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属于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包括人脸识别设备和支撑平台,支撑平台至少包括底座、竖支撑、横支撑,底座上端固定安装竖支撑,竖支撑上端固定安装横支撑,竖支撑包括上支撑和下支撑,上支撑和下支撑之间通过转向支承连接,横支撑包括左支撑和右支撑,左支撑和右支撑之间通过转向支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人脸识别设备在出厂安装后可以在一个正常的角度,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适应于正常身高以及合适站位的人。当人群身高较为特殊时,可以手动转动人脸识别设备的上下和左右角度,使得人脸识别设备能够采集到准确的人脸特征,还可以通过与后台配合识别更新以提高人脸对比准确率和人脸对比效率。
A face recogni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脸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人脸识别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脸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的一种技术手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考勤管理,楼宇、车站、海关人员出入管理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人脸识别技术以其非接触性、便利性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处理流程包括:注册采集用户人脸特征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用户身份认证时,采集提取当前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有数据进行比对,相似度达到限定的阈值时,判定为身份认证成功,但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存在注册采集的图片单一无变化、一旦用户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面部表情、体态产生较大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其人脸识别的准确性,此时只能对上述用户重新采集其人脸特征信息,流程繁琐,识别效率低下。人脸识别作为视频监控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很多地方都有重要应用。但是,图像识别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对采集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的特征向量与特征信息库中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对比识别。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海量数据以及很高的对比计算;一旦数量级别较高,达到海量数据就会造成处理器处理速度慢、识别效率降低、识别精准度下降的问题。实际生活中,人脸识别支付系统是一款基于脸部识别系统的支付平台,该系统不需要钱包、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时只需要面对POS机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会自动将消费者面部信息与个人账户相关联,整个交易过程十分便捷。随着人脸识别设备的技术完善以及广泛推广,人脸识别支付已经被人们逐渐接受,目前在各大城市中的便利店、蔬果店、快餐店等营业场所中均采用这种支付方式。在实际使用中,这种支付设备体积较小,大多是放置在收银台上,但是由于支付人群的身体高低不同,同时在完成支付时,其站立的位置也会出现不可预知的变化,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反复对人脸识别设备的位置反复进行调整,否则也会导致识别失败或者识别速度较慢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于更加广泛的人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适应于正常身高以及合适站位的人,可以手动转动人脸识别设备的上下和左右角度,使得人脸识别设备上的摄像头能够采集到准确的人脸特征,还可以通过与后台配合识别更新该特征,以提高人脸对比准确率和人脸对比效率的人脸识别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人群的身体高低不同,站立位置不同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反复对人脸识别设备的位置反复进行调整,否则会导致识别失败、识别速度较慢、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人脸识别设备和支撑平台,支撑平台至少包括底座、竖支撑、横支撑;底座上端固定安装竖支撑,竖支撑上端固定安装横支撑,竖支撑包括上支撑和下支撑,上支撑和下支撑之间通过第一转向支承连接;横支撑包括左支撑和右支撑,左支撑和右支撑之间通过第二转向支承连接;第一转向支承和第二转向支承结构相同;底座内底端内凹设置有空腔,空腔顶端贯穿设有吸盘座,吸盘座包括多个吸盘和螺旋轴,螺旋轴通过螺纹结构活动安装在空腔顶端,且螺旋轴的底端固定连接吸盘,底座底端环向设有橡胶垫。优选的,上支撑为L型杆结构,包括竖向部分和横向部分,下支撑为直杆结构,下支撑与上支撑的竖向部分连接,上支撑的横向部分固定焊接左支撑的一端,左支撑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向支承与右支撑连接。