卡装在滑杆端部的圆槽中并置于限位槽内;可控气弹簧的伸缩杆的端部与滑杆的通孔可拆卸连接;可控气弹簧顶部的卸压触头伸出通孔外侧,进而能够与压杆接触;
小腿骨架的另一端分为左部和右部,其外侧均开有扇形凸台和圆凸台;左部和右部通过各自的圆台轴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并通过轴端圆槽处的第一挡圈进行轴向限位;支撑杆一端的内侧有第三凹槽;扇形凸台和圆凸台嵌入第三凹槽中,且扇形凸台的圆心角小于第三凹槽的圆心角,小腿骨架与支撑杆可以相对旋转;扭簧嵌套于圆凸台上,扭簧的两个弹簧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华朱玲超刘璇李克祥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