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55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上撑架和下撑架,调节装置的内部连接有活塞,活塞的右端连接有调节杆,导向筒的内部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外侧设置有金属球,调节装置和导向筒的内部设置有与金属球相对应的可变电阻,通过调节杆带动活塞与矩形槽相对移动,第二输液管通过矩形槽与液压槽相通,上下矩形槽与活塞的相对位置不同,第二输液管向液压槽输入的液压油的量不同,从而保证上撑架和下撑架之间在延长线上的角度不变,这一结构解决了本装置张开调解过程中嘴部肌肉易疲劳、压力较高产生疼痛和牙齿容易损害的问题。

Oral support nursing device with adjustable fixed opening and closing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在口腔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打开口腔,长时间患者容易产生疲劳,不利于口腔的检查或者治疗,这时需要用到开口器,帮助患者长时间打开口腔,避免肌肉疲劳,现有的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均为自身上的一点为旋转点,而实际人体口腔牙齿的转动点较远,这就导致了支撑牙齿的支撑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倾斜,从而导致支撑件的一端去支撑牙齿,这不仅使得牙齿部分压力较高产生疼痛,而且还容易对牙齿进行磨损和松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具备避免嘴部肌肉疲劳、保持支撑面积和避免牙齿损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嘴部肌肉易疲劳、压力较高产生疼痛和牙齿容易损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备避免嘴部肌肉疲劳、保持支撑面积和避免牙齿损害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上撑架和下撑架,上撑架的内部开设有上管槽,下撑架的内部开设有下管槽,上撑架的下部且在下管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短滑杆,上撑架的下部且在上管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长滑杆,长滑杆的内部开设有通槽,下撑架的上部且在短滑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短滑筒,下撑架的上部且在长滑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长滑筒,上撑架和下撑架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液管,第一输液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内部开设有液压槽,调节装置的内部且在液压槽的外侧开设有矩形槽,调节装置的内部且在液压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调节装置的右端且在调节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筒,导向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外侧设置有金属球,调节装置和导向筒的内部设置有与金属球相对应的可变电阻,调节装置和移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调节装置的右部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液管,调节装置的上部中侧设置有显示装置;优选的,所述短滑杆、长滑杆、短滑筒和长滑筒均为弧形,短滑杆和长滑杆的上部与上撑架转动连接,即短滑杆和长滑杆在上撑架的内部连接有转轴,从而保证上撑架角度变化调节;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长度相同,但矩形槽的宽度与上撑架和下撑架之间的角度相对应,从而保证第二输液管推动活塞向左移动且与调节杆脱离;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的内部且在液压槽内设置有液压油;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在与调节杆连接的地方设置有相对应的螺纹,从而根据病人的牙齿转动点到牙齿的距离调节上撑架和下撑架之间的角度;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的内部开设有与移动杆相对应的滑槽,从而保证移动杆的移动距离较长;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液管的设置有恒定输出的液压装置,从而保证输入到液压槽内的液压油量不变。(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通过不同患者的牙齿转动点,将支撑装置放入到患者的口中,然后通过转动调节杆向右移动,调节杆通过活塞推动液压槽内的液压油进入到第一输液管中,第一输液管分别连接到上管槽和下管槽中,通过第一输液管内的液压油输送到上管槽和下管槽来调节上撑架和下撑架之间的角度,从而保证其与患者的牙齿的贴合面积,这一结构达到了减少患者牙齿局部压力较大的效果,从而在初始使得现有的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压力较高产生疼痛和牙齿容易损害的问题。2、该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通过转动调节杆向右移动,此时,调节杆带动活塞与矩形槽相对移动,第二输液管通过矩形槽与液压槽相通,矩形槽的长度相同,但矩形槽的宽度与上撑架和下撑架之间的角度相对应,即通过上撑架和下撑架之间的角度与患者的牙齿贴合,上下矩形槽与活塞的相对位置不同,从而保证第二输液管向液压槽输入的液压油的量不同,即长滑杆在长滑筒中的移动距离大于短滑杆在短滑筒中移动的距离,且在原有的上撑架和下撑架之间的角度上成比例增加,从而保证上撑架和下撑架之间在延长线上的角度不变,这一结构解决了本装置张开调解过程中嘴部肌肉易疲劳、压力较高产生疼痛和牙齿容易损害的问题。