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热水枢纽及与建筑结合技术,其特征是,将现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太阳能热水单管上下水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双管分道上下水系统”两种基本形式,分别以室内部分的上水管路与上水管路重合,通过三通分接,形成由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下水管路组成的“上水管组”,分别断开室内部分的回水管路与下水管路,以上截回水管路与上截下水管路重合,并以三通等器件接合,形成由回下水管路、回水管路、下水管路组成的“回水管组”,分别以用水点与用水点重合,分别以协调管、气孔·溢水口、进出水口、水箱等主要器件组成的水箱部件与以协调管、气孔·溢水口/出水口、进水口、水箱等主要器件组成的水箱部件重合,使得,当“回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关闭、“上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开启,系统还原成或说选定为“单管上下水”形式,当“上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关闭、“回水管组”中的回水管路堵截、“回水管组”中的热水阀开启,系统还原成或说变换为“双管分道上下水”形式,系统具有了还原与选定/变换系统形式的枢纽作用,由此形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统一形式;以“适当范围(适当形状和大小的限度)”,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统一形式的两管组中,在室内部分管路上,截取含三通附近的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两条下水管路、回水管路,或者,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统一的两管组中,在室内部分的管路上,截取含三通附近的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两条下水管路、回水管路,并压缩在“适当范围”内,由此获得能形成选定/变换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的枢纽所需要的管路基础,“适当范围”内的各管组仍为“上水管路”与“回水管组”,处于“适当范围”内的上下水管路、上水管路、两条下水管路、回下水管路、回水管路等,下称“围内管路”或称“围内某管路”,处于“适当范围”上的上下水管口、上水管口、下水管口、回下水管口等,下称“围外管口”或称“围外某管口”,再断开两条围内下水管路,并以下截直接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及公用围外下水管口,各断开处的围内管口,用于接入管段和堵头、三通阀等选定/变换系统形式的水控装置与器件,然后断开公用围内下水管路与围内上水管路,各断开处分别接入顺向流通热水逆向防止上水的单向阀、顺向流通冷水逆向防止热水倒流的单向阀,由此形成两条围内下水管路于断开处将下截直接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类“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型式,或者,再断开两条围内下水管路,并以三通将下截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各断开处的围内管口,用于连接截止阀/电磁阀或由围内管路、围内管口、管体内管口、管内堵头组成的“管内变换结构”等选定/变换系统形式的水控装置与器件,然后断开公用围内下水管路与围内上水管路,各断开处的围内管口,用于分别接入顺向流通热水逆向防止上水的单向阀、顺向流通冷水逆向防止热水倒流的单向阀,由此形成以三通将围内下水管路合拼成公用围内下水管路类“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型式,为辨别,命前者为“非三通合拼类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命后者为“三通合拼类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为满足住户对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便利的需求,在“基础太阳能热水枢纽”上,先通过断开围内管路、向围内分设围内支路、向围外分设由围内管路和围外管口组成的围外支路等处理途径,给系统设置功能与用途,并可将围内管口改装成“管内变换结构”,再进行建筑构件化处理,将围外管口归类分置在可连接和敷设通往水箱、用水点、冷水源、溢流监视口、辅助热水源等围外管路的位置上,将围内管口归类分置在能便于选定/变换系统功能与形式以及拆装水控装置/和部分围内管路的墙面/箱盒腔口平面位置上,并以确认为可耐久使用的管接件在“适当范围”内接合成“太阳能热水枢纽管路接合件”,直接以其成为“太阳能热水枢纽”建筑构件,或者,以“适当范围”为砌块、箱盒等型式的建筑构件壳体,制成“太阳能热水枢纽砌块”、“太阳能热水枢纽箱盒”等型式的“太阳能热水枢纽”建筑构件,围内管口用于连接选定/变换系统功能与形式的水控装置与器件,或用堵头堵塞;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将“太阳能热水枢纽”建筑构件,每户一件,以其墙面或/和盒腔口平面跟室内墙面同面埋入居住建筑的墙体内,墙面/箱盒腔口用墙罩罩住,围外上下水管口和围外回下水管口对应地与通往屋顶、阳台挂板、室外朝阳墙面、室外可敷设管路的墙面等位置的上下水管路和回下水管路连接后,连同通线管/电线,单通向或多通向地预埋到在建居住建筑或敷设到已建居住建筑的墙体内,上端露出屋面或/和室外墙面,并与集热系统连接,下端通线管/电线伸入接线盒,围外上水管口、围外下水管口、围外回水管口、围外辅助热水源管口等围外管口处预留了视接槽/口,或者,在围外上下水管口和围外回下水管口处紧靠“太阳能热水枢纽”壳体开设管井窗,并在墙体内自管井窗至屋顶、阳台挂板、室外朝阳墙面、室内可敷设管路的墙面等位置,单通向或多通向地在墙体内预留了用于通藏管线的墙壁管井,上端井口露出屋面或/和室外墙面,下端以管井窗露出室内墙面,管井窗于通藏管线后砌封或留用于通风,围外下水管口、围外上水管口、围外回水管口、围外辅助热水源管口等的围外管口处预留了视接槽/口,其通往用水点的围外下水管路、通往冷水源的围外上水管路、通往溢流监口的围外回水管路、通往辅助热水源的围外辅助热水管路等围外管路,由用户自主定量定位敷设,或者,围外下水管口、围外回水管口、围外上水管口等围外管口,分别与通往用水点的围外下水管路、通往溢流监视口的围外回水管路、通往冷水源的围外上水管路、通往辅助热水源的围外辅助热水源管路等围外管路,统一定量定位对应地连接和预埋或由住户自主定量定位对应连接和敷设;集热系统的型式,由住户自主选配或预先统一选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太阳热水器(太阳能热水系统)于室内部分管路上新添一种“太阳能热水枢纽”,尤其是进行了建筑构件化处理后,与居住建筑结合应用。太阳热水器产业与市场已走过了20多年的艰难历程,终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还探索到,太阳热水器在建筑中结合应用是太阳热水器的发展途径。值得可喜可贺。但一直来,由于太阳热水器行业、建筑行业、相关辅件行业之间相对独立,封闭循环,严重缺乏技术信息交流,太阳热水器在建筑中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99年前的早建住宅,太阳热水器主机零乱地摆在屋顶上、管线挂在墙体外面,严重地影响了市容和建筑景观,屋面的损坏情况也很严重。1999年后的部分新建和目前的在建住宅,或已于屋顶提供了安装太阳热水器主机或集热器/集热联集器的专置平台;或,再增设了用于通藏管线的管井,把室内部分管线的连接和通藏等工作丢给了住户,在装修房屋时由管道工或在安装太阳热水器时由太阳热水器安装工,以选定的某一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连接管路并通藏于管井内;或,在屋顶提供专置平台的同时,按建筑设计师选定的某一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已将管路预埋在墙体内,当初选定了户用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徐国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