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姿态调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2589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改造领域,公开了一种桥梁姿态调整系统,所述桥梁姿态调整系统包括:提升门架,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顶部之间的承重梁。还包括扁担梁,其设于所述承重梁的下方。还包括两组起吊机构,其沿所述承重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起吊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扁担梁升降和转动。还包括两组钢绞线,其分别将两组所述起吊机构与所述扁担梁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解决在用千斤顶调整桥梁姿态时,存在倾覆的力量不好控制、千斤顶的位置不好设置和高度行程超过千斤顶单次行程时难以完成的问题。

Bridge attitude adjus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姿态调整系统
本技术涉及桥梁改造领域,具体涉及桥梁姿态调整系统。
技术介绍
桥梁改造包括桥梁的升降和加固等,在对桥梁进行改造时需要对桥梁进行提升、下降和调整坡度等施工。目前的桥梁顶升、维修加固施工多采用建临时墩或在承台上搭膺架,用千斤顶在桥梁下面顶升,在千斤顶单次顶升无法达到设定高度时,需要对桥梁进行反复替换顶升施工。在顶升桥梁时,桥梁会对千斤顶有一个倾覆的力,会导致存在倾覆的力量不好控制、千斤顶的位置不好设置和高度行程超过千斤顶单次行程时难以完成的问题,且若进行墩柱加高或截短时作业空间太小等问题,安全风险较大。还存在桥墩需截短时,很难找到支承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姿态调整系统,能有效地解决在用千斤顶调整桥梁姿态时,存在倾覆的力量不好控制、千斤顶的位置不好设置和高度行程超过千斤顶单次行程时难以完成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姿态调整系统,所述桥梁姿态调整系统包括:提升门架,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顶部之间的承重梁;扁担梁,其设于所述承重梁的下方;两组起吊机构,其沿所述承重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起吊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扁担梁升降和转动;两组钢绞线,其分别将两组所述起吊机构与所述扁担梁联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扁担梁上设有与两组钢绞线联接的两组联接装置,每组所述联接装置包括:吊梁,所述吊梁与所述钢绞线固定联接;第一球形铰支座,其一端与所述吊梁固定联接,另一端与所述扁担梁固定联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吊梁与所述钢绞线通过锚垫板和锚头固定联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起吊机构采用连续提升千斤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续提升千斤顶与所述承重梁之间还设有第二球形铰支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组连续提升千斤顶的四周设有用于顶推所述第二球形铰支座的顶推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顶推装置包括:4个反力座,其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球形铰支座的四周;4个水平千斤顶,其设于所述第二球形铰支座与所述反力座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球形铰支座和反力座相抵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球形铰支座上有设用于检测所述钢绞线竖直位移的第一传感器,在所述反力座上设有检测所述第二球形铰支座水平位移的第二传感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支撑架与所述承重梁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与所述承重梁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使用该桥梁姿态调整系统时,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安装在待调整的桥梁两侧,将第一支撑架与承重梁固定联接,将第二支撑架与承重梁铰联接。通过钢绞线将起吊机构与扁担梁联接。每一孔梁设两套该桥梁姿态调整系统,当为连续桥梁时按孔对应增加该桥梁姿态调整系统。用起吊机构同步提升钢绞线,带动扁担梁提升,使扁担梁支撑桥梁。拆除桥梁与桥墩的联接,提升桥梁,起吊机构可以连续提升待调整的桥梁,可以一次将待调整的桥梁提升到预定位置。对原桥墩进行处理,通过起吊机构按设计要求下降或转动桥梁,将桥梁放到处理好的桥墩上,完成对桥梁的姿态调整施工。