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主厂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41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公开了一种电厂主厂房,其中,所述电厂主厂房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主框架结构(1),所述主框架结构(1)包括平行于水平面且彼此垂直的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以及垂直于水平面的框架柱(4),所述主框架结构(1)设置有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包括水平支撑框架以及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5),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下侧设置有L型剪力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位于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下侧的主框架结构中增加L型剪力墙,可以进一步强化主框架结构抵抗、承受水平载荷的能力,减少、缓解汽轮发电机组高度提升后带来的偏摆问题,降低电厂主厂房的偏摆幅度,提高了安全性。

Main power 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厂主厂房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厂主厂房。
技术介绍
在传统火力发电厂中,考虑到汽轮发电机组的重量及振动问题,一般将汽轮发电机组设置在距离地面较低的位置,并且,在放置汽轮发电机组的厂房中,设置与厂房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彼此独立的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础,使得汽轮发电机组不受厂房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偏摆问题带来的影响。将汽轮发电机组设置在低位将影响发电效率和建造成本,如果将汽轮发电机组采用高位布置,由于汽轮机组和发电机的高度提升,排汽管道的长度和拐弯都随之减小,减少了排气管道的阻力,降低了空冷机组的背压,从而降低了机组煤耗;由于汽轮机组和发电机的抬高,汽轮机与锅炉之间四大管道的垂直长度和水平长度也随之减小,其带来的蒸汽阻力也随之降低,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并降低机组的建造成本。然而,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后,用于支撑汽轮发电机组的支撑基础难以与厂房的框架结构独立设置,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厂房的框架结构来支撑汽轮发电机组的支撑基础,在地震、强风等作用下,高重量的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后很容易使得整个框架结构产生较大偏摆,而缩短后的管道结构对偏摆的承受能力也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厂主厂房,以解决汽轮发电机组的高度提升后带来的偏摆过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厂主厂房,其中,所述电厂主厂房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主框架结构,所述主框架结构包括平行于水平面且彼此垂直的框架横梁和框架纵梁以及垂直于水平面的框架柱,所述框架横梁、所述框架纵梁和所述框架柱一体连接,所述主框架结构设置有作为顶层的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包括通过部分的所述框架横梁和部分的所述框架纵梁组成的水平支撑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上的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下侧设置有与所述框架纵梁和所述框架柱一体成型的纵向剪力墙和与所述框架横梁和所述框架柱一体成型的横向剪力墙,部分所述纵向剪力墙和部分所述横向剪力墙在同一所述竖直梁处一体连接形成为L型剪力墙。优选地,所述框架柱包括一排位于中间的内部框架柱以及位于两侧的两排外墙框架柱,一排所述内部框架柱和两排所述外墙框架柱各自沿纵向排列,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一体连接于部分所述内部框架柱的顶端。优选地,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下侧设置有与所述内部框架柱一体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L型剪力墙。优选地,所述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包括沿纵向排列的汽轮机支撑部和发电机支撑部,所述汽轮机支撑部和横向宽度大于所述发电机支撑部的横向宽度,所述汽轮机支撑部和所述发电机支撑部的连接线对齐于其中一个所述L型剪力墙的所述横向剪力墙,并且其中一个所述L型的所述纵向剪力墙位于所述发电机支撑部下侧,所述汽轮机支撑部下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L型剪力墙。优选地,所述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的纵向中轴线对齐于每个所述L型剪力墙的所述纵向剪力墙。优选地,所述主框架结构设置有与部分的所述外墙框架柱一体连接的所述纵向剪力墙,位于所述主框架结构纵向两端的部分所述框架柱一体连接有所述横向剪力墙。优选地,所述电厂主厂房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框架结构沿纵向一端的检修孔,所述主框架结构包括围绕所述检修孔设置的成排的三个所述外墙框架柱和成排的三个所述内部框架柱,位于所述检修孔纵向两端的所述外墙框架柱和所述内部框架柱均连接有横向剪力墙。优选地,所述电厂主厂房包括依附于所述外墙框架柱设置的楼梯间,所述楼梯间所依附的所述外墙框架柱连接有所述纵向剪力墙。优选地,所述电厂主厂房包括位于所述主框架结构横向一侧的副框架结构,所述副框架结构一体连接于部分所述外墙框架柱,所述副框架结构中设置有所述楼梯间。优选地,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的高度为60m-70m。