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129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属于厨房电器领域,解决了现有扰流筋设置对粉碎效果提升有限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粉碎杯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扰流筋,第一扰流筋包括第一扰流段和第二扰流段,第一扰流段的底端与第二扰流段的顶端连接,第一扰流段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的脊线形成钝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对扰流筋的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粉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食品加工机,无论是电机上置还是下置的机型,为提高粉碎效率及效果,一般会在粉碎杯体的内侧壁设置扰流筋,而扰流筋的设置一般都是顺着粉碎杯体的内侧壁的形状,并且相对粉碎杯体的内侧壁凸起的高度处处相等,这就导致扰流筋的脊线平行于粉碎杯体的内侧壁的母线,而粉碎杯体的内侧壁的母线是顺滑的直线,因此这样的扰流筋设置对粉碎效果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对扰流筋的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粉碎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粉碎组件,粉碎组件包括粉碎杯体、粉碎电机和粉碎刀片,粉碎杯体为玻璃杯体,粉碎刀片由粉碎电机带动旋转,粉碎杯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扰流筋,第一扰流筋沿高度方向延伸,第一扰流筋包括第一扰流段和第二扰流段,第一扰流段的底端与第二扰流段的顶端连接,第一扰流段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的脊线形成钝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扰流段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的脊线形成钝角A=160º~175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扰流段的脊线相对粉碎杯体的轴线倾斜的角度B=8º~15º,第二扰流段的脊线相对粉碎杯体的轴线倾斜的角度C=1º~5º。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杯体上下贯通,粉碎杯体的底端密封连接电机安装座,粉碎杯体与电机安装座围合形成制浆腔,粉碎电机安装于电机安装座,粉碎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制浆腔。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设有粉碎槽,粉碎杯体的底端具有缩口结构,缩口结构的底端与电机安装座上位于粉碎槽的顶端边缘的部分密封连接,粉碎刀片安装于粉碎槽内的输出轴上,粉碎刀片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一刀片,第一刀片的顶端高于第二扰流段的底端。进一步的,所述粉碎刀片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二刀片,第二刀片的工作区域边缘到粉碎槽的槽侧壁之间的间距为S,S=1~3mm。进一步的,所述缩口结构与电机安装座密封连接形成的装配间隙高于第二刀片且高度差不小于1mm。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杯体的外侧壁设有与机体配合的定位台阶,定位台阶低于第一扰流段、第二扰流段的连接处且高度差不大于20mm。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槽的槽底壁设有凸台,凸台位于粉碎刀片的工作区域内,粉碎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凸台。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杯体的内侧壁还设有第二扰流筋,第二扰流筋顶端的高度低于第一扰流筋顶端的高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浆液遇到第二扰流段时,会沿着垂直于第二扰流段的脊线的方向向粉碎杯体的中心流动,因此与靠近粉碎杯体中心的浆液出现扰动形成紊流,浆液遇到第一扰流段时,会沿着垂直于第一扰流段的脊线的方向向粉碎杯体的中心流动,同样会与靠近粉碎杯体中心的浆液出现扰动形成紊流,由于第一扰流段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的脊线形成钝角,因此在第一扰流段和第二扰流段的连接处,受到第一扰流段扰流的浆液与受到第二扰流段扰流的浆液会相互作用,两个方向的浆液会因为相互作用而导致扰流效果进一步叠加,由于钝角结构引起的汇聚效果更接近于粉碎杯体的中心,因此进一步提高扰流效果,提高物料与粉碎刀片接触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粉碎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粉碎杯体与电机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粉碎杯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增加第二扰流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1和设于机体1的粉碎组件,粉碎组件包括粉碎杯体2、粉碎电机3和粉碎刀片4,粉碎杯体2为玻璃杯体,粉碎刀片4由粉碎电机3带动旋转,粉碎杯体2的内侧壁设有第一扰流筋21,第一扰流筋21沿高度方向延伸,结合图2看,第一扰流筋21包括第一扰流段211和第二扰流段212,第一扰流段211的底端与第二扰流段212的顶端连接,第一扰流段211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212的脊线形成钝角。