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窥显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790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窥显示方法,其包括利用多个图像在3D空间叠加,以使得所述防窥显示设备的正视区域内生成第一整合图像,其中所述多个图像的显示源不在同一平面,所述显示源至少有两个,多个所述显示源在垂直方向堆叠,多个所述显示源的像素单元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正视视角区域内可叠加生成目标图像,其在防窥视角区域内叠加生成混排防窥显示图像,使得正视视角以外的角度无法识别目标图像的显示内容。

Method of anti view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窥显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窥显示方法。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例如垂直配向型(VAmode)液晶显示器因具有宽视角(wideviewingangle)的特点,当使用者在公共场所使用个人显示器时,显示器中的隐私数据可能会被邻近者窥视到。由于需求的多样化,人们要求除了满足防窥显示状态的显示要求,还需要同时实现普通显示状态的显示能力,这对相关显示设备的开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有提出非对称转向膜可与多个光源结合使用,以提供可用或所需的光输出分布。具体地,专利WO2015/153329A2的显示设备给出了一种防窥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在背光模组中增加一层107光线控制膜材,并搭配背光源101和102分别实现正常显示模式和防窥显示模式的切换。当打开背光源101时,光线由膜材的侧面103进入从而形成105的光束,进行防窥显示;当打开背光源102时,光线由膜材的侧面104进入从而形成106的光束,进行正常视角显示让使用者在正视角会看到正确信号,而在大视角(也即倾斜视角)则会受到信号干扰而看不到正确信号。但是该专利所给出的方案中光线控制膜材107制作难度较大,且由于背光光线的杂散光较多,其最后形成的防窥视角较大,防窥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另外,这样的防窥方式因为必须通过增加额外子像素来显示干扰信号,因此会牺牲显示面板的亮度,也会牺牲对比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窥显示方法,旨在通过多个图像在3D空间叠加,实现正视视角区域内可叠加生成目标图像,其在防窥视角区域内叠加生成混排防窥显示图像,使得正视视角以外的角度无法识别目标图像的显示内容。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窥显示方法,其包括利用多个图像在3D空间叠加,以使得所述防窥显示设备的正视区域内生成第一整合图像,其中所述多个图像的显示源不在同一平面,所述显示源至少有两个,多个所述显示源在垂直方向堆叠,多个所述显示源的像素单元相对应。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源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第一显示屏设有滤光片,用于显示彩色信号;第二显示屏,其设置于第一显示屏的下方,其不设有滤光片,用于显示灰阶信号。具体的,第一显示屏的面板具有滤光片以显示RGB彩色信息,第二显示屏的面板无滤光片结构,只进行灰阶显示。显示驱动芯片,图像处理芯片,通过拆分算法根据原始图像和防窥显示效果来生成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并传输给显示屏幕进行显示。从不同的视角观看屏幕时,所观看到的图像内容是第一显示屏幕上像素和第二显示屏幕上的像素相乘的结果。由于像素点灰阶值的差别,各像素点叠加相乘的结果差别较大,同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得出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各像素点的赋值以保证正视角和防窥视角像素叠加后的图像显示内容满足防窥视角的需求。根据空间像素的光场叠加性,假设正视图像的亮度为g(x,y),侧视图像的亮度为f(x,y),可以计算出对应屏幕上同一位置,观看者从不同角度观看时所看到的图像差异可表示为:Δd(x,y)=g(x,y)-f(x,y)=ga1*fb1-ga1*fb2。从而根据图像处理算法,计算出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的像素点各个像素值,以实现上述不同视角的光场叠加效果。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屏设有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二显示屏设有上偏振片和下偏振片,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上偏振片的偏振方向正交。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所述第一偏振片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上层或下层。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整合图像显示过程中,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图像为持续式驱动信号或脉冲式驱动信号。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整合图像显示过程中,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显示图像为脉冲式驱动信号。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屏加载HDR亮度图像,用于所述第一整合图像的HDR显示。本专利技术的防窥显示方法可以进行正常显示模式和防窥显示模式的切换,并具有HDR显示功能。当处于防窥显示模式时,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分别加载防窥图像内容,通过像素对应关系从而形成防窥显示效果;当处于HDR显示模式时,第一屏幕加载实际显示图像,第二屏幕加载HDR亮度图像,通过两个屏幕的亮度叠加从而实现HDR画面显示效果。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在3D空间叠加效果。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图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图像具有相同的灰阶,且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与所述第一整合图像的信息无关。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图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图像具有相同的灰阶,且所述第一显示图像与所述第一整合图像的信息有关。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及其优点将通过研究以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方式给出,并通过所附附图所示的特定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而更好的理解,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的防窥显示装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防窥显示方法的原理图,示出了防窥显示屏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像素单元对应关系和一般光学原理。图3是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防窥显示方法之防窥显示屏的剖视图,示出了防窥显示屏的结构示例。图4是利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防窥显示方法之防窥显示屏的正视图,示出了防窥显示屏的防窥显示光学原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示例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用作实例、示例或例证。此外,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冠词“一”一般地可以被解释为意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清楚导向单数形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窥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利用多个图像在3D空间叠加,以使得所述防窥显示设备的正视区域内生成第一整合图像,/n其中多个图像的显示源不在同一平面,所述显示源至少有两个,多个所述显示源在垂直方向堆叠,多个所述显示源的像素单元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窥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多个图像在3D空间叠加,以使得所述防窥显示设备的正视区域内生成第一整合图像,
其中多个图像的显示源不在同一平面,所述显示源至少有两个,多个所述显示源在垂直方向堆叠,多个所述显示源的像素单元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窥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源包括第一显示屏,其设有滤光片,用于显示彩色信号;
第二显示屏,其设置于第一显示屏的下方,其不设有滤光片,用于显示灰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窥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设有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二显示屏设有上偏振片和下偏振片,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上偏振片的偏振方向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窥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液晶面板,所述第一偏振片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上层或下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窥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整合图像显示过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齐孙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