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元模块包括: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极组件、接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单元外壳以及连接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从所述单元外壳延伸出来的电极引线;汇流条,所述汇流条附接至所述电极引线;以及汇流条框架,所述汇流条框架附接至所述电池单元的梯台部分,以接纳所述电极引线和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汇流条框架将所述电极引线和所述汇流条压在一起,以使所述电极引线与所述汇流条紧密接触,并且所述汇流条框架包括在与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电极引线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焊接缝,以使所述汇流条与所述电极引线接触的接触部分通过焊接缝暴露在外。
A cell module including a bus bar frame structure capable of facilitating welding and a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the cel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能促进焊接的汇流条框架结构的单元模块及包括该单元模块的电池模块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用于促进焊接的汇流条框架的单元模块以及包括该单元模块的电池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汇流条框架包括焊接缝以促进电极引线与汇流条之间的焊接的结构的单元模块以及包括该单元模块的电池模块。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4月19日在大韩民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8-0045710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介绍
在连接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中,通常通过将待彼此电连接的电池单元的电极引线焊接到一个汇流条上来进行电池单元之间的电连接。作为连接电极引线和汇流条的方法中的一种方法的激光焊接是在通过使用能够使电池单元的电极引线和汇流条彼此紧密接触以提高焊接质量的焊接夹具将电极引线压向汇流条的状态下进行的。图1示出了传统电池模块。在如图1所示的传统电池模块中,在使用按压夹具按压电极引线和汇流条之后,即在使用按压夹具按压电极引线1以紧密接触设置在电极引线下方的汇流条2之后,进行焊接。在这种模型中,需要具有适合于对应模型的尺寸和形状的按压夹具。这意味着用于使电极引线和汇流条彼此紧密接触的按压夹具应准备好具有适合于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电池模块的不同设计。另外,应该使用按压夹具来焊接电极引线和汇流条的模型在空间和结构方面具有局限性,因为为了应用按压夹具以进行焊接,应该在焊接部周围确保用于放置该夹具的最小空间。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电池模块结构,该电池模块结构允许不受空间和结构方面的上述限制,在无需为不同电池模块模型准备不同焊接夹具的情况下易于进行焊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公开被设计成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并且因此本公开旨在确保在无需为不同电池模块准备专用焊接夹具的情况下易于进行焊接,因为汇流条框架可以用作焊接夹具。然而,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以上技术问题,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以下描述中理解本文未提及的其它目的。技术方案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单元模块,所述单元模块包括: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具有电极组件、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单元外壳以及连接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从所述单元外壳中引出的电极引线;汇流条,所述汇流条附接至所述电极引线;以及汇流条框架,所述汇流条框架附接至所述电池单元的梯台部分,以在所述汇流条框架中容纳所述电极引线及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汇流条框架按压所述电极引线和所述汇流条以使所述电极引线和所述汇流条彼此紧密接触,所述汇流条框架具有在与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电极引线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焊接缝,以使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电极引线的接触部分暴露在外。所述汇流条可以包括:结合部,所述结合部沿与所述电极引线平行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电极引线接触,并且所述结合部位于所述汇流条框架的内侧;暴露部,所述暴露部从所述结合部弯曲以沿与所述结合部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暴露部从所述汇流条框架中引出;以及钩部,所述钩部从所述结合部的端部沿与所述暴露部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汇流条框架可以包括:钩容纳凹槽,所述钩容纳凹槽从所述焊接缝延伸;以及钩固定部,所述钩固定部形成在所述钩容纳凹槽的内壁上。所述汇流条框架可以包括汇流条放置部,所述汇流条放置部的尺寸和形状与所述汇流条的所述暴露部相对应,并且所述汇流条放置部凹入地形成在所述汇流条框架的外表面上,以将所述暴露部放置在其上。所述汇流条框架可以具有在所述放置部分上形成预定深度的防损坏凹槽,以使所述汇流条和所述汇流条框架局部不接触,从而防止所述汇流条框架由于焊接导致的热而受到损坏。所述汇流条框架可以包括:第一单元框架,所述第一单元框架被构造成覆盖所述梯台部分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单元框架,所述第二单元框架被构造成覆盖所述梯台部分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联接至所述第一单元框架。在所述汇流条框架中,所述第一单元框架和所述第二单元框架可以成形为彼此点对称。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单元模块层叠体,所述单元模块层叠体通过连接多个根据上文描述的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元模块而形成;以及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被构造成连接相邻单元模块的汇流条。同时,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通过连接多个根据上文描述的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来实现,并且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有益效果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由于汇流条框架可以用作焊接夹具,所以可以在无需为不同电池模块准备专用焊接夹具的情况下易于进行焊接。附图说明附图例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且与前述公开一起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本公开不被解释为限于附图。图1是示出传统电池模块的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正视图。图4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单元模块层叠体的图。图5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单元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单元模块联接到汇流条的正视图。图8和图9是以不同角度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汇流条框架的单元框架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汇流条框架的单元框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描述之前,应该理解,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制于一般含义和词典含义,而是按照允许专利技术人为最佳解释适当定义术语的原则基于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面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因此,本文提出的描述仅是出于说明目的的优选示例,而无意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做出其他等同替换和修改。首先,将参照图2至图5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整体配置。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正视图。另外,图4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单元模块层叠体的图,图5是示出应用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单元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包括单元模块层叠体10、连接器20和外部端子30。参照图4和图5,单元模块层叠体10是通过层叠多个单元模块100实施的层叠。每个单元模块100均包括电池单元110、连接到电池单元110的电极引线114的汇流条120以及附接至电池单元110的梯台部分T的汇流条框架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元模块,所述单元模块包括:/n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具有电极组件、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单元外壳以及连接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从所述单元外壳中引出的电极引线;/n汇流条,所述汇流条附接至所述电极引线;以及/n汇流条框架,所述汇流条框架附接至所述电池单元的梯台部分,以在所述汇流条框架中容纳所述电极引线及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汇流条框架按压所述电极引线和所述汇流条以使所述电极引线和所述汇流条彼此紧密接触,所述汇流条框架具有在与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电极引线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焊接缝,以使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电极引线的接触部分暴露在外。/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9 KR 10-2018-00457101.一种单元模块,所述单元模块包括:
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具有电极组件、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单元外壳以及连接至所述电极组件并且从所述单元外壳中引出的电极引线;
汇流条,所述汇流条附接至所述电极引线;以及
汇流条框架,所述汇流条框架附接至所述电池单元的梯台部分,以在所述汇流条框架中容纳所述电极引线及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汇流条框架按压所述电极引线和所述汇流条以使所述电极引线和所述汇流条彼此紧密接触,所述汇流条框架具有在与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电极引线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焊接缝,以使所述汇流条和所述电极引线的接触部分暴露在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模块,
其中,所述汇流条包括:
结合部,所述结合部沿与所述电极引线平行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电极引线接触,并且所述结合部位于所述汇流条框架的内侧;
暴露部,所述暴露部从所述结合部弯曲以沿与所述结合部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暴露部从所述汇流条框架中引出;以及
钩部,所述钩部从所述结合部的端部沿与所述暴露部平行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模块,
其中,所述汇流条框架包括:
钩容纳凹槽,所述钩容纳凹槽从所述焊接缝延伸;以及
钩固定部,所述钩固定部形成在所述钩容纳凹槽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正彬,姜达模,文祯晤,柳在旭,池昊俊,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