在调整桥梁姿态时,桥梁通过钢绞线承重,柔性联接,可以用合理的受力方式承受在使用千斤顶顶托桥梁时受到的倾覆的力,能够连续平稳的安全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桥梁姿态调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桥梁姿态调整系统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提升门架;11、支撑架;111、第一支撑架;112、第二支撑架;12、承重梁;2、起吊机构;3、扁担梁;31、联接装置;311、吊梁;312、第一球形铰支座;4、钢绞线;5、第二球形铰支座;6、顶推装置;61、反力座;62、水平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桥梁姿态调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桥梁姿态调整系统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姿态调整系统,桥梁姿态调整系统包括:提升门架1,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11和第二支撑架112,以及设于第一支撑架111和第二支撑架112顶部之间的承重梁12;扁担梁3,其设于承重梁12的下方;两组起吊机构2,其沿承重梁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起吊机构2用于驱动扁担梁3升降和转动;两组钢绞线4,其分别将两组起吊机构2与扁担梁3联接。在使用该桥梁姿态调整系统时,将第一支撑架111和第二支撑架112安装在待调整的桥梁两侧,将第一支撑架111与承重梁12固定联接,将第二支撑架112与承重梁12铰联接。通过钢绞线将起吊机构2与扁担梁3联接。用起吊机构2提升钢绞线4,带动扁担梁3提升,使扁担梁3支撑桥梁。拆除桥梁与桥墩的联接,提升桥梁,起吊机构2可以连续提升待调整的桥梁,可以一次将待调整的桥梁提升到预定位置。对原桥墩进行处理,通过起吊机构2按设计要求下降或转动桥梁,将桥梁放到处理好的桥墩上,完成对桥梁的姿态调整施工。在调整时,桥梁通过钢绞线4承重,柔性承拉,相对比千斤顶顶托桥梁的方案减小在使用千斤顶是顶托桥梁时受到的倾覆的力。优选地,扁担梁3上设有与两组钢绞线4联接的两组联接装置31,每组联接装置31包括:吊梁311,吊梁311与钢绞线4固定联接;第一球形铰支座312,其一端与吊梁311固定联接,另一端与扁担梁3固定联接。钢绞线4将联接装置31与扁担梁3联接,联接装置31设有第一球形铰支座312,可以在调整桥梁时,适应钢绞线4的倾斜,进一步减小钢绞线受到的倾覆力。优选地,吊梁311与钢绞线4通过锚垫板和锚头固定联接。采用锚垫板和锚头固定联接可以节省时间联接施工的时间。优选地,起吊机构2采用连续提升千斤顶。采用连续提升千斤顶可以连续地拉动钢绞线从而带动扁担梁3提升,避免在采用千斤顶在桥墩上顶起桥梁时超过千斤顶的一个行程需要不断的调整来实现达到设计高度。优选地,连续提升千斤顶与承重梁12梁之间还设有第二球形铰支座5。第二球形铰支座5可以适应受力的方向,随受力的方式使连续提升千斤顶倾斜,减小连续提升千斤顶受到的倾覆力。优选地,每组连续提升千斤顶的四周设有用于顶推第二球形铰支座5的顶推装置6。顶推装置6可以使顶推连续提升千斤顶水平位移,从而调整待调整桥梁的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优选地,顶推装置6包括:4个反力座61,其均匀间隔设置在第二球形铰支座5的四周;4个水平千斤顶62,其设于第二球形铰支座5与反力座61之间,并与第二球形铰支座5和反力座61相抵持。优选地,第二球形铰支座5上设用于检测钢绞线4竖直位移的第一传感器,在反力座61上设有检测第二球形铰支座5水平位移的第二传感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姿态调整系统包括:/n提升门架(1),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11)和第二支撑架(11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1)和第二支撑架(112)顶部之间的承重梁(12);/n扁担梁(3),其设于所述承重梁(12)的下方;/n两组起吊机构(2),其沿所述承重梁(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起吊机构(2)用于驱动所述扁担梁(3)升降和转动;/n两组钢绞线(4),其分别将两组所述起吊机构(2)与所述扁担梁(3)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姿态调整系统包括:
提升门架(1),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架(111)和第二支撑架(11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11)和第二支撑架(112)顶部之间的承重梁(12);
扁担梁(3),其设于所述承重梁(12)的下方;
两组起吊机构(2),其沿所述承重梁(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起吊机构(2)用于驱动所述扁担梁(3)升降和转动;
两组钢绞线(4),其分别将两组所述起吊机构(2)与所述扁担梁(3)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担梁(3)上设有与两组钢绞线(4)联接的两组联接装置(31),每组所述联接装置(31)包括:
吊梁(311),所述吊梁(311)与所述钢绞线(4)固定联接;
第一球形铰支座(312),其一端与所述吊梁(311)固定联接,另一端与所述扁担梁(3)固定联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姿态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311)与所述钢绞线(4)通过锚垫板和锚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本俊方乃平胡嘉宾王新平郭焕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