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火力电厂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厂主厂房,其中,所述电厂主厂房设置有主框架结构(1),所述主框架结构(1)包括水平框架结构以及多个框架柱(4),所述水平框架结构包括垂直交叉的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所述电厂主厂房设置有作为顶层的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所述主框架结构(1)设置有检修孔(5),所述检修孔(5)的每个纵向边缘设置有纵向间隔的三个框架柱(4),并且所述检修孔(5)的每个横向边缘设置有沿横向间隔的两个框架柱(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修孔通过两排六个框架柱围成,增加了检修孔的占用空间,可以适应需要吊装的汽轮机、发电机的尺寸需要,提升电厂设备的安装、检修效率。
Main power 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厂主厂房
本技术涉及火力电厂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厂主厂房。
技术介绍
汽轮发电机组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设备,包括汽轮机、发电机。汽轮机可以接收来自锅炉的高温高压蒸汽而输出扭矩到发电机,以实现发电。为了减少汽轮机与锅炉之间的管道长度及拐弯数量,汽轮机支撑为大致与锅炉等高,即锅炉的蒸汽出口与汽轮机的蒸汽入口大致等高,相应地,电厂主厂房中,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的高度提升到更高位置,因此,需要在主厂房中设置检修孔,检修孔中设置行车或其他吊装工具,可以用于吊装汽轮发电机组,实现安装、检修等操作。主厂房通过框架结构支撑,框架结构包括两两垂直交叉的框架横梁、框架纵梁以及框架柱,其中,框架横梁和框架纵梁围成多个四边形的框形结构。现有技术中,检修孔一般占用单个框形结构,但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后,单个框形结构的空间相对较小,难以适应汽轮发电机组的吊装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电厂主厂房,以解决检修孔结构不能适应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厂主厂房,其中,所述电厂主厂房设置有主框架结构,所述主框架结构包括多个竖直间隔的水平框架结构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水平框架结构的多个框架柱,所述框架柱分别沿横向和纵向对齐排列,所述水平框架结构包括垂直交叉的框架横梁和框架纵梁,所述框架横梁和所述框架纵梁的垂直交叉位置连接有所述框架柱,所述电厂主厂房设置有作为顶层的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所述主框架结构设置有竖直延伸的、截面为四边形的检修孔,所述检修孔的每个纵向边缘设置有纵向间隔的三个框架柱,并且所述检修孔的每个横向边缘设置有沿横向间隔的两个框架柱。优选地,所述主框架结构包括横向间隔的三排所述框架柱,三排所述框架柱包括位于中间的一排内部框架柱和位于两侧的两排外墙框架柱,所述检修孔设置在一排所述内部框架柱和其中一排所述外墙框架柱之间。优选地,所述检修孔的其中一个横向边缘设置在所述主框架结构沿纵向的一端。优选地,所述检修孔的两个横向边缘上设置有与所述框架横梁和所述框架柱一体连接的横向剪力墙。优选地,所述检修孔设置在一排所述外墙框架柱上的纵向边缘上设置与所述框架纵梁和所述框架柱一体连接的纵向剪力墙。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横向剪力墙和至少一个所述纵向剪力墙一体连接形成为L型剪力墙。优选地,所述电厂主厂房还包括与所述主框架结构一体连接且邻接于所述检修孔的副框架结构,所述副框架结构中设置有楼梯间。优选地,所述副框架结构位于所述主框架结构沿横向的一侧,所述副框架结构连接于两个所述外墙框架柱,两个所述外墙框架柱均设置有所述纵向剪力墙。优选地,所述主框架结构的高度为80m-90m,所述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的高度为60m-70m。优选地,所述检修孔的横向尺寸为12m-14m,所述检修孔的纵向尺寸为18m-20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修孔通过两排六个框架柱围成,增加了检修孔的占用空间,可以适应需要吊装的汽轮机、发电机的尺寸需要,提升电厂设备的安装、检修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主厂房的平面布置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框架结构2框架横梁3框架纵梁4框架柱5检修孔6横向剪力墙7纵向剪力墙8副框架结构41内部框架柱42外墙框架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厂主厂房,其中,所述电厂主厂房设置有主框架结构1,所述主框架结构1包括多个竖直间隔的水平框架结构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水平框架结构的多个框架柱4,所述框架柱4分别沿横向和纵向对齐排列,所述水平框架结构包括垂直交叉的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所述框架横梁2和所述框架纵梁3的垂直交叉位置连接有所述框架柱4,所述电厂主厂房设置有作为顶层的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所述主框架结构1设置有竖直延伸的、截面为四边形的检修孔5,所述检修孔5的每个纵向边缘设置有纵向间隔的三个框架柱4,并且所述检修孔5的每个横向边缘设置有沿横向间隔的两个框架柱4。其中,电厂主厂房也就是主框架结构1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多个层,每个层通过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形成的水平框架结构支撑,多个水平框架结构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框架柱4在横向和纵向上均对齐排列,并且部分的框架柱4可以与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的交叉处垂直地连接,整个主框架结构1为钢筋混凝土制成。