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及应用。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而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但无论哪一种方式,目前仅能够实现单一能量的转换及传递。具体说来,传统的小功率无线充电是采用无线充电模块,需要体积较大的耦合线圈,仅做充电使用。若需要增加通信功能,则需要设置单独于电路控制的收发控制模块,因此需要充电模块具有较大体积,进而使得功耗大,模块就无法集成在小型化设备使用。若布置单独的通信模块,现有的无线数据传输需要专用模块进行通讯,而且需要程序控制收发成本高、实现方式复杂。目前市面采用各种功能模块堆积的方式实现,小信号弱信号的模拟信号采集再经过MCU控制无线发射模块发送数据,电源是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实现。整个小信号采集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模块的数字干扰,对于信号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专 ...
【技术保护点】
1.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包括:输出电能及控制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的第一模块、接收电能及控制信号并输出反馈信号的第二模块;其特征在于:模块包括采用充能线路和信号交互线路耦合于同一PCB板的集成线路;各模块上的集成线路同时作为PCB板线圈;/n所述第一模块包括:/n可对接外部主控板的接口,用于单向接入电能及双向交互信号;/n第一调制单元,通过时钟晶振产生载波,通过缓冲器增加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与载波调制后发送至该模块PCB板线圈;/n第一分频器,基于载波上的控制信号,经过控制信号产生反馈用时钟信号并反馈给对接外部主控板的接口;/n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控制信号及该模 ...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包括:输出电能及控制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的第一模块、接收电能及控制信号并输出反馈信号的第二模块;其特征在于:模块包括采用充能线路和信号交互线路耦合于同一PCB板的集成线路;各模块上的集成线路同时作为PCB板线圈;
所述第一模块包括:
可对接外部主控板的接口,用于单向接入电能及双向交互信号;
第一调制单元,通过时钟晶振产生载波,通过缓冲器增加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与载波调制后发送至该模块PCB板线圈;
第一分频器,基于载波上的控制信号,经过控制信号产生反馈用时钟信号并反馈给对接外部主控板的接口;
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控制信号及该模块PCB板线圈上接收的反馈信号;
所述第二模块包括:
电能处理单元,用于转化该模块PCB板线圈上接收的载波电能并供给给响应设备;
第二调制单元,用于稳定分离载波上的控制信号;
第二分频器,基于分离的控制信号产生并分配采集用时钟信号;
运放电路单元,用于与响应设备进行控制信号与采集用时钟信号的交互,并接收响应设备的反馈信号;
第三调制单元,用于反馈信号的调制并发送至该模块PCB板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的充能线路包括:所述接口、所述时钟晶振、第一模块的PCB板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的信号发射线路包括:所述接口、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缓冲器、第一模块的PCB板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的信号反馈线路包括:第一模块的PCB板线圈、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所述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比较器、滤波器、检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还输入分频器的控制时钟信号;所述控制时钟信号控制第一分频器输出周期内的脉冲个数时钟信号,并将该信号通过所述接口反馈到外部主控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的充能线路包括:第二模块的PCB板线圈、所述电能处理单元;所述电能处理单元包括:滤波器、整流器、稳压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的信号发射线路包括:第二模块的PCB板线圈、所述第二调制单元、所述运放电路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无线供电与信号交互的模块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的信号反馈线路包括:所述运放电路单元、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宁,缪爱军,袁勤玲,
申请(专利权)人:德威苏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