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楼宇对讲的磁吸式人脸识别摄像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266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基于楼宇对讲的磁吸式人脸识别摄像头,摄像头与控制主板由连接线连接,云对讲智能门口机包括有承载座,承载座设置有沉槽承载摄像头,摄像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镜头模组和安装座,镜头模组拍摄来访者图像,安装座与沉槽适配,且沉槽的底部设置有供连接线穿过的第一通道;安装座镶嵌有第一铁块,沉槽镶嵌有与第一铁块相互吸附的第二磁体;连接线为弹簧线,这样使得人脸识别摄像头能够人为进行移动,可以自行调整角度,以方便在阳光直射,身高过高等情况下自行拿起摄像头进行调整,以应对机械式的人脸图像采集存在的尴尬问题,同时将连接线设置为弹簧线,在弹簧线上设置有抵持块与承载座抵持,防止连接线过度拉长造成损坏,结构巧妙。

Face recognition camera based on building interc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楼宇对讲的磁吸式人脸识别摄像头
本技术涉及门禁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楼宇对讲的磁吸式人脸识别摄像头。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中各个方面的自动化程度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在小区住宅内更舒适、更安全地生活,智能可视对讲系统的诞生就基本满足人们对楼内外的信息实时处理的要求。智能可视对讲系统主要应用于楼内住户与外来访客之间提供双向通话,同时住户可通过门口安装的摄像头显示外来访客的视频,为住户判断是否确定让来访客人进入。智能小区可视对讲系统作为小区住户与来访者音像联系的工具,方便了对来访者进行监控,减少不必要的接待,对降低安全隐患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人脸识别的楼宇对讲系统非常依赖摄像头,除了商业大楼架设的智能门口机会设置在室内,其余情况下的立柱式智能门口机基本都设置在一楼大门外,如居民楼楼宇架设的立柱式的智能门口机就需要经受一定的风吹日晒,虽然会有屋檐遮挡,但是一天之中日照的方向会变化,当太阳直射智能门口机自带的摄像头时,那么这个系统基本就等于失灵,因为拍摄过程会由于曝光过度而失真,让系统无法获取真实的图像,这时无论是住户和来访者都无法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操作,也就相当于功能丧失,如何把这种真空期问题完美的解决是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居民楼人脸识别装置会由于日照光线直射而造成曝光过度,人脸识别系统失灵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自由调整摄像头角度,人为规避光线直射时段拍摄过曝的问题。本技术为一种基于楼宇对讲的磁吸式人脸识别摄像头,应用于居民楼门口的立柱式云对讲智能门口机,用于采集来访者的人脸图像;所述云对讲智能门口机设置有控制主板;还包括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主板由连接线连接,所述云对讲智能门口机包括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设置有沉槽承载所述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镜头模组和安装座,所述镜头模组拍摄来访者图像,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沉槽适配,且所述沉槽的底部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线穿过的第一通道;所述安装座镶嵌有第一铁块,所述沉槽镶嵌有与所述第一铁块相互吸附的第二磁体;其中,所述连接线为弹簧线,形成可移动摄像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承载座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内容置有部分所述连接线。作为优选,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其中,所述连接线上设置有抵持块,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一通道,藉由所述抵持块与所述下壳相抵持。作为优选,所述容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的连接线展开长度在40-50cm。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包裹有硅胶套,所述硅胶套与所述沉槽形成防滑结构,其中,所述硅胶套设置有第二通孔供所述连接线穿出。作为优选,所述承载座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内容置有所述连接线;所述上壳与所述硅胶套的接触面设置有防滑纹。作为优选,所述镜头模组还设置有遮雨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所用的立柱式云对讲智能门口机,所采用的摄像头都是直接设置在机器上,有条件的可能可以设置在屋檐下作为监控使用,但是在日照发生偏移时,可能会由于照射角度的问题使得拍摄过程曝光过度,拍摄失真,根本无法识别来访者的头像,也就造成了使用真空期,人脸识别效能丢失,这也就违背了人脸识别的“方便”的初衷;而在本技术中,包括有摄像头,摄像头与控制主板由连接线连接,云对讲智能门口机包括有承载座,承载座设置有沉槽承载摄像头,摄像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镜头模组和安装座,镜头模组拍摄来访者图像,安装座与沉槽适配,且沉槽的底部设置有供连接线穿过的第一通道;安装座镶嵌有第一铁块,沉槽镶嵌有与第一铁块相互吸附的第二磁体;其中,连接线为弹簧线,形成可移动摄像结构,这样使得人脸识别摄像头能够人为进行移动,可以自行调整角度,以方便在阳光直射,身高过高等情况下自行拿起摄像头进行调整,以应对机械式的人脸图像采集存在的尴尬问题,同时将连接线设置为弹簧线,在弹簧线上设置有抵持块与承载座抵持,防止连接线过度拉长造成损坏,结构巧妙,体现人性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