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96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包括正面板、正/背导电线载体、布设在正/背面导电线载体上的正/背面导电线、光伏电池、汇流带,光伏电池中相邻光伏电池片之间正负极朝向相反,正/背面导电线载体覆盖全部光伏电池片的正/背面电极;正/背面导电线将光伏电池片进行串联、和/或将首尾光伏电池片与汇流带进行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在制备时无需制作单独的线膜复合电极单元,也无需制作单独的光伏电池串,简化了无主栅组件的制作工艺,减少了工序步骤与设备投入,节约生产用电,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大化的利用了无主栅组件串接时无需精确对准的优点,并能兼容拼片等高密度组件技术。

A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out main g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以及光伏产品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得益于各大光伏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不断努力,对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技术的持续研发,光伏发电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光伏竞争力也日益提高。无主栅组件技术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高效组件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主栅技术,即把焊带与光伏电池片主栅焊接到一起将电池片产生的电流引出或与其他电池片互联,无主栅组件采用更细更密集的复合金属线来代替传统太阳能电池片主栅,不仅会减少遮光损失、提高导电性能,还能减少光伏电池片银浆使用量,尤其是对于某些需要使用昂贵的低温银浆的光伏电池片(如异质结电池)来说,无主栅组件技术能极大地降低成本。除此之外,无需焊带-主栅对准,减少由于电池片隐裂造成的损失,提高产品稳定性等优点。目前无主栅电池片采用的方案是先制做多个线膜复合电极单元,每个线膜复合电极单元将光伏电池串间相邻电池片两两串联,并需要对光伏电池串头尾电池片线膜复合电极单元进行单独处理,然后通过热压等方式制成光伏电池串,再经过叠层、层压等步骤形成光伏组件。虽然取消了串焊步骤,但需要进行膜线复合及热压成串两个步骤作为替代,并且头尾电池片线膜电极复合单元需要经过特殊制作处理,增加了工艺复杂度,也导致了潜在的量产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包括至少一个光伏电池串,每个所述的光伏电池串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光伏电池片,所述的光伏电池的正面、背面分别形成电极,相邻两个所述的光伏电池片之间具有间隙且正负极朝向相反,汇流带,正面导电组件:包括正面导电线载体、固定布设在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载体上的正面导电线,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载体覆盖全部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正面电极;所述的正面导电线将同一所述的光伏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正面电极进行串联、和/或将同一所述的光伏电池串中首尾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与所述的汇流带进行电连接,背面导电组件:包括背面导电线载体、布设在所述的背面导电线载体上的背面导电线/导电层,所述的背面导电线载体覆盖全部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背面电极;所述的背面导电线/导电层将同一所述的光伏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背面电极进行串联、和/或将同一所述的光伏电池串中首尾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背面电极与所述的汇流带进行电连接;正面板和背面板:所述的正面板、背面板中至少所述的正面板为玻璃,所述的正面板覆盖所述的正面导电组件;所述的背面板覆盖所述的背面导电组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至少一个电极表面设置有透明导电膜(TCO),所述的透明导电膜的材质为ITO、IWO、ITiO、ICeO、AZO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至少一个电极表面的材质为Ag、Cu、Ti、Sn、Ni、Al、Au,或者为所述的Ag、Cu、Ti、Sn、Ni、Al、Au与ITO、IWO、ITiO、ICeO、AZO中一种或多种的复合。优选地,所述的光伏电池片为双面电池,即所述的光伏电池片正负极均为栅线电极,均可以作为受光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光伏电池片为异质结电池。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光伏电池片至少其正面电极具有相似的电学性能,其功率及电流差小于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光伏电池片至少其正面电极外观相同。优选地,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背面导电线与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正面电极、背面电极相接触的部分凸出于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载体、背面导电线载体。优选地,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载体、背面导电线载体通过粘接、包裹的方式将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背面导电线进行固定。优选地,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背面导电线通过其表面涂覆的低熔点金属或合金涂层、石墨粉、石墨线、导电胶与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电极表面进行电连接和物理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正面导电线之间和/或所述的背面导电线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背面导电线位移的固定器,所述的固定器与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背面导电线相垂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器为采用光学透明材质的丝线。