优选地,所述纵向剪力墙和所述横向剪力墙的厚度分别为400mm-500mm,所述纵向剪力墙和所述横向剪力墙的长度分别为2900mm-5000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位于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下侧的主框架结构中增加L型剪力墙,可以进一步强化主框架结构抵抗、承受水平载荷的能力,减少、缓解汽轮发电机组高度提升后带来的偏摆问题,降低电厂主厂房的偏摆幅度,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电厂主厂房在低层位置的结构平面布置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电厂主厂房在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处的结构平面布置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框架结构2框架横梁3框架纵梁4框架柱5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6纵向剪力墙7横向剪力墙8检修孔9楼梯间10副框架结构41内部框架柱42外墙框架柱51汽轮机支撑部52发电机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厂主厂房,其中,所述电厂主厂房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主框架结构1,所述主框架结构1包括平行于水平面且彼此垂直的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以及垂直于水平面的框架柱4,所述框架横梁2、所述框架纵梁3和所述框架柱4一体连接,所述主框架结构1设置有作为顶层的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包括通过部分的所述框架横梁2和部分的所述框架纵梁3组成的水平支撑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上的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5,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下侧设置有与所述框架纵梁3和所述框架柱4一体成型的纵向剪力墙6和与所述框架横梁2和所述框架柱4一体成型的横向剪力墙7,部分所述纵向剪力墙6和部分所述横向剪力墙7在同一所述框架柱4处一体连接形成为L型剪力墙。在本方案中,主框架结构1由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包括两两垂直的框架横梁2、框架纵梁3以及框架柱4。其中,主框架结构1的顶层为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的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5用于支撑汽轮机组和发电机,本方案将汽轮机组和发电机设置在所述电厂主厂房的顶层是为了将汽轮机组提高到与锅炉大致等高的位置,锅炉的蒸汽出口与汽轮机组的蒸汽入口基本水平等高,从而可以减少蒸汽管道的长度和拐弯数量,可以提高传输蒸汽的效率。汽轮机组和发电机及其支撑基座的重量相对较大,可达5000吨,其高度明显提升后,也更容易产生偏摆倾向。本方案在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5的下侧设置纵向剪力墙6和横向剪力墙7,可以通过剪力墙结构来承载水平方向的载荷,特别是,纵向剪力墙6和横向剪力墙7一体连接于同一个框架柱4,形成为L型剪力墙,提高两个剪力墙之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抵抗、承受水平载荷的能力。纵向剪力墙6一体连接于框架柱和框架纵梁3,横向剪力墙7一体连接于框架横梁2和框架柱4,纵向剪力墙6、横向剪力墙7作为主框架结构1的一部分也通过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筑形成。通过在位于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5下侧的主框架结构1中增加L型剪力墙,可以进一步强化主框架结构抵抗、承受水平载荷的能力,减少、缓解汽轮机组高度提升后带来的偏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厂主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厂主厂房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主框架结构(1),所述主框架结构(1)包括平行于水平面且彼此垂直的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以及垂直于水平面的框架柱(4),所述框架横梁(2)、所述框架纵梁(3)和所述框架柱(4)一体连接,所述主框架结构(1)设置有作为顶层的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包括通过部分的所述框架横梁(2)和部分的所述框架纵梁(3)组成的水平支撑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上的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5),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下侧设置有与所述框架纵梁(3)和所述框架柱(4)一体成型的纵向剪力墙(6)和与所述框架横梁(2)和所述框架柱(4)一体成型的横向剪力墙(7),部分所述纵向剪力墙(6)和部分所述横向剪力墙(7)在同一所述框架柱(4)处一体连接形成为L型剪力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主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厂主厂房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主框架结构(1),所述主框架结构(1)包括平行于水平面且彼此垂直的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以及垂直于水平面的框架柱(4),所述框架横梁(2)、所述框架纵梁(3)和所述框架柱(4)一体连接,所述主框架结构(1)设置有作为顶层的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包括通过部分的所述框架横梁(2)和部分的所述框架纵梁(3)组成的水平支撑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上的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5),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下侧设置有与所述框架纵梁(3)和所述框架柱(4)一体成型的纵向剪力墙(6)和与所述框架横梁(2)和所述框架柱(4)一体成型的横向剪力墙(7),部分所述纵向剪力墙(6)和部分所述横向剪力墙(7)在同一所述框架柱(4)处一体连接形成为L型剪力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厂主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4)包括一排位于中间的内部框架柱(41)以及位于两侧的两排外墙框架柱(42),一排所述内部框架柱(41)和两排所述外墙框架柱(42)各自沿纵向排列,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一体连接于部分所述内部框架柱(41)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厂主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框架下侧设置有与所述内部框架柱(41)一体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L型剪力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厂主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发电机组支撑基座(5)包括沿纵向排列的汽轮机支撑部(51)和发电机支撑部(52),所述汽轮机支撑部(51)和横向宽度大于所述发电机支撑部(52)的横向宽度,所述汽轮机支撑部(51)和所述发电机支撑部(52)的连接线对齐于其中一个所述L型剪力墙的所述横向剪力墙(7),并且其中一个所述L型的所述纵向剪力墙(6)位于所述发电机支撑部(52)下侧,所述汽轮机支撑部(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星陈寅彪王向阳王树民宋畅毛承慧刘志江解宝安高峰严志坚靳鹏唐六九范春竹张京锁贾佰科许和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