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片或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55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有发热能力的板片,具有在其中彼此抵靠布置的可通过压力加载和压力卸载而彼此摩擦移动并产生摩擦热的弹簧元件,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平行布置的包封板片(21、22)之间布置了两列(S1、S2)槽状弯曲的、由一种具有弹簧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可在压力加载(DB)时扩张并且可在压力卸载(DE)时返回至槽形的、类似带状的、并且以其各自其中一个板片(21、22)的凸面(KXF)及其纵向边缘(31)分别朝着另一板片的弹簧元件,其中两列(S1、S2)的每两个彼此相邻布置的弹簧元件(3、3’)的相应两个彼此相邻的自由纵向边缘(31)伸进相应另一弹簧元件列的弹簧元件的凹腔(KVR)中,并且抵靠着所述弹簧元件(3、3’)的凹面(KVF),并且在压力加载时其中一列的弹簧元件的边缘可以在另一列的弹簧元件的凹面上移动从而产生摩擦热,并且在压力卸载时所述弹簧元件返回到其槽形并同样产生摩擦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发热能力的板片或薄膜,所述板片或薄膜具有布置其中的可以通过交变式压力加载和压力卸载彼此抵靠和彼此摩擦振荡着相对移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摩擦热的弹簧元件。在寒冷的季节里“脚部冰冷”这一问题大家已十分熟悉,并且也为可得到外部输送的能量并散发热量的鞋底提出大量不同类型的建议,但所有的鞋底都有这样的缺点,它们在使用时都分别需要在或短或长的时间之后会耗尽的能源,如蓄电池、电池组或基于一种热化学反应的发热器。在US 4,756,095 A中已经公开了一种比较复杂的多构件的机械式鞋底-加热装置,该鞋底-加热装置包括一块位置固定的上板片和按照一种实施方式在鞋尖侧的一块与上板片处于纵向和横向摩擦接触中的下板片,其中所述下板片通过一个布置在鞋跟中的具有一个斜着向上和向后的以及一个斜着向上和向前的支撑臂的单独的螺旋弹簧元件以及通过另一个处于鞋底的前脚区中的板式弹簧得到支撑,并且通过挤压保持在所述位置固定的上板片上。这些板片在人走路过程中在鞋子着地和离地时彼此摩擦着产生相对移动,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产生摩擦热,从而如愿地对鞋底和鞋子内部进行加热。在该US-A中所描述的鞋底加热装置具有一个最主要的缺点,即该装置由多个部件组成,其中至少所述弹簧元件及其安装到鞋底中的安装过程都要花费较多费用,从而导致这种公开的设计方案从来没有在日常的实践中投入使用。此外,已经在FR 1 250 059 A中公开了一种自加热的鞋底,其具有一种弹簧夹,这种弹簧夹具有可以在行走时通过交变加载和卸载而基本上彼此相对来回移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在表面上彼此摩擦、并通过这种方式产生摩擦热的曲臂和一种大致为扁螺旋状的横截面形状。这种公开的鞋底的一个主要的缺点在于,由于弹簧夹的扁平结构,在行走运动时产生的加载和卸载中弹簧曲臂彼此间周期性交变的相对运动的行程本身很短,并且除此以外在着地时仅产生一种在表面上均匀的压力加载,并且通过在着地时由穿鞋人的脚后跟引起的鞋底的很高的初始负荷无法用于弹簧曲臂的摩擦面的强有力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彼此摩擦。此外,这里还有一个主要缺点在于所述自加热的鞋底具有很高的由板式弹簧引起的刚度。在DE 1485802 A1中公开了一种衬垫鞋底。