摄像头与承载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摄像头与承载座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的承载座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的承载座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云对讲智能门口机;11、承载座;111、沉槽;112、第一通道;113、上壳;1131、第一通孔;114、下壳;1141、第二通孔;2、摄像头;21、镜头模组;22、安装座;221、第一铁块;222、第二磁体;3、连接线;31、抵持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一种基于楼宇对讲的磁吸式人脸识别摄像头,请参阅图1-图3,应用于居民楼门口的立柱式云对讲智能门口机,用于采集来访者的人脸图像;云对讲智能门口机1设置有控制主板;还包括有摄像头2,摄像头2与控制主板由连接线3连接;云对讲智能门口机1包括有承载座11,承载座11设置有沉槽111承载摄像头2,摄像头2包括固定连接的镜头模组21和安装座22,镜头模组21拍摄来访者图像,安装座22与沉槽111适配,且沉槽11的底部设置有供连接线3穿过的第一通道112;安装座22镶嵌有第一铁块221,沉槽11镶嵌有与第一铁块221相互吸附的第二磁体222;其中,连接线3为弹簧线,形成可移动摄像结构。在现有技术中的立柱式云对讲智能门口机,通常有两种人脸采集装置,一种为如笔记本电脑式的内嵌摄像头,另一种则为外部加装的摄像装置;前者基本会有拍摄高度与来访者不对应,直接日照时曝光过度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基本没有解决手段;随着市场逐步发现了这种问题,采用外部加装摄像头的厂家越来越多,但是也存在特定时段无法很好采集来访者图像的问题;而采用了磁吸式的固定结构,使得来访者在摄像头无法很好采集图像时,手动移动摄像头进行角度的调整,比如阳光直射摄像头,这是曝光过度,那么来访者就可以取下摄像头,让摄像头的镜头背光,采取图像进行判断,更为优选就是在镜头模组上还设置有遮雨板。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请参阅图4-图5,承载座11包括上壳113和下壳114,上壳113和下壳114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内容置有部分连接线3,因为连接线采用了弹簧线这种结构,使得可以拉伸,所以在平常放置的情况下,这些弹簧线可以收拢在容纳腔内,不占空间也更加美观。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想到的是,在上壳113和下壳114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131和第二通孔1141,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第一通道,其中,连接线3上设置有抵持块31,连接线3穿过第一通道,藉由抵持块31与下壳相抵持;因为要保证一定的拉伸长度,但是也不能拉伸过长,过度拉长就可能会造成损坏,所以需要在连接线上设置一个抵持块,限定一定的拉伸长度。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容置在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楼宇对讲的磁吸式人脸识别摄像头,应用于居民楼门口的立柱式云对讲智能门口机,用于采集来访者的人脸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对讲智能门口机设置有控制主板;还包括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主板由连接线连接,所述云对讲智能门口机包括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设置有沉槽承载所述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镜头模组和安装座,所述镜头模组拍摄来访者图像,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沉槽适配,且所述沉槽的底部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线穿过的第一通道;所述安装座镶嵌有第一铁块,所述沉槽镶嵌有与所述第一铁块相互吸附的第二磁体;其中,所述连接线为弹簧线,形成可移动摄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楼宇对讲的磁吸式人脸识别摄像头,应用于居民楼门口的立柱式云对讲智能门口机,用于采集来访者的人脸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对讲智能门口机设置有控制主板;还包括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主板由连接线连接,所述云对讲智能门口机包括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设置有沉槽承载所述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固定连接的镜头模组和安装座,所述镜头模组拍摄来访者图像,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沉槽适配,且所述沉槽的底部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线穿过的第一通道;所述安装座镶嵌有第一铁块,所述沉槽镶嵌有与所述第一铁块相互吸附的第二磁体;其中,所述连接线为弹簧线,形成可移动摄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楼宇对讲的磁吸式人脸识别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内容置有所述连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楼宇对讲的磁吸式人脸识别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分别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雄鹰刘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雄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