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201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给流体的吸入量及吸入速度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最低限度的同时减少污物的积存的散热装置。包括流体方向改变部,用于改变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该流体方向改变部具有基端部和顶端部,基端部固定于筒体的内侧的与第1面相对的第2面,顶端部配置为与散热器的多个散热片的多个散热片尖端部相对,流体方向改变部整体或者一部分配置在比散热器的上游端面靠流体行进方向的下游,流体从上游端面流入散热器,并且经由除散热片间流路以外的无散热片流路从多个散热片尖端部中的在比流体方向改变部的顶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暴露的部分流入散热器,该散热片间流路形成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之间并供流体流过。

Heat si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发热体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利用散热器和风扇电动机对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热量进行散热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这样的结构,即:在筒体的内部,用于吸入空气的开口侧的散热器的高度被设定得较低,并且在用于吸入空气的开口中的没有散热器的部分的局部安装遮蔽板。采用该结构,与筒体的开口全部由散热器填满的结构相比,散热器的成本降低,通过提高空气的流速实现散热性能的维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287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筒体的用于吸入流体的开口较窄,因此吸入面积缩小,容易积存污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散热装置,即:在固定有发热体的筒体的内部配置有散热器的结构中,即使在散热器缩小化并且筒体的用于吸入流体的开口部窄小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给流体的吸入量及吸入速度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同时减少污物的积存。用于解决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中,/n该散热装置包括:/n筒体,发热体固定于该筒体;/n第1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一端,用于吸入流体;/n第2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用于排出流体;/n冷却风扇,其配置在所述第2开口部侧;/n散热器,其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侧的第1面,该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片并且具有位于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上游端面,所述筒体的外部和所述上游端面经由所述第1开口部连通;/n散热片间流路,其形成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之间并供流体流过;以及/n流体方向改变部,其用于改变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该流体方向改变部具有基端部和顶端部,所述基端部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侧的与所述第1面相对的第2...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9 JP 2018-2235101.一种散热装置,其中,
该散热装置包括:
筒体,发热体固定于该筒体;
第1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一端,用于吸入流体;
第2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用于排出流体;
冷却风扇,其配置在所述第2开口部侧;
散热器,其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侧的第1面,该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片并且具有位于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上游端面,所述筒体的外部和所述上游端面经由所述第1开口部连通;
散热片间流路,其形成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之间并供流体流过;以及
流体方向改变部,其用于改变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该流体方向改变部具有基端部和顶端部,所述基端部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侧的与所述第1面相对的第2面,所述顶端部配置为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多个散热片尖端部相对,
所述流体方向改变部整体或者一部分配置在比所述上游端面靠所述流体行进方向的下游,
所述流体从所述上游端面流入所述散热器,并且经由除所述散热片间流路以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泽隆太郎山本和弘奥秋兼一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