在这种衬垫鞋底中,优先由不同种类的材料制成的优先薄膜形式的多个衬层如此上下叠放,从而通过在行走时产生的交变式压力加载使分别处于两个固定衬层之间的薄膜或薄膜组合物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固定衬层进行一种横向于压力方向的偏移运动或相对运动,并且由此产生摩擦热和静电充电。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通过压力加载和压力卸载比如通过鞋子的使用而自加热的板片或薄膜,尤其是鞋底或衬垫鞋底,事实上这样的鞋底从外面看来在形状和外观上与常规的鞋底实际上没有区别,并且其中为产生符合期望的热量布置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在彼此抵靠着的、并且通过一种周期性交变的压力加载和压力卸载、尤其通过由于行走运动而彼此挤压着相对来回移动的摩擦面或摩擦板的摩擦的基础上以很高的发热效率进行工作的-摩擦发生器。已经发现,因摩擦引起的发热效率尤其之高,如果如此大量布置单独的发热元件,从而这些发热元件在每次步进负荷中主要通过这些元件彼此间的拖动及滑动摩擦而产生热量。由此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一种具有发热能力的板片或薄膜,这种板片或薄膜具有彼此抵靠着布置其中的可通过交变式压力加载和压力卸载彼此摩擦振荡着相对来回移动的并且在这过程中产生摩擦热的弹簧元件,其中有所述板片尤其是薄膜的特征在于,在两个彼此间基本上平行布置的并且在其边缘或边缘区彼此连接的包封板片或包封薄膜之间、尤其在一块面板和一块基板或一块面膜和一块基膜之间布置了两列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彼此并排保持间距而布置的、大致呈槽状弯曲的、由一种具有弹簧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可在表面压力加载中进行弹性扩张或展平的并且可在压力卸载中再次回复到其初始槽形中的、在展平的状态中基本上以带状或大致长方形的、以其各自其中一块板片或薄膜的凸面及其两个自由纵向边缘朝向相应另一块板片或薄膜的弹簧元件,其中这两列弹簧元件中的每一列弹簧元件的每两个彼此相邻并且彼此保持间距布置的弹簧元件的相应两个彼此相邻的自由纵向边缘伸进相应另一列弹簧元件的弹簧元件的凹腔中,并且抵靠着这些弹簧元件的那里的凹面中,并且在施加一个表面压力时或者在压力加载中,这两列弹簧元件中的其中一列的弹簧元件的至少自由边缘可以摩擦滑动地在相应另一列弹簧元件的弹簧元件的凹面上移动,从而在同时弯曲扩张或展平时产生摩擦热,并且在表面压力减弱或取消时或在压力卸载时,所述弹簧元件同样在两列弹簧元件中的其中一列的弹簧元件的至少自由纵向边缘贴靠在相应另一列弹簧元件的凹面的情况下抵靠-摩擦滑动地并且同样产生摩擦热地、可逆地返回到其初始槽形中,反之亦然。所述弹簧元件可以由任意不会疲劳的弹簧弹性材料制成,尤其由金属和/或塑料制成,并且在所述新型的鞋底中也可以设置由一种统一的材料制成的弹簧元件,或者也可以设置由两种或必要时甚至更多不同材料制成的这种弹簧元件。尤其优选的是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片或薄膜作为鞋底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显著优点在于,不再象在所有以往已公开的建议中一样需要将一个机械方面花费很多的且需要比较多空间的弹簧机构装入鞋底中,并且在鞋底中没有必要为放置产生摩擦热的弹簧机构而特地设置已成型的空腔或类似结构,这例如绝对需要有一个鞋跟,并且鞋底不再象以往一样由于发热-弹簧机构的比较高的空间需求必须构造成厚度不一或笨重的样式,而是首次提供了连续的极其平坦的借助于行走运动学自加热的柔韧的鞋底,这样的鞋底可以在-10℃或更低的冬季温度下仅仅以5毫米的材料厚度就能产生完全足够的发热能力。