优选地,正面导电线、背面导电线根数为8-40根。优选地,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载体为正面固定膜;所述的背面导电线载体为背面固定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正面固定膜与所述的正面导电线形成正面线膜复合电极;所述的背面固定膜与所述的背面导电线形成背面线膜复合电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无主栅光伏组件还包括正面胶膜、背面胶膜,所述的正面胶膜与所述的正面固定膜连接成一体;所述的背面胶膜与所述的背面固定膜连接成一体,在提供封装作用的同时起到固定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背面导电线的作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正面固定膜、背面固定膜的厚度为20-100u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载体、背面导电线载体设置有多层,朝向所述的光伏电池一侧的一层的材质为低流动性材质,所述的低流动性材质是指如PO、EVA,PVB、PE、PP或者PMMA等材质。优选地,所述的背面导电线载体为粘合层,所述的背面板、粘合层以及导电层形成复合导电背板,在提供封装粘合作用的同时起到串联光伏电池串间光伏电池片背面电极的作用。在制备本申请的无主栅光伏组件时,先制备正面导电组件、背面导电组件;将光伏电池片正负极朝向相反的方式排布在设定区域结合正面导电线、背面导电线形成两两串联,叠层敷设后经层压一体成型即可。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技术的结构在制备时无需制作单独的线膜复合电极单元,也无需制作单独的光伏电池串,简化了无主栅组件的制作工艺,减少了工序步骤与设备投入,节约生产用电,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大化的利用了无主栅组件串接时无需精确对准的优点,并能兼容拼片等高密度组件技术。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剖面图;附图3为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施例二的结构剖面图;附图5为本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实施例三的结构剖面图;附图7为本实施例中光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光伏电池:包括至少一个光伏电池串,每个所述的光伏电池串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光伏电池片,所述的光伏电池的正面、背面分别形成电极,相邻两个所述的光伏电池片正负极朝向相反,/n汇流带,/n正面导电组件:包括正面导电线载体、固定布设在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载体上的正面导电线,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载体覆盖全部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正面电极;所述的正面导电线将同一所述的光伏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正面电极进行串联,和/或将所述光伏电池串中首尾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与所述的汇流带进行电连接,/n背面导电组件:包括背面导电线载体、布设在所述的背面导电线载体上的背面导电线/导电层,所述的背面导电线载体覆盖全部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背面电极;所述的背面导电线/导电层将同一所述的光伏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背面电极进行串联,和/或将所述的光伏电池串中首尾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背面电极与所述的汇流带进行电连接;/n正面板和背面板:所述的正面板、背面板中至少所述的正面板为玻璃,所述的正面板覆盖所述的正面导电组件;所述的背面板覆盖所述的背面导电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电池:包括至少一个光伏电池串,每个所述的光伏电池串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光伏电池片,所述的光伏电池的正面、背面分别形成电极,相邻两个所述的光伏电池片正负极朝向相反,
汇流带,
正面导电组件:包括正面导电线载体、固定布设在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载体上的正面导电线,所述的正面导电线载体覆盖全部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正面电极;所述的正面导电线将同一所述的光伏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正面电极进行串联,和/或将所述光伏电池串中首尾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与所述的汇流带进行电连接,
背面导电组件:包括背面导电线载体、布设在所述的背面导电线载体上的背面导电线/导电层,所述的背面导电线载体覆盖全部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背面电极;所述的背面导电线/导电层将同一所述的光伏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背面电极进行串联,和/或将所述的光伏电池串中首尾所述的光伏电池片的背面电极与所述的汇流带进行电连接;
正面板和背面板:所述的正面板、背面板中至少所述的正面板为玻璃,所述的正面板覆盖所述的正面导电组件;所述的背面板覆盖所述的背面导电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伏电池片为双面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剑连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迈展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