3、该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通过调节杆带动金属球在可变电阻上移动,金属球在可变电阻之间的电路电流发生变化,电流的变化值之比可以间接的反映出上撑架和下撑架的夹角变化大小,再通过与上撑架和下撑架初始的夹角想对比可以得出实际的上撑架和下撑架之间的角度大小,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调节,从而避免张合角度过大导致患者眼部挤压过度或者导致长时间肌肉撕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患者牙齿旋转点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现有撑开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本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装置、101上撑架、1011上管槽、102下撑架、1021下管槽、2软垫、3短滑杆、4长滑杆、401通槽、5短滑筒、6长滑筒、7第一输液管、8调节装置、801液压槽、802矩形槽、9活塞、10调节杆、11导向筒、12移动杆、1201金属球、13可变电阻、14弹簧、15第二输液管、16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支撑装置1包括:上撑架101和下撑架102,上撑架101的内部开设有上管槽1101,下撑架102的内部开设有下管槽1021,上撑架101的下部且在下管槽102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短滑杆3,上撑架101的下部且在上管槽110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长滑杆4,长滑杆4的内部开设有通槽401,下撑架102的上部且在短滑杆3的外侧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上撑架(101)和下撑架(102),上撑架(101)的内部开设有上管槽(1101),下撑架(102)的内部开设有下管槽(1021),上撑架(101)的下部且在下管槽(102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短滑杆(3),上撑架(101)的下部且在上管槽(110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长滑杆(4),长滑杆(4)的内部开设有通槽(401),下撑架(102)的上部且在短滑杆(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短滑筒(5),下撑架(102)的上部且在长滑杆(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长滑筒(6),上撑架(101)和下撑架(102)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液管(7),第一输液管(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8),调节装置(8)的内部开设有液压槽(801),调节装置(8)的内部且在液压槽(801)的外侧开设有矩形槽(802),调节装置(8)的内部且在液压槽(80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9),活塞(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0),调节装置(8)的右端且在调节杆(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筒(11),导向筒(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12),移动杆(12)的外侧设置有金属球(1201),调节装置(8)和导向筒(11)的内部设置有与金属球(1201)相对应的可变电阻(13),调节装置(8)和移动杆(1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4),调节装置(8)的右部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液管(15),调节装置(8)的上部中侧设置有显示装置(16)。/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以调节固定张合角度的口腔支撑护理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上撑架(101)和下撑架(102),上撑架(101)的内部开设有上管槽(1101),下撑架(102)的内部开设有下管槽(1021),上撑架(101)的下部且在下管槽(102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短滑杆(3),上撑架(101)的下部且在上管槽(110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长滑杆(4),长滑杆(4)的内部开设有通槽(401),下撑架(102)的上部且在短滑杆(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短滑筒(5),下撑架(102)的上部且在长滑杆(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长滑筒(6),上撑架(101)和下撑架(102)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液管(7),第一输液管(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8),调节装置(8)的内部开设有液压槽(801),调节装置(8)的内部且在液压槽(801)的外侧开设有矩形槽(802),调节装置(8)的内部且在液压槽(80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9),活塞(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0),调节装置(8)的右端且在调节杆(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向筒(11),导向筒(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杆(12),移动杆(12)的外侧设置有金属球(1201),调节装置(8)和导向筒(11)的内部设置有与金属球(1201)相对应的可变电阻(13),调节装置(8)和移动杆(1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4),调节装置(8)的右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平沙莹李蓥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