按本专利技术的自发热的板片或鞋底或衬垫鞋底的另一主要优点在于,由于多个彼此独立布置的各自本身具有弹性的柔韧的槽状的用作摩擦热发生器的弹簧元件,所述板片或鞋底在横向于长形的弹簧元件的方向上也就是在鞋底中在鞋底纵向上尽管设置了发热的安装件但绝对以普通方式保持弯曲和柔韧,并且所述新型的板片或鞋底除此以外也可以沿着所述弹簧元件的纵向伸展方向或者说横向于鞋底纵向在就象比如由于一个人的脚底而存在的表面特征不同的负荷图中在局部区域完美地和与此有关的表面特征相匹配。除了通过行走运动的机械学或运动学所产生的表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效果的发热性能之外,也可以产生另一个有利的效果,也就是通过作用力穿透衬垫鞋底的面板的、各自作单独运动的槽状弹簧元件有助于对脚底进行一种令人兴奋的并且有助于活跃脚部血液流通的表面按摩,其中这种活血刺激还额外地有助于脚部保暖。在到此为止所描述的基本形式中,所述两列中的每一列的弹簧元件的两条纵向边缘为连续的直线型,并且实际上分别沿着其完全的延伸线“拖过”相应另一列的弹簧元件的凹面。现在观察到,在行走时在具有连续的纵向边缘的弹簧元件上施加交变压力时,除了产生摩擦热之外还在所述弹簧元件变形时导致一种不连续性,这种不连续性在负荷交变时以一种喀嚓噪音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在有些情况下使用者感到这是干扰,但就象已发现的一样这也具有极其有利的附加效果该喀嚓噪音具有声频,这些声频则导致声能穿过脚底皮肤更深地进入到脚的脚底组织并且在那里使其活跃,其结果是改善血液流通,并且由此有助于从脚里面对脚进行出自本身的加热,这不仅让人感觉舒服,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有发热能力的板片或薄膜(1),具有在其中彼此抵靠着布置的可以通过交变的压力加载和压力卸载(DB、DE)相互摩擦振荡着朝彼此来回移动的且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摩擦热的弹簧元件(3),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基本上彼此平行布置的并且在其边缘上或边缘区(23)上彼此连接的包封板片或包封薄膜(21、22)之间、尤其在一块面板和一块基板或者说一块面膜和一块基膜之间布置两列(S1、S2)基本上彼此平行并彼此保持间距并排布置的、大约呈槽状弯曲的、由一种具有弹簧弹性的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制成的、在表面压力加载(DB)时进行弹性扩张或展平的、并且在压力卸载(DE)时再次返回其初始槽形的、在展平状态下基本上呈带状或大致长方形的、以各自板片或薄膜(21、22)中的其中一块的凸面(KXF)及其两个自由纵向边缘(31)朝向相应另一块板片或薄膜(22、21)的弹簧元件,其中所述两列(S1、S2)中的每一列的相应两个彼此相邻并保持间距布置的弹簧元件(3、3’)的相应两个彼此相邻的自由纵向边缘(31)分别伸进另一弹簧元件列(S2、S1)的弹簧元件(3’、3)的凹腔(KVR)中,并且分别抵靠着所述弹簧元件(3’、3)的凹腔(KVF)布置,并且在施加一个表面压力时或者说在压力加载(DB)时所述两列(S1、S2)的其中一列的弹簧元件(3、3’)的至少自由边缘(31)可以摩擦滑动地在相应另一弹簧元件列(S2、S1)的弹簧元件(3’、3)的凹面(KVF)上移动,并且在进行弯曲扩张或展平的同时产生摩擦热,并且在表面压力减弱或消除时或者说在压力卸载(DE)时所述弹簧元件同样在所述两列(S1、S2)中的其中一列的弹簧元件(3,3’)的至少自由纵向边缘(31)抵靠着相应另一列(S2、S1)的弹簧元件(3’、3)的凹面(KVF)的情况下抵靠-摩擦滑动且同样产生摩擦热并且可逆返回至其初始槽形,反之亦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托弗魏登尼格
申请(专利权)人:克里斯托弗魏登尼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T[奥地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