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光电观瞄系统瞄准线漂移智能补偿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0513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观瞄系统瞄准线漂移的智能补偿方法,属于自动控制领域。该方法在光电观瞄系统处于惯性态,并且系统无输出命令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采集陀螺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算法计算陀螺的漂移量,并将该漂移量补偿入陀螺稳定回路;通过建立周期任务对陀螺数据采集并拟合,轮询光电观瞄系统的空闲时间,当监控漂移量大于一定阈值时自动执行补偿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解决了手动漂移补偿慢、补偿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方法完全采用软件算法实现,算法简单,可移植性强,适合于现有光电观瞄系统的瞄准线漂移补偿。

Intelligent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line of sight drift of airborne optoelectronic sigh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载光电观瞄系统瞄准线漂移智能补偿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控制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光电观瞄系统的瞄准线漂移补偿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机载光电观瞄系统瞄准线漂移的智能补偿方法。
技术介绍
机载光电观瞄系统是一种安装在武器平台上,用于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瞄准的光电设备,它一般采用速率陀螺作为角速度敏感元件,通过速度闭环控制,保证瞄准线在惯性空间的稳定。在光电稳瞄系统投入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系统元器件特性有一定的改变,瞄准线的漂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载机执行飞行任务前,需要对光电观瞄系统进行地面通电检查,定期对漂移进行补偿,否则,这种漂移会影响操控手瞄准目标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传统的瞄准线漂移补偿是采用人工操作进行补偿,即通过人眼观察瞄准线的漂移方向和速度,操控手操作外部设备上的补偿按键向光电观瞄系统发送反向速度补偿命令,光电观瞄系统根据接收的命令生成反向速度补偿信号,并施加于伺服控制回路以减缓漂移运动。操控手连续执行以上操作直至人眼基本观察不到瞄准线移动为止。由于人眼分辨力的限制,该方法补偿精度不高,且补偿时间长,增加了操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载光电观瞄系统瞄准线漂移智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载光电观瞄系统为两轴两框架光电观瞄系统,光电观瞄系统包括电视观瞄具、热像仪和激光测照器三种传感器,三种传感器安装于万向架平台上共同构成传感器平台,传感器平台受伺服控制单元驱动,瞄准线漂移补偿算法补偿于陀螺稳定回路;陀螺稳定回路包括加法结、陀螺稳定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安装于传感器平台上的两自由度速率陀螺;加法结接收速度控制命令以及陀螺敏感的传感器平台的角速度信号,生成速度误差信号送入陀螺稳定控制模块,陀螺稳定控制模块采用伺服控制算法由速度误差信号生成电机驱动命令,并输出给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驱动传感器平台运动;自动漂移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载光电观瞄系统瞄准线漂移智能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载光电观瞄系统为两轴两框架光电观瞄系统,光电观瞄系统包括电视观瞄具、热像仪和激光测照器三种传感器,三种传感器安装于万向架平台上共同构成传感器平台,传感器平台受伺服控制单元驱动,瞄准线漂移补偿算法补偿于陀螺稳定回路;陀螺稳定回路包括加法结、陀螺稳定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安装于传感器平台上的两自由度速率陀螺;加法结接收速度控制命令以及陀螺敏感的传感器平台的角速度信号,生成速度误差信号送入陀螺稳定控制模块,陀螺稳定控制模块采用伺服控制算法由速度误差信号生成电机驱动命令,并输出给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驱动传感器平台运动;自动漂移补偿模块包括智能判断模块、切换开关,智能判断模块根据工作模式和单杆数据判断向陀螺稳定回路传送的数据,经由切换开关选通单杆数据通道或自动漂移补偿模块通道,自动漂移补偿模块同时接收陀螺敏感的传感器平台的角速度信号。


2.一种机载光电观瞄系统瞄准线漂移智能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光电观瞄系统上电后,周期性置瞄准线漂移补偿标志位为1,在一个伺服控制周期内,采用以下步骤进行补偿:
第一步,智能判断模块判断瞄准线漂移补偿标志位是否置1,若补偿标志位置1,则初始化陀螺数据采样计数器T=0,初始化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算法的四个系数A(0)=0、B(0)=0、C(0)=0、D(0)=0,执行第二步;若补偿标志位置0,则继续等待;
第二步,判断光电观瞄系统工作模式是否在惯性态模式下,且当前无操控单杆数据输入,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李超孙毓凯吴玉敬张魁甲张蕙菁董典刘能歌刘建伟雷霏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