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01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连接端子,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压板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绞线夹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由于此时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从而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合围形成一个断面类似于椭圆的夹紧槽,所述夹紧槽的断面上最长的对称线为长轴,当所述绞线的外径大于所述长轴时,绞线在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的夹紧力的作用线沿着长轴发生形变,从而适应多种不同截面的跳线线缆。

A kind of recyclable ground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
技术介绍
带电作业中,采用跳线跨接故障点来检修或更换架空设备的小旁路作业越来越成熟,常用的引流线夹为绝缘手套作业法,即螺栓旋紧引流线夹上绝缘管使得夹口上下压紧导线,但因接触面积小,导致时有发生因接触不好发热严重的情况,另一方面,线夹线夹所连跳线为一次压接成型结构,无法根据带电作业现场对不同的跳线截面做相应调整的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能够适应不同截面的跳线线缆,实现“一具多用”。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连接端子,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压板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所述第一侧面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沿着所述第一压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一压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压板包括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及第六侧面,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六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四侧面的两端,所述第四侧面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沿着所述第二压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五侧面、第六侧面;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或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压板相对所述第二压板翻转,并使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贴合时,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该可循环式搭火线夹在使用时可以将一绞线夹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由于此时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从而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合围形成一个断面类似于椭圆的夹紧槽,所述夹紧槽的断面上最短的对称线为短轴,所述夹紧槽的断面上最长的对称线为长轴,此时夹紧槽可以卡接最小的绞线的外径与所述短轴相等,当所述绞线的外径大于所述长轴时,绞线在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的夹紧力的作用线沿着长轴发生形变,从而适应多种不同截面的绞线(跳线线缆的线芯),实现“一具多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可循环式搭火线夹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可循环式搭火线夹去除第二连接部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包括: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2、连接端子。所述第一压板1的一侧于所述第二压板2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压板1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所述第一侧面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1a,所述第一凹槽1a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凹槽1a的轴线沿着所述第一压板1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一凹槽1a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1为铝合金材质的长方形板体,铝合金材质质量轻方便工人携带。所述第二压板2与所述第一压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压板2包括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及第六侧面,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六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四侧面的两端,所述第四侧面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2a,所述第二凹槽2a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2a的轴线沿着所述第二压板2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二凹槽2a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五侧面、第六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板2为铝合金材质的长方形板体。当所述第一压板1相对所述第二压板2翻转,并使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贴合时,所述第一凹槽1a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a,所述第二凹槽2a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a,该可循环式搭火线夹在使用时可以将一绞线夹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a与所述第二凹槽2a之间,由于此时所述第一凹槽1a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a,所述第二凹槽2a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a,从而所述第一凹槽1a与所述第二凹槽2a合围形成一个断面类似于椭圆的夹紧槽,所述夹紧槽的断面上最短的对称线为短轴,所述夹紧槽的断面上最长的对称线为长轴,此时夹紧槽可以卡接最小的绞线的外径与所述短轴相等,当所述绞线的外径大于所述长轴时,绞线在第一压板1与所述第二压板2的夹紧力的作用线沿着长轴发生形变,从而适应多种不同截面的绞线(跳线线缆的线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1上设置有对接通孔1b,所述第二压板2上设置有对接螺纹孔2b,当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贴合时,所述对接通孔1b与所述对接螺纹孔2b同轴相对布置,用户可使用螺钉将所述第一压板1与所述第二压板2锁紧。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1或所述第二压板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压板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端子用于连接另一个绞线,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为圆筒形,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部31具有第三外螺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上设置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1具有第四外螺纹的一端设置有多个以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轴线圆周阵列布置的条形槽31a,并且每个所述条形槽31a均贯穿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内外周面及第一连接部31远离所述第三外螺纹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二连接部32包括螺母321及锥形筒322,所述螺母321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外螺纹螺纹连接,锥形筒322的两端开口,所述锥形筒322与所述螺母321同轴固定连接,且所述锥形筒322的内径从靠近所述螺母32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螺母321的一端逐渐减小,用户可将另一个绞线穿过所述锥形筒322的小口端后内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随后旋转所述第二连接部32可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31具有条形槽31a的一端对绞线进行夹紧,最终实现两个绞线的电连接。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槽1a的圆弧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凹槽2a的圆弧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螺纹结构可以使得卡在所述夹紧槽内的绞线的受力部位增多,每一圈螺纹均能紧紧卡接在绞线上,并与绞线紧密贴合,避免出现因接触不好发热严重的情况。工作原理:该可循环式搭火线夹在使用时可以将一绞线夹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a与所述第二凹槽2a之间,由于此时所述第一凹槽1a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a,所述第二凹槽2a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a,从而所述第一凹槽1a与所述第二凹槽2a合围形成一个断面类似于椭圆的夹紧槽,所述夹紧槽的断面上最短的对称线为短轴,所述夹紧槽的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连接端子,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压板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所述第一侧面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沿着所述第一压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一压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压板包括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及第六侧面,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六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四侧面的两端,所述第四侧面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沿着所述第一压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五侧面、第六侧面;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或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n其中,当所述第一压板相对所述第二压板翻转,并使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贴合时,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内置于所述第一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式搭火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连接端子,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于所述第二压板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压板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所述第一侧面凹陷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沿着所述第一压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一压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压板包括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及第六侧面,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六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四侧面的两端,所述第四侧面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沿着所述第一压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第五侧面、第六侧面;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板或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阿敏王伦刘铁桥汪银富蔡志国陈凌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仪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