优选的,第一转向支承包括转动支承和固定支承,转动支承底端固定设有内轴,内轴活动插接到固定支承内部,且与固定支承内壁一端的轴承内圈固定连接;固定支承内壁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阻尼管,阻尼管内部环形插接有阻尼块,阻尼块中间部分露出并位于阻尼管外侧,位于阻尼块中间部分上套接有弹簧,且该中间部分的中轴线上固定有安装块,安装块与内轴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固定支承为中空圆柱型结构,阻尼管沿着固定支承的横切面环形分布,且阻尼管的长度为固定支承内径的二分之一,阻尼块为封闭环形结构,其活动插接在阻尼管内。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转向支承的固定支承与下支撑固定连接,第一转向支承的转动支承与上支撑固定连接;第二转向支承的固定支承与左支撑固定连接,第二转向支承的转动支承与右支撑固定连接。优选的,底座顶端设有配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人脸识别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现有人脸识别设备的基础上,对其支撑平台进行改进,使其能够适应于更加广泛的人群,人脸识别设备在出厂安装后,其保证在一个正常的角度,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适应于正常身高以及合适站位的人。当另外一些人群身高较为特殊时,可以手动转动人脸识别设备的上下和左右角度,使得人脸识别设备上的摄像头能够采集到准确的人脸特征。2、本技术用于连接竖支撑和横支撑的转动支承具有回弹性,保证在该类特殊人群使用后,能够快速恢复到正常位置。在恢复过程中,阻尼块在阻尼管中滑动,能够有效减少弹簧回弹过程中带来的抖动。3、本技术中,由于一般放置设备的平台均比较光滑,因此采用吸盘座可以有效的增加支付设备的稳定性。4、本技术在吸盘座的吸盘能力失效或者吸盘不具有稳固效果时,还可以通过配重块和橡胶垫的配合使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设备稳定,即使吸盘不能提供较大的吸力,其也能保证底座与台面的摩擦力足够大。5、本技术的人脸识别设备还可以与后台配合识别更新特征,以提高人脸对比准确率和人脸对比效率。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竖支撑和横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转向支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固定支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人脸识别设备、2底座、201配重块、202橡胶垫、3竖支撑、31下支撑、32上支撑、4第一转向支承、40第二转向支承、41转动支承、42固定支承、4101内轴、4201轴承、4202阻尼管、4203阻尼块、4204弹簧、4205安装块、5吸盘座、51吸盘、52螺旋轴、6横支撑、61左支撑、62右支撑。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人脸识别设备和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至少包括底座、竖支撑、横支撑;/n所述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所述竖支撑,所述竖支撑上端固定安装所述横支撑,所述竖支撑包括上支撑和下支撑,所述上支撑和所述下支撑之间通过第一转向支承连接;所述横支撑包括左支撑和右支撑,所述左支撑和所述右支撑之间通过第二转向支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支承和所述第二转向支承结构相同;/n所述底座内底端内凹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顶端贯穿设有吸盘座,所述吸盘座包括多个吸盘和螺旋轴,所述螺旋轴通过螺纹结构活动安装在所述空腔顶端,且所述螺旋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吸盘,所述底座底端环向设有橡胶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人脸识别设备和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至少包括底座、竖支撑、横支撑;
所述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所述竖支撑,所述竖支撑上端固定安装所述横支撑,所述竖支撑包括上支撑和下支撑,所述上支撑和所述下支撑之间通过第一转向支承连接;所述横支撑包括左支撑和右支撑,所述左支撑和所述右支撑之间通过第二转向支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支承和所述第二转向支承结构相同;
所述底座内底端内凹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顶端贯穿设有吸盘座,所述吸盘座包括多个吸盘和螺旋轴,所述螺旋轴通过螺纹结构活动安装在所述空腔顶端,且所述螺旋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吸盘,所述底座底端环向设有橡胶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为L型杆结构,包括竖向部分和横向部分,所述下支撑为直杆结构,所述下支撑与所述上支撑的所述竖向部分连接,所述上支撑的所述横向部分固定焊接所述左支撑的一端,所述左支撑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向支承与所述右支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支承包括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逯金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蓝海华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