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271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循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包括埋深在覆土层下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以及与该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配套使用的地道风系统与太阳能集热系统,实现了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地道风系统以及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绿色生态技术相互结合,以全新的方式利用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以被动式方式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形成动力,解决室外公共空间气候舒适性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了雨水、太阳能、土地资源,还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人民室外活动、休息的舒适性。

An outdoor public space system based on Green Ecological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
本技术属于生态循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
技术介绍
室外公共空间它包括山林、水系以及人为建设的公园、休闲广场等。在人为建设中,如何保证生态性,其中“海绵城市体系”成为时下常用技术之一。“海绵城市体系”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大部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其中‘蓄’则常采用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再利用,但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常常因蓄水容量需要,从而使其埋地较深,占地面积较大,因此迫切需要使其在更紧凑的城市用地中更高质量、高效率运用,需要充分与其它绿色生态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多价值。室外公共空间是维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实现“诗意地栖居”理想的有力保障,但是室外气候变化大,适合人民活动、休息的时间相对有限,炎热的气候始终是敞开性的室外公共空间较难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包括喷雾、局部空调送风等措施,消耗大量能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针对日益提高的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追求,结合迫切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充分利用绿色生态技术提高室外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实现室外公共空间可停留时间增加,利于人民在绿色、生态、舒适的环境下充分活动、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解决室外公共空间气候舒适性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了雨水、太阳能、土地资源,还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人民室外活动、休息的舒适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包括埋深在覆土层下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以及与该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配套使用的地道风系统与太阳能集热系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口以及与雨水收集口连通的雨水处理设备,该雨水处理设备连通有雨水蓄水池,雨水蓄水池上设置有雨水回用口;地道风系统包括设置在雨水蓄水池内的换热管,该换热管连通有配套使用的常温进风管以及低温提风管,常温进风管在覆土层上设置有导流进风口,低温提风管在覆土层上连通有常温成风管,常温成风管上靠近覆土层的一端开设有常温成风管进风口,常温成风管与低温提风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无动力风轮组;太阳能集热系统设置在常温成风管远离覆土层的一端,包括保温层,设置在保温层上的黑色金属吸热板以及与黑色金属吸热板匹配设置的透明玻璃,该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常温成风管之间设置有链接口。可选的,无动力风轮组包括低温送风管,设置在低温送风管上的磁力转轴,设置磁力转轴上的由若干片弧形状透明板构成的轻质材料弧形风叶组以及设置在轻质材料弧形风叶组腔内的轻质材料固定风叶。可选的,低温送风管贯通设置在常温成风管内,一端连通低温提风管,另一端在常温成风管外壁上为低温送风口。可选的,磁力转轴包括定子部分以及转子部分,定子部分固定在低温送风管,转子部分固定在轻质材料弧形风叶组。可选的,轻质材料固定风叶与轻质材料弧形风叶组垂直链接,并随轻质材料弧形风叶组转动。可选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还包括与雨水蓄水池连通的市政补水口,用于补充雨水蓄水池的蓄水量。可选的,常温成风管,保温层以及低温提风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装饰层,该装饰层为太阳能辐射反射比低于0.4的浅色石材。可选的,换热管由U型管壳式金属构成,其埋在雨水蓄水池内距覆土层的距离在4m以上。可选的,常温成风管进风口以及导流进风口设置有百叶,使空气更易进入的同时防止雨、污等进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实现了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地道风系统以及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绿色生态技术相互结合,以全新的方式利用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以被动式方式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形成动力,解决室外公共空间气候舒适性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了雨水、太阳能、土地资源,还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人民室外活动、休息的舒适性。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中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中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中无动力风轮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中图4的C-C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的构成框架图。附图标记:透明玻璃1、黑色金属吸热板2、链接口3、装饰层4、常温成风管5、保温层6、无动力风轮组7、低温提风管8、导流进风口9、常温进风管10、常温成风管进风口11、覆土层12、雨水蓄水池13、换热管14、雨水15、市政补水口16、雨水收集口17、雨水处理设备18、雨水回用口19、轻质材料弧形风叶组20、磁力转轴21、轻质材料固定风叶22、低温送风管23、低温送风口2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2,为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包括埋深在覆土层12下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以及与该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配套使用的地道风系统与太阳能集热系统;雨水收集处理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埋深在覆土层下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以及与该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配套使用的地道风系统与太阳能集热系统;/n所述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口以及与雨水收集口连通的雨水处理设备,该雨水处理设备连通有雨水蓄水池,所述雨水蓄水池上设置有雨水回用口;/n所述地道风系统包括设置在雨水蓄水池内的换热管,该换热管连通有配套使用的常温进风管以及低温提风管,所述常温进风管在覆土层上设置有导流进风口,所述低温提风管在覆土层上连通有常温成风管,所述常温成风管上靠近覆土层的一端开设有常温成风管进风口,所述常温成风管与低温提风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无动力风轮组;/n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设置在常温成风管远离覆土层的一端,包括保温层,设置在保温层上的黑色金属吸热板以及与黑色金属吸热板匹配设置的透明玻璃,该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常温成风管之间设置有链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埋深在覆土层下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以及与该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配套使用的地道风系统与太阳能集热系统;
所述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口以及与雨水收集口连通的雨水处理设备,该雨水处理设备连通有雨水蓄水池,所述雨水蓄水池上设置有雨水回用口;
所述地道风系统包括设置在雨水蓄水池内的换热管,该换热管连通有配套使用的常温进风管以及低温提风管,所述常温进风管在覆土层上设置有导流进风口,所述低温提风管在覆土层上连通有常温成风管,所述常温成风管上靠近覆土层的一端开设有常温成风管进风口,所述常温成风管与低温提风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无动力风轮组;
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设置在常温成风管远离覆土层的一端,包括保温层,设置在保温层上的黑色金属吸热板以及与黑色金属吸热板匹配设置的透明玻璃,该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常温成风管之间设置有链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风轮组包括低温送风管,设置在低温送风管上的磁力转轴,设置磁力转轴上的由若干片弧形状透明板构成的轻质材料弧形风叶组以及设置在轻质材料弧形风叶组腔内的轻质材料固定风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绿色生态技术的室外公共空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彬彭渤吴雅典罗宏伟罗延芬阮婧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