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装置和建筑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044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领域,公开了一种防脱落装置和建筑结构。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柔性链条(1)以及连接在所述柔性链条(1)两端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所述第一连接件(2)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3)用于连接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相对所述第一结构件可转动或可移动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脱落装置和建筑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门扇和窗扇脱落,降低了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风险。

An anti falling device and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落装置和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脱落装置和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的地弹门和平开窗应用十分广泛,但现有地弹门和平开窗(特别是外平开窗)的安装方式并不能有效防止脱落,地弹门和平开窗脱落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存在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影响居住、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门扇和窗扇容易脱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脱落装置,该防脱落装置能够有效防止门扇和窗扇脱落,降低了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风险。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脱落装置的建筑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脱落装置,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柔性链条以及连接在所述柔性链条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相对所述第一结构件可转动或可移动安装。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包括连接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柔性链条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结构件或所述第二结构件,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封闭端与所述柔性链条连接,所述U型结构的相对间隔设置的两条边的远离所述封闭端的自由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固定部件。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螺母,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的外螺纹。优选地,所述螺母为盖形螺母。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以用于与所述螺母配合。优选地,所述柔性链条由多个环相扣组成。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相对所述第一结构件可转动或可移动安装的第二结构件以及上述的防脱落装置,所述防脱落装置的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件,所述防脱落装置的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结构件。优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门框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部件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门扇,所述门扇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件穿过的第二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窗框,所述窗框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连接部件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窗扇,所述窗扇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件穿过的第二通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柔性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相对第一结构件可转动或可移动安装的第二结构件,这样当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之间的可转动或可移动安装的结构失效时,能够防止第二结构件与第一结构件脱离,降低了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风险。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防脱落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建筑结构的后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建筑结构的后视图;图5为图4中的B-B剖视图。附图标记:1-柔性链条;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L-连接部件;G-固定部件;G1-螺母;G2-垫片;10-脱落装置;H-横梁;M-门扇;Z-立柱;K-窗框;S-窗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在本技术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脱落装置,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柔性链条1以及连接在所述柔性链条1两端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所述第一连接件2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3用于连接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相对所述第一结构件可转动或可移动安装。其中,柔性链条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强度较大的绳索,优选地,所述柔性链条1由多个环相扣组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由于柔性链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2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第二连接件3用于连接相对第一结构件可转动或可移动安装的第二结构件,这样当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之间的可转动或可移动安装的结构失效时,能够防止第二结构件与第一结构件脱离,降低了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风险。为了使第一连接件2能够与第一结构件可靠连接和使第二连接件3能够与第二结构件可靠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分别包括连接部件L和固定部件G,所述连接部件L的一端与所述柔性链条1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结构件或所述第二结构件,所述固定部件G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L的另一端。其中,设置在穿过第一结构件的连接部件L的另一端的固定部G可以将第一连接件2与第一结构件固定连接,而设置在穿过第二结构件的连接部件L的另一端的固定部G可以将第二连接件3与第二结构件固定连接。为了降低连接部件L与第一结构件之间或连接部件L与第二结构件之间的作用力,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L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封闭端与所述柔性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柔性链条(1)以及连接在所述柔性链条(1)两端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所述第一连接件(2)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3)用于连接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相对所述第一结构件可转动或可移动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柔性链条(1)以及连接在所述柔性链条(1)两端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所述第一连接件(2)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3)用于连接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相对所述第一结构件可转动或可移动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分别包括连接部件(L)和固定部件(G),所述连接部件(L)的一端与所述柔性链条(1)连接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结构件或所述第二结构件,所述固定部件(G)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L)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L)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封闭端与所述柔性链条(1)连接,所述U型结构的相对间隔设置的两条边的远离所述封闭端的自由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固定部件(G)。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G)包括螺母(G1),所述连接部件(L)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螺母(G1)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G1)为盖形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脱落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云东刘军进李滇陆栋王超李腾
申请(专利权)人: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