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63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下壳、直下式光源、反光罩、穿孔层、散光组件和上框,所述直下式光源固定在下壳内,所述反光罩设置在直下式光源上,所述的穿孔层和散光组件依次叠设在反光罩上,所述上框将反光罩、穿孔层和散光组件压固在下壳内;所述直下式光源上设置有多个LED光源,所述反光罩上设置有多个反射杯,所述穿孔层上设置有多个穿孔单元,每个穿孔单元上设置有多个穿孔;每个LED光源设置在一个反射杯底部,每个穿孔单元设置在一个反射杯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优化背光模组的发光均匀性。

A direct down backlight module including a perforated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
,具体涉及一种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示器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信息交互的重要工具,视觉信息可以通过显示器来展示,在显示器上设置触控结构便可以与其他人或媒介交互信息。液晶显示器是一种最常用的显示器,但是液晶显示器不能自发光,需要背光模组来为其提供光源,因而液晶显示器画面亮度的均匀性直接受到背光模组的影响,区域控光也需要通过背光模组来完成。直下式背光模组是一种常见的背光模组,但是常规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不能满足一些发光均匀性要求较高、区域控光等具有特殊使用要求的显示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下壳、直下式光源、反光罩、穿孔层、散光组件和上框,所述直下式光源固定在下壳内,所述反光罩设置在直下式光源上,所述的穿孔层和散光组件依次叠设在反光罩上,所述上框将反光罩、穿孔层和散光组件压固在下壳内;所述直下式光源上设置有多个LED光源,所述反光罩上设置有多个反射杯,所述穿孔层上设置有多个穿孔单元,每个穿孔单元上设置有多个穿孔;每个LED光源设置在一个反射杯底部,每个穿孔单元设置在一个反射杯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穿孔在穿孔层上由中间向外侧设置多圈,每圈设置多个穿孔。进一步地,各圈所述的穿孔大小不同。进一步地,所述散光组件包括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上设置有多个丝印单元,各所述丝印单元均包括丝印图案;每一个所述丝印单元设置在一个穿孔单元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丝印单元包括由中心向四周分布的多道丝印图案。进一步地,所述丝印图案包括圆点、圆圈和/或直线条围成的封闭图形。进一步地,所述LED光源为方形五面发光LED,所述反射杯横向截面为方形,所述穿孔单元和丝印单元为方形。进一步地,所述直下式光源为灯板,所述灯板上阵列设置多个LED光源。进一步地,所述直下式光源和反光罩上设置有位置一致的第一定位孔,所述下壳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相适配的第二定位孔或第一定位柱。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罩上还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穿孔层和散光组件上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柱相适配的第三定位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背光模组设置穿孔层,可以根据LED光源的发光情况和反射杯反射情况在穿孔单元上设置穿孔,通过穿孔的大小和稀密来选择性透过光线,来调节从穿孔单元上每个区域的出光的多少,保证穿孔单元上方发光的均匀性,进而保证背光模组发光的均匀性;而且每一个LED光源与反射杯及穿孔单元可以形成一个单独的区域控光单元,可以控制每个区域控光单元的LED驱动电流大小来控制该控光单元的亮度,从而实现背光模组的区域控光,进而实现显示器更好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反光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反光罩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穿孔层一个穿孔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穿孔层一个穿孔单元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一个丝印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一个丝印单元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一个丝印单元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直下式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一个LED光源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阅图1~16,一种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用于改善背光模组发光的均匀性,也可以用做区域控光的显示器的背光模组。本实施例图中示出的是类似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异形背光模组,实际中也可以是正常的四边形模组或其他结构的异形结构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下壳1、直下式光源2、反光罩3、穿孔层4、散光组件5和上框6。参阅图15,下壳1为底部为平底、四周有侧边的结构,一般采用金属壳体来增强散热性能,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成形。参阅图14,直下式光源2可以采用整块的灯板或多条灯条,光源比较密集时最好采用灯板结构,灯板结构比灯条结构一体性好,组装更方便;所述灯板上阵列设置多个LED光源2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在PCB板上焊接LED光源21形成灯板结构。参阅图2和16,反光罩3为光反射结构,具有多个反射杯31,每个反射杯的形状近似倒置的喇叭状;反光罩3一般采用耐高温且不易变形的塑胶结构,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穿孔层4一般采用不透明材质的材料,可以是膜片结构,也可以是板状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中采用反射膜打孔作为穿孔层4;穿孔层4开设有穿孔供光穿过。参阅图1,散光组件5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是实施例中的散光组件包括扩散板51和增光膜52,还可以采用多层增光膜及扩散膜的方式。上框6可以采用冲压成型的铁框,也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胶框结构。下壳1的侧边与上框6的侧边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连接结构,例如卡接结构,可以在下壳1侧边外侧设置卡块,在上框6侧边设置卡孔,从而方便下壳1与上框6固定连接。参阅图1,所述直下式光源2固定在下壳1内,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例如图1中示出了采用并列的多组导热双面胶条11将灯板粘接固定在下壳1的底面上。所述反光罩3设置在直下式光源2上,可以直接放置的方式,也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例如在反光罩3上设置定位柱,在直下式光源2上设置定位孔,通过将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来将两者安装在一起;还可以设置双面胶22将两者粘接在一起。所述的穿孔层4和散光组件5的扩散板51及增光膜52依次叠设在反光罩3上,可以直接叠设,最好采用粘接胶逐层粘接。反光罩3、穿孔层4和散光组件5安装在下壳1内之后,所述上框6在增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1)、直下式光源(2)、反光罩(3)、穿孔层(4)、散光组件(5)和上框(6),所述直下式光源(2)固定在下壳(1)内,所述反光罩(3)设置在直下式光源(2)上,所述的穿孔层(4)和散光组件(5)依次叠设在反光罩(3)上,所述上框(6)将反光罩(3)、穿孔层(4)和散光组件(5)压固在下壳(1)内;所述直下式光源(2)上设置有多个LED光源(21),所述反光罩(3)上设置有多个反射杯(31),所述穿孔层(4)上设置有多个穿孔单元(41),每个穿孔单元(41)上设置有多个穿孔(411);每个LED光源(21)设置在一个反射杯(31)底部,每个穿孔单元(41)设置在一个反射杯(31)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1)、直下式光源(2)、反光罩(3)、穿孔层(4)、散光组件(5)和上框(6),所述直下式光源(2)固定在下壳(1)内,所述反光罩(3)设置在直下式光源(2)上,所述的穿孔层(4)和散光组件(5)依次叠设在反光罩(3)上,所述上框(6)将反光罩(3)、穿孔层(4)和散光组件(5)压固在下壳(1)内;所述直下式光源(2)上设置有多个LED光源(21),所述反光罩(3)上设置有多个反射杯(31),所述穿孔层(4)上设置有多个穿孔单元(41),每个穿孔单元(41)上设置有多个穿孔(411);每个LED光源(21)设置在一个反射杯(31)底部,每个穿孔单元(41)设置在一个反射杯(31)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411)在穿孔层(4)上由中间向外侧设置多圈,每圈设置多个穿孔(4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各圈所述的穿孔(411)大小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包括穿孔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组件(5)包括扩散板(51),所述扩散板(51)上设置有多个丝印单元(511),各所述丝印单元(511)均包括丝印图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增昌姚志图黄磊刘启玉贺成林彭环洋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