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气凝胶合成法构建的血液分离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88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气凝胶合成法构建的血液分离膜,所述血液分离膜应用于CTC的分离。所述的基于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气凝胶合成法构建的血液分离膜的合成方法,通过水浴法合成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合成步骤如下:通过改良的Hummer方法合成氧化石墨烯,超声处理;将NapTS和吡咯单体添加到步骤1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搅拌,然后进行静水浴,得到PGH;将获得的PGH冷冻干燥,获得相应的气凝胶,对应的气凝胶为血液分离膜。

A blood separation membrane based on polypyrrole / reduced graphene oxide hydrogel / aerogel synthesi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气凝胶合成法构建的血液分离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分离膜
,具体为一种基于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气凝胶合成法构建的血液分离膜。
技术介绍
胰腺癌是第四大癌症相关的主要死亡原因,在当前的诊断和治疗条件下胰腺癌患者总体的5年生存率仅6%。尽管对无淋巴结侵犯的胰腺癌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可使其5年生存率提高至20%-25%,但是85%的患者都已经发展为手术不可切除的疾病。而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行姑息性治疗以及肿瘤降期的新辅助疗法,为了获得胰腺肿块的组织,都依靠于侵入性活检技术。此外,虽然有研究表明新辅助疗法可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以及生存率,但是目前还没有Ⅲ期临床试验的确切证据证明新辅助疗法的效果或可能存在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胰腺囊性肿瘤和粘液性肿瘤有恶变的风险,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手段,在一部分的患者中它们掩饰伴随发生的恶性肿瘤。恶性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能因为延误诊断试剂,治愈率低至30%。因此,当前迫切地需要对局部晚期的胰腺恶性病变和转移扩散的生物学途径进行深入的了解。鉴定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基因靶点,是研发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必要条件,并且有助于依据患者个体特征调整治疗方案。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肿瘤细胞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是一类脱离原发肿瘤并进入循环血的细胞,原发的肿瘤细胞必需要能够抵抗细胞间粘附破坏引起的凋亡,并穿透内皮细胞层进入外周循环中,因此CTC的发生可能为肿瘤侵袭的遗传学基础提供关键的见解。而且,这些CTC细胞在血流中的出现相比可检测的远处转移发生更早,因此推测CTC也可能参与到转移扩散的途径中。这种发生于在晚期疾病之前的早期表现,表明分离出CTC至少具有以下几种潜在的应用前景:1、通过影像或活检结果提示为良性病变的肿块中,一旦发现CTC就能够推断出之前未被检测出的恶性肿瘤;2、为了诊断性目的通过基本的抽血方法从患者外周血中收集来源于肿瘤中的细胞,可能会代替一部分肿瘤不适合行的常规活检技术;3、在疾病自然发展过程中当还处于可治愈期间,同样地也以避免致病性的侵入性活检。此外,如果CTC确实在血源性转移进程中起关键的作用,那么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细胞的遗传学特征,将能够通过局部调控治疗肿瘤的扩散并提高治愈率。迄今为止,分离CTC的主要挑战是CTC与循环血细胞相比其数量极其稀少,在10ml的全血中可能仅存在1-2个CTC,相比于同样体积的血液中存在107的白细胞和超过1010的红细胞。利用上皮标记物从血细胞中分离出CTC,这项技术受限于事实上在外周循环中存在非肿瘤的上皮细胞,这种现象甚至已经在健康受试者体内得到证实。而且上皮标记物通常在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丢失,这对于肿瘤细胞发生侵袭和血液散播十分关键。因此理想的CTC分离方法将能够特定地选择出这些数量极为稀少的肿瘤细胞,而没有受到依据上皮细胞蛋白表达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影响。此外,这种技术必需能够过滤掉血液中其他细胞产生的干扰,并且在可分析的条件下能够保护CTC。新型(Westford,MA)过滤装置,根据细胞大小介导的分拣原理,已经能够从胃肠和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CTC。目前以细胞大小为基础的CTC分离方法已经证明适用于很多上皮的和非上皮的肿瘤中,包括乳腺、肺、结肠、肝、前列腺、黑色素瘤以及胰腺腺癌。深入地理解影响到胰腺肿瘤的诊断、化疗靶点的确定以及潜在转移机制。CTC中的基因靶点与切除的原发肿瘤相比具有相似的遗传信息,从外周血样本中分离的这些CTC可能能够代表一种新的检测胰腺肿块几乎无创性的方法。由于装置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并且处理时间快速,这种方法具有广泛地应用于实现个体化肿瘤治疗为目标的潜在价值。