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包括减压稳流管道(1),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一端设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通过进水管(2)连接单缸泵(3);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另一端设有出水口(12),出水口(12)通过出水管道(4)连接钻杆(5),钻杆(5)伸入试验段(9)内进行压水试验;在减压稳流管道(1)内腔还设置有若干等距或不等距的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与减压稳流管道(1)内形成水流缓冲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新颖合理,使用方便,可将紊流水缓冲成为层流水,保证了水流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试验结果准确率,为工程后续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
A pressure reducing and current stabilizing device used in water pressure test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压稳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在工程勘察中使用单缸泵进行压水试验的减压稳流装置,属于岩土工程勘察
技术介绍
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活动是将水动能转化为机械动能的一个过程,勘察设备为钻机和单缸水泵,同时为了查明天然岩土体的裂隙性和渗透性,岩土工程勘察工程中需进行压水试验,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压水试验中水流的稳定性,加压时必须使用双缸泵或多缸泵,而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很多勘探劳务队伍因为自身的专业原因不会同时将单缸泵和多缸泵进场,导致压水试验时只能使用单缸泵进行试验,使用单缸泵试验的结果是水流不稳定,为紊流状态,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不能为工程后续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因此,需研制一种试验精度高的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实现紊流水进入该一种设计结构的减压稳流装置后,经过该装置的缓冲作用,能够将紊流水缓冲成为层流水,实现了单缸泵使用于压水试验的目的。本技术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能够达到提高试验结果准确率,为工程后续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的改进,包括减压稳流管道(1),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一端设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通过进水管(2)连接单缸泵(3);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另一端设有出水口(12),出水口(12)通过出水管道(4)连接钻杆(5),钻杆(5)伸入试验段(9)内进行压水试验;在减压稳流管道(1)内腔还设置有若干等距或不等距的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与减压稳流管道(1)内形成水流缓冲区。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改进,所述进水口(11)贯通减压稳流管道(1)的一端正反面,与减压稳流管道(1)连通;所述出水口(12)贯通减压稳流管道(1)的另一端正反面,与减压稳流管道(1)连通。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体,该管状体为钢圆管,该钢圆管的内部空腔依序分为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以及第三缓冲区。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的直径为150mm、壁厚为2mm、内径为146mm、长度为1500mm。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缓冲区靠近进水口(11)端等距依序安装有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该第一缓冲区的长度为500mm;所述第二缓冲区紧跟第一缓冲区依序等距安装有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第一隔板(6),该第二缓冲区的长度为700mm,其中,第二缓冲区与第一缓冲区的距离同第二缓冲区隔板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三缓冲区紧跟第二缓冲区,该第三缓冲区的长度为300mm。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道(4)包括直管道、弯管道和竖管道,其中,出水管道(4)整体为镰刀状或者是L状结构;在竖管道上分别安装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压力计(41)和水流计(42),压力计(41)和水流计(42)从上至下依序排列安装。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试验段(9)内放置有钻杆(5),钻杆(5)一端通过锁紧件连接出水管道(4);另一端上设置有密封活塞装置(51),密封活塞装置(51)设置于钻杆(5)的自由端部。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板(6)整体为半圆形的板状体构件,该板状体构件为钢板,该钢板的厚度为2mm;所述第二隔板(7)整体为U形的板状体构件,该板状体构件为钢板,该钢板的厚度为2mm。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板(6)和所述第二隔板(7)均固定连接于减压稳流管道(1)的内壁底部,且所述第二隔板(7)的高度高于第一隔板(6)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还又再更加更进一步的改进,在减压稳流管道(1)和第一隔板(6)以及第二隔板(7)的外表面上均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以及警示层,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在减压稳流管道(1)的内表面上从内至外依序喷涂有注塑层和防锈层。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在使用之前,施工操作人员需要预先通过工程钻探,描述,确定在地质条件下是否需要进行压水试验,确定压水试验的试验段(9),随后将该装置搬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待为备用。安装时,施工操作人员只需将减压稳流装置(1)一端的进水口(11)通过进水管(2)与单缸泵(3)稳固连接,与此同时,将减压稳流装置(1)另一端的出水口(12)通过出水管道(4)连接钻杆(5),钻杆(5)伸入试验段(9)内进行压水试验,且在钻杆(5)与出水管道(4)出水端口连接处安装有密封活塞装置(51)进行密封固定稳固,随即将压力计(41)与水流计(42)安装在减压稳流装置出水管道(4)上,即可进行压水试验工作。工作时,施工操作人员通过启动单缸泵(3)压水,开始进行压水试验,此时,紊流流态的水流(8)经进水管(2)最后通过进水口(11)压入本技术设计结构的减压稳流装置(1)内,水流(8)通过设置于减压稳流装置(1)内的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的缓冲引流作用,水流从紊流流态缓冲成为过渡流态至层流流态,层流流态水流(8)通过出水管道(4)进入钻杆(5)内,水体进入试验段,进行压水试验操作。操作过程中,施工操作人员分别通过设置于出水管道(4)上的压力计(41),和水流计(42)得出试验中水流(8)的压力值和水流(8)的流速、流向、温度、电导率、深度和自选项等的相关参数,随即进行下一步相应的施工操作工作。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施工操作完成之后,施工操作人员需要将其该装置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清理修复,并将其搬运至存储仓库进行存储,以备下次循环周转使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构造新颖合理,实现紊流水进入该一种设计结构的减压稳流装置后,经过该装置的缓冲作用,能够将紊流水缓冲成为层流水体,实现了单缸泵使用于压水试验的目的;2、本技术操作简易、通俗易懂,实现了在没有双缸泵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稳定的压水试验,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3、本技术可以将紊流水缓冲成为层流水,保证了水流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试验结果准确率,为工程后续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4、本技术的内外壁均涂刷有注塑层和防锈层,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达到多次重复使用目的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节省资源和环保;5、本技术的外部涂有可以自发光的荧光材料,可以在夜间或者黑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包括减压稳流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一端设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通过进水管(2)连接单缸泵(3);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另一端设有出水口(12),出水口(12)通过出水管道(4)连接钻杆(5),钻杆(5)伸入试验段(9)内进行压水试验;在减压稳流管道(1)内腔还设置有若干等距或不等距的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与减压稳流管道(1)内形成水流缓冲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包括减压稳流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一端设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通过进水管(2)连接单缸泵(3);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另一端设有出水口(12),出水口(12)通过出水管道(4)连接钻杆(5),钻杆(5)伸入试验段(9)内进行压水试验;在减压稳流管道(1)内腔还设置有若干等距或不等距的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与减压稳流管道(1)内形成水流缓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1)贯通减压稳流管道(1)的一端正反面,与减压稳流管道(1)连通;所述出水口(12)贯通减压稳流管道(1)的另一端正反面,与减压稳流管道(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整体为内部中空的管状体,该管状体为钢圆管,该钢圆管的内部空腔依序分为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以及第三缓冲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稳流管道(1)的直径为150mm、壁厚为2mm、内径为146mm、长度为1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勘察压水试验中的减压稳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区靠近进水口(11)端等距依序安装有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该第一缓冲区的长度为500mm;
所述第二缓冲区紧跟第一缓冲区依序等距安装有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一隔板(6)、第一隔板(6),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寸春发,曹慧,许利东,王晓曙,赵永顺,吴大成,马晗宁,邱子娟,陈明,彭小毅,吕仲鸣,江春明,崔洪,杞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