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源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44197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3:2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参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的同频干扰率,第二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的接收信道利用率和发送信道利用率,以及第二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接收第一站点发送的数据的接收帧率;在第一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站点向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对第一接入点构成同频干扰。通过在预设时间段获取第一接入点的同频干扰率、第二接入点的接收信道利用率、发送信道利用率以及第二接入点接收第一站点发送的数据的接收帧率,可以确定第二接入点覆盖范围内对第一接入点造成同频干扰的站点,从而可以对该站点进行处理,降低或者消除对第一接入点的同频干扰。

Interference sour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related equipment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扰源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干扰源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同频干扰是指干扰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干扰信号对接收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频率资源有限,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通常采用频率复用技术,从而会在一定的区域内,存在多个使用同一频率的接入点(accesspoint,AP),例如会议大厅、学生宿舍以及图书馆等场所,通常会部署多个使用同一频率的AP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站点(station,STA)在与所连接的目标AP进行通信时,可能会对与目标AP相邻的其他AP造成同频干扰,在其他AP出现同频干扰问题时,需要确定对AP构成同频干扰的干扰站点,进而才能对所述干扰站点进行处理,降低或者消除同频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干扰源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识别出对AP造成同频干扰的干扰源。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的同频干扰率、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的接收信道利用率、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发送信道利用率,以及所述第二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接收第一站点发送的数据的接收帧率;在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站点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对所述第一接入点构成同频干扰。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时间段包括一个或多个采样周期;所述同频干扰率为所述第一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接收干扰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采样周期的比值;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为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接收有用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采样周期的比值;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为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发送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采样周期的比值;所述接收帧率为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接收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数据的帧率。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不相关、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所述接收帧率的接收帧率均值大于接收帧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站点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对所述第一接入点构成同频干扰,其中,所述接收帧率均值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采样周期采集到的接收帧率的平均值。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的第一相关系数大于第一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其中,所述第一相关系数包括皮尔森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或肯德尔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种;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的第二相关系数小于第二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不相关;其中,所述第二相关系数包括皮尔森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或肯德尔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种;在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的第三相关系数大于第三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其中,所述第三相关系数包括皮尔森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或肯德尔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种。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的第四相关系数小于第四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的第五相关系数大于第五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率和发送信道利用率不相关;在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的第六相关系数小于第六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其中,所述第四相关系数、所述第五相关系数以及所述第六相关系数为时间翘曲距离。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中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同频干扰率均值、同频干扰率峰值或同频干扰率占比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组成的第二参数,所述同频干扰率均值为所述预设时间段采集的多个同频干扰率的平均值;所述同频干扰率峰值为所述多个同频干扰率中的最大值;所述同频干扰率占比为所述多个同频干扰率中,大于所述同频干扰率均值的同频干扰率在所述多个同频干扰率中的比例;在所述第二参数中每个参数满足各自的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站点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对所述第一接入点构成同频干扰,其中,所述同频干扰率均值满足的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同频干扰率均值大于同频干扰率均值阈值;所述同频干扰率峰值满足的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同频干扰率峰值大于同频干扰率峰值阈值;所述同频干扰率占比满足的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同频干扰率占比大于同频干扰率占比阈值。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第一参数包括:获取采集器采集的第一参数。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源识别方法,能够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点覆盖范围内的站点发送的数据是否会对第一接入点造成同频干扰,在所述第二接入点覆盖范围内的站点发送的数据会对第一接入点造成同频干扰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点覆盖范围内对所述第一接入点造成同频干扰的干扰站点,从而可以对该站点进行处理,降低或者消除该站点对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同频干扰。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源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的同频干扰率、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的接收信道利用率、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发送信道利用率,以及所述第二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接收第一站点发送的数据的接收帧率;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站点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对所述第一接入点构成同频干扰。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时间段包括一个或多个采样周期;所述同频干扰率为所述第一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接收干扰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采样周期的比值;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为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接收有用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采样周期的比值;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为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发送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采样周期的比值;所述接收帧率为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接收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数据的帧率。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不相关、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的同频干扰率、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的接收信道利用率、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发送信道利用率,以及所述第二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接收第一站点发送的数据的接收帧率;/n在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站点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对所述第一接入点构成同频干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扰源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的同频干扰率、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的接收信道利用率、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发送信道利用率,以及所述第二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接收第一站点发送的数据的接收帧率;
在所述第一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站点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对所述第一接入点构成同频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段包括一个或多个采样周期;
所述同频干扰率为所述第一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接收干扰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采样周期的比值;
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为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接收有用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采样周期的比值;
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为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发送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采样周期的比值;
所述接收帧率为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采样周期接收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数据的帧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不相关、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所述接收帧率的接收帧率均值大于接收帧率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站点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对所述第一接入点构成同频干扰,其中,所述接收帧率均值为所述一个或者多个采样周期采集到的接收帧率的平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的第一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其中,所述第一相关系数包括皮尔森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或肯德尔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的第二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第二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不相关;其中,所述第二相关系数包括皮尔森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或肯德尔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的第三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三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其中,所述第三相关系数包括皮尔森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或肯德尔相关系数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的第四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第四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
在所述同频干扰率和所述发送信道利用率的第五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五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同频干扰率和发送信道利用率不相关;
在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的第六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第六相关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接收帧率和所述接收信道利用率相关;
其中,所述第四相关系数、所述第五相关系数以及所述第六相关系数为时间翘曲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同频干扰率均值、同频干扰率峰值或同频干扰率占比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组成的第二参数,所述同频干扰率均值为所述预设时间段采集的多个同频干扰率的平均值;所述同频干扰率峰值为所述多个同频干扰率中的最大值;所述同频干扰率占比为所述多个同频干扰率中,大于所述同频干扰率均值的同频干扰率在所述多个同频干扰率中的比例;
在所述第二参数中每个参数满足各自的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一参数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站点向所述第二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对所述第一接入点构成同频干扰,其中,
所述同频干扰率均值满足的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同频干扰率均值大于同频干扰率均值阈值;
所述同频干扰率峰值满足的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同频干扰率峰值大于同频干扰率峰值阈值;
所述同频干扰率占比满足的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同频干扰率占比大于同频干扰率占比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参数包括:
获取采集器采集的所述第一参数。


8.一种干扰源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接入点在预设时间段的同频干扰率、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的接收信道利用率、所述第二接入点在所述预设时间段的发送信道利用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律吴俊史济源尘福兴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