扰流筋一般与粉碎杯体2一体成型,横截面一般是三角形或半圆形等等,脊线是扰流筋上相对粉碎杯体2的内侧壁凸出最高位置的一条线,可以展示出扰流筋的走向。本技术将第一扰流筋21分成两个部分,在制浆过程中,浆液受离心力作用进行循环流动并出现爬壁现象,浆液遇到第二扰流段212时,会沿着垂直于第二扰流段212的脊线的方向向粉碎杯体2的中心流动,因此与靠近粉碎杯体2中心的浆液出现扰动形成紊流,浆液遇到第一扰流段211时,会沿着垂直于第一扰流段211的脊线的方向向粉碎杯体2的中心流动,同样会与靠近粉碎杯体2中心的浆液出现扰动形成紊流,由于第一扰流段211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212的脊线形成钝角,因此在第一扰流段211和第二扰流段212的连接处,受到第一扰流段211扰流的浆液与受到第二扰流段212扰流的浆液会相互作用,如图2中两个箭头所示,两个方向的浆液会因为相互作用而导致扰流效果进一步叠加,由于钝角结构引起的汇聚效果更接近于粉碎杯体2的中心,因此进一步提高扰流效果,提高物料与粉碎刀片4接触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粉碎效果。如果第一扰流段211和第二扰流段212形成180度或大于180度的夹角,则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而受限于粉碎杯体2的结构,第一扰流段211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212的脊线一般不会形成直角或锐角。第一扰流筋21的数量一般可以设置1至4条,如果粉碎杯体的容量较大,第一扰流筋21的数量也可以相应增加。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扰流效果及加工成本,第一扰流段211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212的脊线形成钝角A=160º~175º,例如本实施例中的173º,浆液遇到第一扰流段211和第二扰流段212时形成的汇聚效果更进一步接近粉碎杯体2的中心,A过小,则汇聚效果会靠近粉碎杯体2的侧壁呈现,A过大,则过于接近180º,导致失去提高扰流效果的作用。考虑到浆液在循环流动时,受离心力作用出现爬壁现象,此时的液面呈碗状,受第二扰流段212扰流的浆液较多,受第一扰流段211扰流的浆液较少,而且爬壁高度越高,浆液的流速就会越小,为避免浆液无法实现循环流动,因此可以设计第一扰流段211的脊线相对粉碎杯体2的轴线倾斜角度B=1º~5º,第二扰流段212的脊线相对粉碎杯体2的轴线倾斜角度C=8º~15º,例如本实施例中的B=2º,C=9º,这样第二扰流筋对浆液的扰流作用更明显。为方便理解,第一扰流段211的脊线相对粉碎杯体2的轴线倾斜方向与第二扰流段212的脊线相对粉碎杯体2的轴线倾斜方向相同,所以粉碎杯体2呈现出来的结构就是内侧壁的直径从底端到顶端变大。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玻璃杯体加工成型更方便,粉碎杯体2上下贯通,粉碎杯体2的底端密封连接电机安装座5,粉碎杯体2与电机安装座5围合形成制浆腔200,粉碎电机3安装于电机安装座5,粉碎电机3的输出轴伸入制浆腔200,这样不必须在粉碎杯体2上成型出与输出轴配合的通孔,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粉碎组件,粉碎组件包括粉碎杯体、粉碎电机和粉碎刀片,粉碎杯体为玻璃杯体,粉碎刀片由粉碎电机带动旋转,粉碎杯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扰流筋,第一扰流筋沿高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筋包括第一扰流段和第二扰流段,第一扰流段的底端与第二扰流段的顶端连接,第一扰流段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的脊线形成钝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机体和设于机体的粉碎组件,粉碎组件包括粉碎杯体、粉碎电机和粉碎刀片,粉碎杯体为玻璃杯体,粉碎刀片由粉碎电机带动旋转,粉碎杯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扰流筋,第一扰流筋沿高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筋包括第一扰流段和第二扰流段,第一扰流段的底端与第二扰流段的顶端连接,第一扰流段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的脊线形成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段的脊线与第二扰流段的脊线形成钝角A=160°~17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段的脊线相对粉碎杯体的轴线倾斜的角度B=8°~15°,第二扰流段的脊线相对粉碎杯体的轴线倾斜的角度C=1°~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杯体上下贯通,粉碎杯体的底端密封连接电机安装座,粉碎杯体与电机安装座围合形成制浆腔,粉碎电机安装于电机安装座,粉碎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制浆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碎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上设有粉碎槽,粉碎杯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宁文涛聂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