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铅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59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流量铅泵,它包括电动机、安装座、泵固定架、泵轴、叶轮和泵壳;所述安装座设于泵固定架顶部端面上,所述电动机固定连接于安装座的上方,所述叶轮包括叶轮轴设于泵壳内并经泵轴与电动机连接,所述泵壳经支承架连接于泵固定架的底部,且泵壳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出铅口用于连接输铅管,该泵壳的底部进铅口外侧安装有滤盖,所述滤盖呈圆形筒状且其一端设有开口,该滤盖的表面开设若干滤孔;它采用在泵壳两端对称设置出铅口以及结合使用圆形筒状滤盖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经常需要维修的缺陷,可使泵轴受力平衡,减少了泵轴与泵壳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滤盖与铅液的接触面积,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它广泛适用于金属冶炼配套使用。

A large flow lead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流量铅泵
本技术涉及铅冶炼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大流量铅泵。
技术介绍
在铅熔铸和铅电解生产工序中,铅泵是不可或缺的设备,铅泵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动力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在传动轴上的叶轮产生离心力,把熔融铅液吸入泵壳,再经过输铅管把铅液输送至铸锭模具内冷却形成铅锭;但由于现有铅泵一般为单边出口铅泵,即单边设置输铅管,输铅管中铅柱压力产生反向径向力,使得传动轴与泵壳之间产生单边摩擦,导致经常需要维修,提高了运行成本;另外目前铅泵底部一般设置半球形的滤盖,因装配的原因要求滤盖的直径尺寸大小需与泵壳底部尺寸大小保持一致,致使铅泵滤盖与铅液的接触面积受限,相应限制了单位时间内的铅液输送量,影响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铅泵,它采用在泵壳两端对称设置出铅口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经常需要维修的缺陷,可使泵轴受力平衡,减少了泵轴与泵壳之间的摩擦,并结合使用圆形筒状的滤盖,提高了滤盖与铅液的接触面积,大幅提高了铅泵单位时间内的铅液输送量,显著提高生产效益,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操作方便,市场前景广阔,便于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大流量铅泵,它包括电动机、安装座、泵固定架、泵轴、叶轮和泵壳;所述安装座设于泵固定架顶部端面上,所述电动机固定连接于安装座的上方,所述叶轮包括叶轮轴设于泵壳内并经泵轴与电动机连接,所述泵壳经支承架连接于泵固定架的底部,且泵壳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出铅口用于连接输铅管,该泵壳的底部进铅口外侧安装有滤盖,所述滤盖呈圆形筒状且其一端设有开口,该滤盖的表面开设若干滤孔。为了实现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泵轴的上端经联轴器与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泵轴的下端依次穿过泵固定架、支承架与泵壳内的叶轮轴连接。所述泵轴与叶轮轴采用键连接。所述泵壳两端的出铅口分别设有连接法兰用于密封连接输铅管。所述滤盖表面均匀分布若干滤孔。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Ⅰ)本技术采用泵壳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出铅口用于连接输铅管,可使泵轴转动受力平衡,有效减少了泵轴与泵壳之间的摩擦,从而延长了铅泵的使用寿命,能节约设备维护费用,大幅降低设备运行成本;(Ⅱ)本技术采用圆形筒状的滤盖,可提高滤盖与铅液的接触面积,便于增大滤孔的孔径尺寸和分布率,从而大幅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铅液输送量,生产效益显著提升;(Ⅲ)本技术采用连接法兰连通输铅管和泵壳的出铅口,能有效提高密封连接的可靠性,可避免发生铅液泄露,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安装和使用方便;(Ⅳ)本技术采用在泵壳两端对称设置出铅口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经常需要维修的缺陷,可使泵轴受力平衡,减少了泵轴与泵壳之间的摩擦,并结合使用圆形筒状的滤盖,提高了滤盖与铅液的接触面积,大幅提高了铅泵单位时间内的铅液输送量,显著提高生产效益,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操作方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技术广泛适用于金属冶炼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滤盖的剖视图。图中:1-电动机,11-联轴器,2-安装座,3-泵固定架,4-支承架,5-泵轴,6-泵壳,61-连接法兰,7-输铅管,8-滤盖,81-滤孔,9-叶轮。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流量铅泵,它包括电动机1、安装座2、泵固定架3、泵轴5、叶轮9和泵壳6;所述安装座2设于泵固定架3顶部端面上,所述电动机1固定连接于安装座2的上方,所述叶轮9包括叶轮轴设于泵壳6内并经泵轴5与电动机1连接,所述泵壳6经支承架4连接于泵固定架3的底部,且泵壳6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出铅口用于连接输铅管7,该泵壳6的底部进铅口外侧安装有滤盖8,所述滤盖8呈圆形筒状且其一端设有开口,该滤盖8的表面开设若干滤孔81。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中泵轴5的上端经联轴器11与电动机1的输出端连接,泵轴5的下端依次穿过泵固定架3、支承架4与泵壳6内的叶轮轴连接,所述泵轴5与叶轮轴采用键连接,采用该种结构方式有利于保障传动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所述泵壳6两端的出铅口分别设有连接法兰61用于密封连接输铅管7,采用法兰连接可保障密封连接的可靠性,有效避免铅液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泄露,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和设备的维护费用。参考图2所示,本技术中滤盖8表面均匀分布若干滤孔81,采用均匀分布有利于铅液抽吸过程运行平稳、可靠;由于滤盖尺寸需与泵壳底部尺寸配套,而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半球形滤盖其直径尺寸大小需与泵壳底部尺寸大小一致,造成滤盖与铅液的接触面积偏小,导致滤盖上滤孔的孔径尺寸和滤孔分布率小,影响铅泵的输送效率,并容易造成铅渣堵塞滤孔,造成铅泵清理工作繁重;本申请采用圆形筒状的滤盖,滤盖的直径尺寸大小虽与泵壳底部尺寸大小一致,但滤盖的轴向长度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设计远远大于滤盖的直径尺寸,故能极大提高滤盖与铅液的接触面积,也便于增大滤孔的孔径尺寸和分布率,有利于大幅提高铅液的输送效率,提高生产效益,并且铅渣堵塞滤孔的几率也大幅降低,有效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并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流量铅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1)、安装座(2)、泵固定架(3)、泵轴(5)、叶轮(9)和泵壳(6);所述安装座(2)设于泵固定架(3)顶部端面上,所述电动机(1)固定连接于安装座(2)的上方,所述叶轮(9)包括叶轮轴设于泵壳(6)内并经泵轴(5)与电动机(1)连接,所述泵壳(6)经支承架(4)连接于泵固定架(3)的底部,且泵壳(6)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出铅口用于连接输铅管(7),该泵壳(6)的底部进铅口外侧安装有滤盖(8),所述滤盖(8)呈圆形筒状且其一端设有开口,该滤盖(8)的表面开设若干滤孔(8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流量铅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1)、安装座(2)、泵固定架(3)、泵轴(5)、叶轮(9)和泵壳(6);所述安装座(2)设于泵固定架(3)顶部端面上,所述电动机(1)固定连接于安装座(2)的上方,所述叶轮(9)包括叶轮轴设于泵壳(6)内并经泵轴(5)与电动机(1)连接,所述泵壳(6)经支承架(4)连接于泵固定架(3)的底部,且泵壳(6)的两端分别对称设有出铅口用于连接输铅管(7),该泵壳(6)的底部进铅口外侧安装有滤盖(8),所述滤盖(8)呈圆形筒状且其一端设有开口,该滤盖(8)的表面开设若干滤孔(81)。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麓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