此外,通过这种装置分离的CTC将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得肿瘤细胞来源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并且有助于鉴定新的基因靶点。CTC相比于亲本肿瘤中基因序列的差异,可能为CTC获得侵袭和在外周循环中存活的异常改变提供见解,这种改变即是血源性扩散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果CTC能够在异种移植的活体内生长,通过靶向形成转移肿瘤的细胞,深入研究这一类细胞很可能有助于阐明肿瘤转移的基本机制并提供可能的治疗方法。现有技术中,在循环血液中,肿瘤细胞的通常大于其他血液成分,如红细胞、白血球和血小板。如图1,早期使用了简单的筛子作为滤器从血液中分离出CTC,这种筛子材料是孔径4.5μm的穿孔Markrofol膜,该过滤器能够分离近100%掺入全血的HeLa细胞,并从50个癌症患者样本中的中筛查出19个癌细胞。因此,构建具有精确尺寸孔径和密度的滤膜,可应用于CTC细胞筛选。尽管在胰腺癌CTC的分离及后续的基础或临床研究中,装置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装置的核心在于其细胞滤过膜的细胞筛选,如何保证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红细胞等成分通过滤过膜,而保留肿瘤细胞,是构建CTC筛选装置的最关键步骤。但是,装置售价昂贵并且不可重复使用,单人单次检测费用需约人民币0.5万元,使得它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当前亟需开发成本更低廉、效果相似的CTC筛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问题:现有的装置售价昂贵并且不可重复使用,单人单次检测费用需约人民币0.5万元,使得它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当前亟需开发成本更低廉、效果相似的CTC筛选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气凝胶合成法构建的血液分离膜,本专利的内容着重于CTC分离膜的构建,将CTC筛选装置国产化,保证质量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有利于CTC的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广泛应用,甚至可应用于肿瘤普查,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这将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气凝胶合成法构建的血液分离膜,所述血液分离膜用于CTC的分离。一种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气凝胶的合成方法,通过水浴法合成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所有化学品均为分析纯,无需进一步纯化。合成步骤如下:步骤1:通过改良的Hummer方法合成氧化石墨烯,超声处理。使堆叠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剥落。步骤2:将NapTS和吡咯单体添加到步骤1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吡咯单体的进一步增加不会影响PGH的物理性质。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搅拌,然后进行静水浴,得到PGH。在静水浴过程中,吡咯单体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然后将其氧化为Ppy。步骤4:将获得的PGH冷冻干燥,获得相应的气凝胶,得到的气凝胶为血液分离膜。其中:采用的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2mgmL-1。采用的NapTS的浓度为0.1M,采用的吡咯单体的浓度为1.0M。其中,步骤3中的静水浴的温度约为90℃。超声处理的时间约为15分钟。混合物搅拌时间约为30分钟。冷冻干燥的时间约为24小时。关键的两个步骤,即水凝胶的合成和随后的冷冻干燥。在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气凝胶的的血液分离膜合成方法,通过水浴法合成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合成步骤如下:/n步骤1:通过Hummer方法合成氧化石墨烯,然后超声处理;/n步骤2:将NapTS和吡咯单体添加到步骤1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n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搅拌,然后进行静水浴,得到PGH;/n步骤4:将获得的PGH冷冻干燥,获得相应的气凝胶,得到的气凝胶为血液分离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气凝胶的的血液分离膜合成方法,通过水浴法合成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合成步骤如下:
步骤1:通过Hummer方法合成氧化石墨烯,然后超声处理;
步骤2:将NapTS和吡咯单体添加到步骤1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搅拌,然后进行静水浴,得到PGH;
步骤4:将获得的PGH冷冻干燥,获得相应的气凝胶,得到的气凝胶为血液分离膜。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原料均为分析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家华王立山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