作为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的电厂主厂房顶层,用于容纳放置汽轮发电机组,包括汽轮机和发电机,需要通过吊装设备将汽轮机和发电机提升到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以安装汽轮机发电机。其中,在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交叉形成的水平框架中,通过彼此平行的两个框架横梁2和彼此平行的两个框架纵梁3形成了多个最小的方形空间,本方案中,检修孔5占用沿纵向排列的两个方形空间,并且,去除了两个方形空间之间的框架横梁2,检修孔5中的顶部位置可以设置行车或其他吊装工具,以吊装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通过增加检修孔的占用面积,使得检修孔可以满足需要吊装的汽轮机、发电机的尺寸要求,便于汽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和检修。具体地,所述主框架结构1包括横向间隔的三排所述框架柱4,三排所述框架柱4包括位于中间的一排内部框架柱41和位于两侧的两排外墙框架柱42,所述检修孔5设置在一排所述内部框架柱41和其中一排所述外墙框架柱42之间。如图1所示,主框架结构1包括三排框架柱4,检修孔5设置在内部框架柱41与外墙框架柱42之间,并且在检修孔5的两个纵向边缘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内部框架柱41和三个外墙框架柱42,三个内部框架柱41和三个外墙框架柱42分别连接有框架纵梁3,两端的内部框架柱41和外墙框架柱42之间连接有框架横梁2,通过两个框架纵梁3和两个框架横梁2围成检修孔5,并且在竖直方向上,每个水平框架结构在检修孔5处的结构保持一致,以形成竖直延伸的检修孔。另外,如上所述,框架柱4连接于框架纵梁3和框架横梁2的垂直交叉处,在相邻的两个水平框架结构之间,两个框架纵梁3之间可以填充墙体,两个框架横梁2之间可以填充墙体,从而将整个主框架结构分隔为多个空间。当然,一些本来可以设置框架横梁2或框架纵梁3的位置,并没有设置框架横梁2或框架纵梁3,例如检修孔5中去除了框架横梁2,相应地也不需要设置墙体,从而可以分隔形成更大的空间。而在每个水平框架结构中,可以设置楼板结构,以形成楼层,当然也可以在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围成的框形结构中不设置楼板,以形成竖直方向的通道,例如检修孔5。具体地,所述检修孔5的其中一个横向边缘设置在所述主框架结构1沿纵向的一端。主框架结构1也包括纵向外边缘和横向外边缘,检修孔5的横向边缘与其中一个横向外边缘重合,即将检修孔5设置在主框架结构1的纵向一端,一方面,检修孔5贴边设置,更便于将外部设备转移到检修孔5中,另一方面,主框架结构1纵向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厂主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厂主厂房设置有主框架结构(1),所述主框架结构(1)包括多个竖直间隔的水平框架结构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水平框架结构的多个框架柱(4),所述框架柱(4)分别沿横向和纵向对齐排列,所述水平框架结构包括垂直交叉的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所述框架横梁(2)和所述框架纵梁(3)的垂直交叉位置连接有所述框架柱(4),所述电厂主厂房设置有作为顶层的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所述主框架结构(1)设置有竖直延伸的、截面为四边形的检修孔(5),所述检修孔(5)的每个纵向边缘设置有纵向间隔的三个框架柱(4),并且所述检修孔(5)的每个横向边缘设置有沿横向间隔的两个框架柱(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厂主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厂主厂房设置有主框架结构(1),所述主框架结构(1)包括多个竖直间隔的水平框架结构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水平框架结构的多个框架柱(4),所述框架柱(4)分别沿横向和纵向对齐排列,所述水平框架结构包括垂直交叉的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3),所述框架横梁(2)和所述框架纵梁(3)的垂直交叉位置连接有所述框架柱(4),所述电厂主厂房设置有作为顶层的汽轮发电机组运转层,所述主框架结构(1)设置有竖直延伸的、截面为四边形的检修孔(5),所述检修孔(5)的每个纵向边缘设置有纵向间隔的三个框架柱(4),并且所述检修孔(5)的每个横向边缘设置有沿横向间隔的两个框架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厂主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结构(1)包括横向间隔的三排所述框架柱(4),三排所述框架柱(4)包括位于中间的一排内部框架柱(41)和位于两侧的两排外墙框架柱(42),所述检修孔(5)设置在一排所述内部框架柱(41)和其中一排所述外墙框架柱(4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厂主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孔(5)的其中一个横向边缘设置在所述主框架结构(1)沿纵向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厂主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孔(5)的两个横向边缘上设置有与所述框架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寅彪,张翼,严志坚,王树民,宋畅,刘志江,刘颖华,刘月富,郭振宇,苏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