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57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法,包括: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固定结构的上端与油管相连接;活动结构装于固定结构的内部,并可在固定结构内部上下移动;外管由上至下套装在固定结构的外部,外管的底端座于定压阀上保持密封,上端通过压紧帽固定,压紧帽与排气阀螺纹固定。外管本是抽油泵是长泵必有的常规配件,作用是防止泵筒受弯井段的挤压变形和泵工作时的震动和井壁的碰击使管柱松动脱扣生产事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提出的现有抽油泵没有设置防气的措施、油气混抽、抽油效率低、以及无泄油功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需增设泄油器等问题。

Double acting oil well pump that can be filled with oil that can be drai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
本技术涉及油田抽油设备
,尤其涉及能够充满同时可以泄油的双作用轴油泵。
技术介绍
现在油田普遍使用的是整筒管式抽油泵,有很高的可靠性,特别是泵筒和柱塞配合摩擦副的加工制造工艺技术,实践证明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在结构上有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总的看就是过于简单原始和落后;首要问题是没有防气的措施,油气混抽,低泵效是必然的,不但浪费大量的能源而且给抽油系统造成很大的损害;虽然也有气锚,但都装在泵的下部,泵从其中向上抽油时压力降低油中的溶解气释放,所以作用不大无人使用,气锚应该在泵的入口之上,只进油不进气,但油进泵后溶解气还要释放,泵的上部还要有排气装置,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气影响问题。另一问题是单作用,也有双作用的,都是为解决高产液量油井问题,低产井因为泵径小,无法解决进油阀和出油阀的安装问题,另外也无法解决空心光杆与油管之间的密封问题,低产井没有使用的;地面往复柱塞泵基本都是双作用的,双作用能使工作频率增加一倍,效率高降低磨损,井下抽油泵维修费用很高,更应该是双作用。第三个问题是只能抽油没有向下泄油的功能,有时外加泄油器减轻作业时的环境污染,但不可靠,经常发生漏油问题,造成很大损失,一般很少用。具备泄油功能有很大的效果,油井注汽、注高温腐蚀性增油剂、油管热洗清腊等都可以从油管进行,不但节省起管作业,减少3/4的热量损失而且避免对套管井身结构的破坏,尤其在作业前进行管内热洗清腊,然后起管换泵避免作业时的环境污染,改善作业人员的劳动环境,是节能环保必须解决的问题。总之,抽油泵在抽油系统中处在核心地位,要想彻底解决抽油系统的效率低、泵效低,大马拉小车,功图解释难,计量误差大等等习已为常的大老难问题必须首先从抽油泵着手,彻底解决低泵效问题,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抽油泵没有设置防气的措施、油气混抽、抽油效率低、以及无泄油功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需增设泄油器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作用抽油泵包括: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固定结构的上端与油管相连接;活动结构装于固定结构的内部,并可在固定结构内部上下移动;固定结构包括:油管接头、上缸套、排气阀、泵筒、进油阀、泵筒下接头、固定阀、下缸套及定压阀;上缸套通过油管接头与油管相连接;上缸套通过排气阀与泵筒相连接,泵筒底部通过泵筒下接头与下缸套相连接;下缸套的内部装有固定阀,固定阀与下缸套之间装有密封圈D,下缸套的底部装有定压阀;活动结构包括:油杆接头、空心光杆、密封套A、光杆缸套、锚定卡簧、出油阀、上接头、柱塞、游动阀及管塞A;空心光杆的顶端通过油杆接头油杆相连接;光杆缸套套装在空心光杆的外部,光杆缸套的顶端装有密封套A,密封套A内装有密封圈A,用于光杆缸套顶端与空心光杆外壁之间的密封,光杆缸套的底端装有锚定卡簧,锚定卡簧下部的卡爪卡在排气阀的内壁上;锚定卡簧的卡爪的外径大于密封圈B的外径;在装配时可保护密封圈B不受磨损;光杆缸套与上缸套之间装有多个密封圈B;空心光杆的下端装有出油阀;出油阀通过上接头与柱塞的顶端相连接;柱塞的下端之中装有游动阀,柱塞和游动阀的底端装有管塞A;将活动结构装入到固定结构后,外管由上至下套装在固定结构的外部,外管的底端座于定压阀上保持密封,上端通过压紧帽固定,压紧帽与排气阀螺纹固定。外管本是抽油泵是长泵必有的常规配件,作用是防止泵筒受弯井段的挤压变形和泵工作时的震动和井壁的碰击使管柱松动脱扣生产事故。