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冷凝柜体及柜体防冷凝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43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电力电子领域,公开了一种防冷凝柜体及柜体防冷凝方法。一种防冷凝柜体包括:冷板、与所述冷板连通的冷媒管道、位于所述冷媒管道上的第一流量调节阀,以及用于检测冷板温度T

A kind of anti condensation cabinet and its anti condens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冷凝柜体及柜体防冷凝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电力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冷凝柜体及柜体防冷凝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目前在电力电子行业,对柜体的防护等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有散热要求的柜体来说,传统的散热方式多是利用风机将外界的空气排入柜内,吸收柜内的热量后再排除柜外,因此对于该种散热方式而言,防护等级越高,散热阻力越大。对于柜体上没有散热通风口的高防护且损耗比较高的柜体而言,内置换热器和冷板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新的高效散热方式,但该散热方式会带来冷凝问题,一旦冷凝发生在换热器之外,冷凝水就有可能滴落到电子元器件上,影响整个柜体的安全运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采用保温棉包覆方法,存在保温棉形状异性、柜体安装复杂、耗时长以及维修复杂的缺点。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防冷凝柜体以及柜体防冷凝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冷凝柜体及柜体防冷凝方法,使得可以有效防止柜体发生冷凝。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防冷凝柜体,包括:冷板、与冷板连通的冷媒管道、位于冷媒管道上的第一流量调节阀,以及用于检测冷板温度T1的冷板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冷板周围空气温度T2的冷板周围空气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调节阀用于当T1低于参考温度时,减少通过冷板的冷媒流量,其中,参考温度根据T2实时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柜体防冷凝方法,应用于上述柜体,包括:获取冷板温度T1和冷板的周围空气温度T2;根据T2确定参考温度;当T1低于参考温度时,通过第一流量调节阀减小通过冷板的冷媒流量。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与冷板连接的冷媒管道上设置第一流量调节阀,并在冷板温度低于由冷板周围空气温度所确定的参考温度时,减少通过冷板的冷媒流量,从而避免在冷板端发生冷凝,实现柜体的安全运行,且冷板端无需包裹保温棉,从而使得柜体安装简单、维修方便。另外,还包括位于柜体内的换热器,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与冷板串联;冷媒管道包括与冷板连接的冷板冷媒入口管道和冷板冷媒出口管道,以及与换热器连接的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和换热器冷媒出口管道;第一流量调节阀位于冷板冷媒入口管道上,且第一流量调节阀还通过第一分流管道与冷板冷媒出口管道或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相连通。另外,还包括位于柜体内的换热器,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与冷板并联;冷媒管道包括与冷板连接的冷板冷媒入口管道和冷板冷媒出口管道,以及与换热器连接的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和换热器冷媒出口管道;第一流量调节阀位于冷板的冷媒入口管道上,且第一流量调节阀还通过第一分流管道与冷板冷媒出口管道或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相连通。另外,还包括位于所述柜体内的换热器,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冷板并联;冷媒管道包括与冷板连接的冷板冷媒入口管道和冷板冷媒出口管道,以及与换热器连接的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和换热器冷媒出口管道,第一流量调节阀分别与冷板冷媒入口管道以及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相连通。另外,还包括位于冷板周围的相对湿度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冷板周围的相对湿度;参考温度具体根据T2和冷板周围的相对湿度实时确定。通过增加冷板周围的相对湿度监测,可以根据T2和相对湿度来确定更加精准的防止发生冷凝的参考温度,从而提升柜体的防冷凝效果。另外,还包括位于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上的第二流量调节阀,且第二流量调节阀还通过第二分流管道与换热器冷媒出口管道相连通;第二流量调节阀用于调整通过换热器的冷媒流量以使相对湿度在预设相对湿度范围内。通过在换热器的冷媒入口管道上设置第二流量调节阀,可以在调整冷板通过的冷媒流量而导致柜体内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柜体内的相对湿度在预设相对湿度范围内,以保证柜体内电子元器件的安全运行。另外,根据T2确定参考温度具体包括:将T2作为参考温度。另外,在根据T2确定参考温度前,获取冷板周围的相对湿度;根据T2确定参考温度具体包括:根据T2和相对湿度计算露点温度T3,将T3作为参考温度。以露点温度作为防止冷凝的参考温度,可以提高第一流量调节阀的温度响应精度,从而提高柜体的防冷凝效果。另外,还包括:当相对湿度小于预设相对湿度范围值时,调整第二流量调节阀以增大通过换热器的冷媒流量;当相对湿度大于预设相对湿度范围值时,调整第二流量调节阀以减小通过换热器的冷媒流量。在调整通过冷板的冷媒流量时,还通过第二流量调节阀来稳定柜体内的相对湿度,以保证柜体内电子元器件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防冷凝柜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防冷凝柜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防冷凝柜体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防冷凝柜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防冷凝柜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柜体防冷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方式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防冷凝柜体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防冷凝柜体10,包括:冷板101、与冷板101连通的冷媒管道、位于冷媒管道上的第一流量调节阀102,以及用于检测冷板温度T1的冷板温度传感器103和用于检测冷板周围空气温度T2的冷板周围空气温度传感器104;第一流量调节阀102用于当T1低于参考温度时,减少通过冷板101的冷媒流量,其中,参考温度根据T2实时确定。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防冷凝柜体10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柜体10为电力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柜体还可以是其他包含电子器件且需要对电子器件进行降温的柜体。柜体10壁面设置有保温棉,以解决柜体壁面的冷凝问题,柜体10内裸露的管路设置有保温棉,以解决裸露管路的冷凝问题。冷板101用于为柜体10内贴附在冷板101表面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电子元器件例如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IGBT)等发热量较高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冷媒管道包括与冷板101连接的冷板冷媒入口管道106和冷板冷媒出口管道107,冷板101通过连通冷媒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冷凝柜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板、与所述冷板连通的冷媒管道、位于所述冷媒管道上的第一流量调节阀,以及用于检测冷板温度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冷凝柜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板、与所述冷板连通的冷媒管道、位于所述冷媒管道上的第一流量调节阀,以及用于检测冷板温度T1的冷板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冷板周围空气温度T2的冷板周围空气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用于当所述T1低于参考温度时,减少通过所述冷板的冷媒流量,其中,所述参考温度根据所述T2实时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冷凝柜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柜体内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冷媒管道与所述冷板串联;所述冷媒管道包括与所述冷板连接的冷板冷媒入口管道和冷板冷媒出口管道,以及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和换热器冷媒出口管道;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位于所述冷板冷媒入口管道上,且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还通过第一分流管道与所述冷板冷媒出口管道或所述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冷凝柜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柜体内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冷板并联;所述冷媒管道包括与所述冷板连接的冷板冷媒入口管道和冷板冷媒出口管道,以及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和换热器冷媒出口管道;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位于所述冷板冷媒入口管道上,且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还通过第一分流管道与所述冷板冷媒出口管道或所述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冷凝柜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柜体内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冷媒管道与所述冷板并联;所述冷媒管道包括与所述冷板连接的冷板冷媒入口管道和冷板冷媒出口管道,以及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换热器冷媒入口管道和换热器冷媒出口管道,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分别与所述冷板冷媒入口管道以及所述换热器冷媒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盼盼张浏骏段杰芳张盛郭腾飞张方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