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云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86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领域,公开了一种物联网云平台,包括检测模块、主处理器、UPS电源、无线通讯模块、云端、后台服务器和云平台APP,UPS电源与主处理器连接,主处理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云端连接,云端与后台服务器连接,主处理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云平台APP连接;UPS电源包括充电器、电池和逆变器;充电器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容、方波发生器、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四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变压器、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联网云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云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UPS的作用越来越重要,UPS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给计算机提供连续不间断得到高质量电力。为满足不同用户及不同使用条件的要求,UPS本身的硬件主结构上已发展出各种形式,性能也各有差异。然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为使UPS充分发挥功能,提高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必须对UPS进行管理和维护,而实现UPS的监控乃至网络化的管理则是其重要手段。国内外主要品牌UPS厂家均致力于UPS监控技术及网络化的研究。采用物联网云平台可以对UPS进行监控,图1为传统技术中UPS电源中充电部分的电路原理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UPS电源的充电部分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UPS电源的充电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物联网云平台。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物联网云平台,包括检测模块、主处理器、UPS电源、无线通讯模块、云端、后台服务器和云平台APP,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主处理器连接,所述UPS电源与所述主处理器连接,所述主处理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云端连接,所述云端与所述后台服务器连接,所述主处理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云平台APP连接;所述UPS电源包括充电器、电池和逆变器,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充电器的一端和逆变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还连接负载;所述充电器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容、方波发生器、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四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变压器、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电压输入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方波发生器的一端、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方波发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电池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另一端、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电池的另一端均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物联网云平台中,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型号为E-562。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物联网云平台中,所述充电器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物联网云平台中,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为36kΩ。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物联网云平台中,所述第一MOS管为N沟道MOS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物联网云平台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物联网云平台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物联网云平台中,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5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CDMA模块、CDMA2000模块、WCDMA模块、TD-SCDMA模块、Zigbee模块和LoRa模块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物联网云平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检测模块、主处理器、UPS电源、无线通讯模块、云端、后台服务器和云平台APP,充电器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容、方波发生器、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四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变压器、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该充电器与传统UPS电源的充电部分相比,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四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技术中UPS电源中充电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物联网云平台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UPS电源的运行状态示意图;图4为所述实施例中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物联网云平台实施例中,该物联网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该物联网云平台包括检测模块1、主处理器2、UPS电源3、无线通讯模块4、云端5、后台服务器6和云平台APP7,监测模块1与主处理器2连接,UPS电源3与主处理器2连接,主处理器2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与云端5连接,云端5与后台服务器6连接,主处理器2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与云平台APP7连接。云平台APP7安装在移动终端上,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无线通讯模块4将监测信号传输给云端5,云端数据直通后台服务器6进行存储和分析运算,后台服务器6将监测数据值发送给云平台APP7进行显示,另外,主处理器2也可以将监测数据值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同时传输至负责人的移动终端的云平台APP7上。换言之,通过云平台APP7可以对UPS电源3进行实时监控。本实施例中,无线通讯模块4为5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CDMA模块、CDMA2000模块、WCDMA模块、TD-SCDMA模块、Zigbee模块和LoRa模块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通过设置多种无线通讯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无线通讯方式的灵活性,还能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场合的需求。尤其是采用LoRa模块时,其通讯距离较远,且通讯性能较为稳定,适用于对通讯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采用5G通讯方式可以达到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检测模块1包括漏电互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监测漏电情况以及温度值,主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联网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主处理器、UPS电源、无线通讯模块、云端、后台服务器和云平台APP,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主处理器连接,所述UPS电源与所述主处理器连接,所述主处理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云端连接,所述云端与所述后台服务器连接,所述主处理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云平台APP连接;所述UPS电源包括充电器、电池和逆变器,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充电器的一端和逆变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还连接负载;/n所述充电器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容、方波发生器、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四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变压器、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电压输入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方波发生器的一端、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方波发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电池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另一端、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电池的另一端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主处理器、UPS电源、无线通讯模块、云端、后台服务器和云平台APP,所述监测模块与所述主处理器连接,所述UPS电源与所述主处理器连接,所述主处理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云端连接,所述云端与所述后台服务器连接,所述主处理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云平台APP连接;所述UPS电源包括充电器、电池和逆变器,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充电器的一端和逆变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还连接负载;
所述充电器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一电容、方波发生器、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四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二极管、变压器、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电压输入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方波发生器的一端、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方波发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反馈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友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