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0545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及系统,具体而言,设计压力测量领域。当压力作用于该受力板,受力板挤压该第一纳米管部,使得该第一纳米管部发生形变,使得该第一纳米管部与第一石墨烯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改变,使得该第一石墨烯层和第二纳米管部之间的隧穿效应变化明显,进而改变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阻,通过测量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阻,可以得到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进而得到该压力传感器的电阻,通过电阻的变化与压力的对应关系得到待测电阻,并且由于本申请压力传感器结构稳定,则该压力传感器可以应用于环境较为恶劣的场合。

Pressure sensor and system based on graphene film and carbon nanotub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测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及系统。
技术介绍
压力是造成结构变形、损坏的主要原因,过大的压力不仅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形变,降低结构的承载力,还会缩短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工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对结构所受的压力进行监测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通过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测量压力,光纤光栅具有传输损耗小、耐腐蚀、抗电磁干扰等优良性能。但是,光纤光栅传感器只能用于工作环境较好或是待测结构要求精小传感器的应用场合,在环境恶略的情况下极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纤光栅传感器只能用于工作环境较好或是待测结构要求精小传感器的应用场合,在环境恶略的情况下极易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柔性材料层、第一石墨烯层、第一纳米管部、受力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n所述第一石墨烯层设置在所述柔性材料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一纳米管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远离所述柔性材料层的一侧,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的两端,所述第一纳米管部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多个所述碳纳米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受力部覆盖在多个所述碳纳米管远离所述柔性材料层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柔性材料层、第一石墨烯层、第一纳米管部、受力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石墨烯层设置在所述柔性材料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一纳米管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远离所述柔性材料层的一侧,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的两端,所述第一纳米管部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多个所述碳纳米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受力部覆盖在多个所述碳纳米管远离所述柔性材料层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还包括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第二石墨烯层设置所述第一纳米管部与所述受力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石墨烯层靠近所述第一纳米管部的面设置为粗糙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和碳纳米管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石墨烯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伏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