进一步地,排气阀包括:排气阀阀体、阀球A和阀座A;排气阀阀体通过螺纹与上缸套和泵筒相连接;排气阀阀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窗,阀座A通过螺纹桩与开窗外侧,将阀球A封装于开窗和阀座内,阀球A可在开窗内横向移动,并靠自重下垂脱离阀座而成常开壁式阀,流阻最小。排气阀由高合金钨钢制造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而且体积微小,达到泵体最大外径与油管接箍相同,为影响油井环空测试;排气阀阀体的外壁上螺纹装有压紧帽,用于紧固外管。进一步地,进油阀装于泵筒的外壁上,包括:进油阀阀体、阀球A、阀座A和密封圈C;进油阀阀体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密封圈C,用于进油阀与泵筒之间的密封;进油阀阀体与泵筒上加工同心开窗,阀座A通过螺纹装于进油阀阀体和泵筒的开窗上,并将阀球A装与泵筒的开窗内,阀球A可在内横向移动,并靠自重下垂脱离阀座而成常开壁式阀。如果流道不足可在泵筒环形同一截面上安装多个构成群阀,同时,当柱塞在下死点时,它是上泵的进油阀,而柱塞上行通过进油阀到上死点时封闭了排气阀,这时进油阀就成为下泵的排气阀。进一步地,出油阀包括:出油阀阀体、阀球A和阀座A;出油阀阀体为柱状体,其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纹与空心光杆和上接头螺纹连接;出油阀阀体的中部纵向截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具有一定间隔的流道孔,在于其垂直的截面外圆上相对称设置两个开窗,开窗与两个流道孔之间相通,在开窗中装有阀球A,阀座A通过螺纹装于出油阀阀体的开窗上,并将阀球A封装于开窗和阀座内,双流道孔之间的间隔形成阀球A的球罩,形成壁式常开阀,工作可靠降低流道阻力。进一步地,游动阀包括:游动阀罩体、阀球B、阀座B、管塞A;游动阀罩体通过螺纹装于柱塞下端内长螺纹的上部,阀座B静配合装于管塞A上端孔中并通过冷焊固定,管塞A通过螺纹装于柱塞下端内长螺纹的下部,阀球B置于游动阀罩体和管塞A之间;游动阀罩体上设置有多个通油孔。进一步地,定压阀包括:定压阀阀体、阀球B、阀座B、密封圈E、回位弹簧C、尾管接头;定压阀阀体的上部通过螺纹装于下缸套的底端,下部通过螺纹与尾管接头的顶端相连接;定压阀阀体与尾管接头之间装有阀座B,尾管接头的内部装有回位弹簧,阀球B置于回位弹簧上,并由回位弹簧顶起,使得阀球B上部与阀座B相抵;定压阀阀体的顶部中心装有固定阀顶杆;定压阀阀体的外壁与外管通过密封圈E密封连接。进一步地,固定阀包括:固定阀阀体、阀球B、阀座B、游动阀顶杆、卡块、回位弹簧A、密封圈D、管塞B、回位弹簧B;固定阀阀体通过密封圈D密封装于下缸套内部;管塞B通过螺纹装于固定阀阀体的下部,管塞B与固定阀阀体之间夹紧固定由阀座B,阀座B上放置由阀球B;固定阀阀体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游动阀顶杆;固定阀阀体顶部外圆周有数个方孔,孔中装有卡块,卡块卡在下缸套顶端的环形槽中,卡块中装有多个回位弹簧A,将卡块外推卡在下缸套上端的环形槽中,使固定阀正常工作时定位;固定阀通过回位弹簧B支撑于定压阀上部,可保障失压回位;固定阀顶杆由底部插入到管塞B内部,与阀球B之间留有一定距离。进一步地,外管下端座在定压阀阀体的台肩上并有密封圈E密封,其上端有压紧帽固定在排气阀阀体的外壁上;外管的上端部开有多条进油缝隙,油气分离油向下进入外管和泵筒之间的环形储油器中,通过下缸套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作用抽油泵包括: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固定结构的上端与油管(0)相连接;活动结构装于固定结构的内部,并可在固定结构内部上下移动;/n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油管接头(5)、上缸套(7)、排气阀(A)、泵筒(15)、进油阀(B)、泵筒下接头(25)、固定阀(F)、下缸套(30)及定压阀(E);上缸套(7)通过油管接头(5)与油管(0)相连接;上缸套(7)通过排气阀(A)与泵筒(15)相连接,泵筒(15)底部通过泵筒下接头(25)与下缸套(30)相连接;下缸套(30)的内部装有固定阀(F),固定阀(F)与下缸套(30)之间装有密封圈D(31),下缸套(30)的底部装有定压阀(E);/n所述的活动结构包括:油杆接头(1)、空心光杆(2)、密封套A(4)、光杆缸套(6)、锚定卡簧(9)、出油阀(C)、上接头(19)、柱塞(20)、游动阀(D)及管塞A(24);空心光杆(2)的顶端通过油杆接头(1)和油杆相连接;光杆缸套(6)套装在空心光杆(2)的外部,光杆缸套(6)的顶端装有密封套A(4),密封套A(4)内装有密封圈A(3),用于光杆缸套(6)顶端与空心光杆(2)外壁之间的密封,光杆缸套(6)的底端装有锚定卡簧(9),锚定卡簧(9)下部的卡爪卡在排气阀(A)