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辅助件、异种材料接合装置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异种材料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电辅助件、异种材料接合装置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
技术介绍
因地球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汽车界在尝试着向轻量化发展,例如,将铝合金材运用于车身上。但是,铝合金材与钢材相比在强度、成形性、焊接性、成本上等都具有劣势,所以将钢材全部换成铝合金材是不现实的。因此,现状是部分使用铝合金材,采用钢材和铝合金材共存的一种形式。像这样的情况,肯定会产生钢材和铝合金材的接合。但是,钢材和铝合金材直接焊接的话其焊接部会形成脆硬的金属间化合物,会破坏焊接部的稳定性。除了钢材和铝合金材外,其他异种材料构成的两个待接合件需要接合时,也往往会形成脆硬的金属间化合物。因此,异种材料的接合目前是一个非常大的壁垒。目前,实用的是采用铆接或者螺栓进行机械接合。但是铆接或者螺栓接合的话要事先在待接合件上开设通孔,然后对通孔定位,将铆钉或者螺栓插入。这样会增加成本且作业效率低。总之,目前现状是异种材料的接合技术还未达到工业上的要求。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辅助件、异种材料接合装置及异种材料接合方法,能够方便、有效地完成异种材料的接合,且不会产生脆硬的金属间化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辅助件,用于第一待接合件和第二待接合件的接合,所述导电辅助件包括导电部以及绝缘覆盖层,所述导电部包括第一柱体以及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以及所述绝缘覆盖层分别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辅助件(4),用于第一待接合件(5)和第二待接合件(6)的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辅助件(4)包括导电部以及绝缘覆盖层(43),所述导电部包括第一柱体(41)以及第二柱体(42),所述第一柱体(41)以及所述绝缘覆盖层(4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柱体(42)的两个相对端,所述绝缘覆盖层(43)与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接触设置,接合时,所述绝缘覆盖层(43)在通电时能够产生绝缘破坏,冲击性电流熔化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形成开孔,使得所述第二柱体(42)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与所述第二待接合件(6)相接触并形成熔核(7),将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被夹紧在所述第一柱体(41)和所述第二待接合件(6)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辅助件(4),用于第一待接合件(5)和第二待接合件(6)的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辅助件(4)包括导电部以及绝缘覆盖层(43),所述导电部包括第一柱体(41)以及第二柱体(42),所述第一柱体(41)以及所述绝缘覆盖层(4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柱体(42)的两个相对端,所述绝缘覆盖层(43)与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接触设置,接合时,所述绝缘覆盖层(43)在通电时能够产生绝缘破坏,冲击性电流熔化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形成开孔,使得所述第二柱体(42)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与所述第二待接合件(6)相接触并形成熔核(7),将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被夹紧在所述第一柱体(41)和所述第二待接合件(6)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辅助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覆盖层(43)由陶瓷粉末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辅助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覆盖层(43)的厚度为5~200μ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辅助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末是酸化物系陶瓷粉末,或碳化物系陶瓷粉末,或氮化硅系陶瓷粉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辅助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体(42)的水平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柱体(41)的水平投影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辅助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和所述第二待接合件(6)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柱体(4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辅助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体(4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和所述第二待接合件(6)的高度之和。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辅助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接合件(5)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待接合件(6)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柱体(42)由第三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材料的熔点以及所述第三材料的熔点均大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熔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辅助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和所述第三材料为同种材料,所述第三材料的熔点等于所述第二材料的熔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辅助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为铝合金材,所述第二材料和所述第三材料均为钢材。
11.一种异种材料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种材料接合装置包括电源(1)、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辅助件(4),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1)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柱体(41)接触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辺吾朗,罗时清,丁华,冯波,张杰,黄露,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