的内壁上;锚定卡簧(9)的卡爪的外径大于密封圈B(8)的外径;在下井时可保护密封圈B(8)不受油管磨损;光杆缸套(6)与上缸套(7)之间装有多个密封圈B(8);空心光杆(2)的下端装有出油阀(C);出油阀(C)通过上接头(19)与柱塞(20)的顶端相连接;柱塞(20)的下端之中装有游动阀(D),柱塞(20)和游动阀(D)的底端装有管塞A(24);/n将活动结构装入到固定结构后,外管(12)由上至下套装在固定结构的外部,外管(12)的底端座于定压阀(E)上保持密封,上端通过压紧帽(11)固定,压紧帽(11)与排气阀(A)螺纹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作用抽油泵包括: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固定结构的上端与油管(0)相连接;活动结构装于固定结构的内部,并可在固定结构内部上下移动;
所述的固定结构包括:油管接头(5)、上缸套(7)、排气阀(A)、泵筒(15)、进油阀(B)、泵筒下接头(25)、固定阀(F)、下缸套(30)及定压阀(E);上缸套(7)通过油管接头(5)与油管(0)相连接;上缸套(7)通过排气阀(A)与泵筒(15)相连接,泵筒(15)底部通过泵筒下接头(25)与下缸套(30)相连接;下缸套(30)的内部装有固定阀(F),固定阀(F)与下缸套(30)之间装有密封圈D(31),下缸套(30)的底部装有定压阀(E);
所述的活动结构包括:油杆接头(1)、空心光杆(2)、密封套A(4)、光杆缸套(6)、锚定卡簧(9)、出油阀(C)、上接头(19)、柱塞(20)、游动阀(D)及管塞A(24);空心光杆(2)的顶端通过油杆接头(1)和油杆相连接;光杆缸套(6)套装在空心光杆(2)的外部,光杆缸套(6)的顶端装有密封套A(4),密封套A(4)内装有密封圈A(3),用于光杆缸套(6)顶端与空心光杆(2)外壁之间的密封,光杆缸套(6)的底端装有锚定卡簧(9),锚定卡簧(9)下部的卡爪卡在排气阀(A)的内壁上;锚定卡簧(9)的卡爪的外径大于密封圈B(8)的外径;在下井时可保护密封圈B(8)不受油管磨损;光杆缸套(6)与上缸套(7)之间装有多个密封圈B(8);空心光杆(2)的下端装有出油阀(C);出油阀(C)通过上接头(19)与柱塞(20)的顶端相连接;柱塞(20)的下端之中装有游动阀(D),柱塞(20)和游动阀(D)的底端装有管塞A(24);
将活动结构装入到固定结构后,外管(12)由上至下套装在固定结构的外部,外管(12)的底端座于定压阀(E)上保持密封,上端通过压紧帽(11)固定,压紧帽(11)与排气阀(A)螺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阀(A)包括:排气阀阀体(10)、阀球A(13)和阀座A(14);排气阀阀体(10)通过螺纹与上缸套(7)和泵筒(15)相连接;排气阀阀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窗,阀座A(14)通过螺纹桩与开窗外侧,将阀球A(13)封装于开窗和阀座内,阀球A(13)可在开窗内横向移动,并靠自重下垂脱离阀座而成常开壁式阀,流阻最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阀(B)装于泵筒(15)的外壁上,包括:进油阀阀体(16)、阀球A(13)、阀座A(14)和密封圈C(17);进油阀阀体(16)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密封圈C(17),用于进油阀(B)与泵筒(15)之间的密封;进油阀阀体(16)与泵筒(15)上加工同心开窗,阀座A(14)通过螺纹装于进油阀阀体(16)和泵筒(15)的开窗上,并将阀球A(13)装与泵筒(15)的开窗和阀座A(14)内,阀球A(13)可在内横向移动,并靠自重下垂脱离阀座而成常开壁式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充满可泄油的双作用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油阀(C)包括:出油阀阀体(18)、阀球A(13)和阀座A(14);出油阀阀体(18)为柱状体,其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纹与空心光杆(2)和上接头(19)螺纹连接;出油阀阀体(18)的中部纵向截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具有一定间隔的流道孔,在于其垂直的截面外圆上相对称设置两个开窗,开窗与两个流道孔之间相通,在开窗中装有阀球A(13),阀座A(14)通过螺纹装于出油阀阀体(18)上,并将阀球A(13)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山李红王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虹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