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040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安装在新风管路和回风管路上的空气循环切换装置、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热交换单元、除湿除尘除静电机、回风风机,安装于室内的空气质量采集仪以及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所述空气循环切换装置并控制其空气循环模式切换,控制器连接控制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控制器连接控制热交换单元、除湿除尘除静电一体机、空气质量采集仪、回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排液电动阀门连接废液回收箱;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无需人工喷洒消毒、效率高、无需使用滤网、操作方便、低成本,废气废液可回收再利用,无二次污染、可循环净化空气,同时满足换气功能、除臭、除尘、除湿、调节室温。

An immersion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由于过度强调发展经济,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空气质量如PM2.5等污染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社会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及一些特殊场所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通过采用新风系统后净化器来实现,但是现有的新风系统,存在以下缺陷:一次性换气,机械的增加除臭、除尘、除甲醛功能的滤网;由于增加了过多滤网,造成风阻过大,受制于风压和噪音的限制,大多新风系统风量不足;使用各种滤网耗材,使用更换滤网不便,成本高,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恶劣的室外空气环境下,净化能力不足,甚至无法净化室内空气;无法同时满足换气功能、除臭功能、除尘功能、排湿功能、调节室温,不能整体的、有机的进行智能化控制;洁净室的净化能力不足(一次性通过净化),不可循环反复净化(多次室内循环,反复净化),进而,无法达到很高级别的洁净度并保持,不具有持续提高、持续维持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不可对空间内空气进行消毒灭菌,对有价值的废气,没有回收利用,直接排出室外,污染大气环境不可回收利用空间内的废气;以及在医院等特定环境下,常规的新风、净化设备,和喷洒空气消毒剂等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且相互影响,造成相关设备,无法有效使用;此外,无法对空间内空气进行消毒灭菌、需要人工作业;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无需人工喷洒消毒、效率高、无需使用滤网、操作方便、低成本,废气废液可回收再利用,无二次污染、可循环净化空气,同时满足换气功能、除臭、除尘、除湿、调节室温的一种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安装在新风管路和回风管路上的空气循环切换装置、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热交换单元、除湿除尘除静电机、回风风机,安装于室内的空气质量采集仪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空气循环切换装置并控制其空气循环模式切换,所述控制器连接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监测其主机内的溶剂液位高度并实时控制进液口和排液口处的进液和排液电动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智能净化主机内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控制器连接控制热交换单元、除湿除尘除静电一体机、空气质量采集仪、回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排液电动阀门连接废液回收箱;所述新风管路连接室内处装有单向阀,所述回风管路连接室内处装有单向阀。作为优选,所述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右侧部分为风机箱,所述风机箱的前、后侧壁分别设有进风口,所述箱体的左侧部分为上、下层,箱体的左侧下层为蓄液槽,箱体的左侧上层设有出风槽、进风箱、液位传感器安装槽;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箱,所述风机连接进风箱,所述进风箱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向蓄液槽的进风管道;所述出风槽设于进风箱的左侧,所述出风槽的底部设有风槽与所述蓄液槽相通,所述出风槽的左侧壁上设有若干排风口;所述箱体的左侧壁上部装有若干出风口连接所述排风口;所述箱体的左侧壁上设有连通蓄液槽的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蓄液槽内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上端固定于液位传感器安装槽;所述箱体的顶部装有上盖。作为优选,所述上盖覆盖于箱体的整个上方,所述上盖的中部还设有一个窗口,所述窗口上装有小盖板,所述小盖板位于进风箱的正上方。作为优选,所述风机箱的左上部连接进风箱处设有连接风机的出风口的连接件;所述箱体的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箱体的挂钩。作为优选,所述进风管道的下端位于所述蓄液槽中;确保经过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后的空气,能够通过进风箱的进风管道完全浸入蓄液槽中的溶剂中(如水、过氧乙酸消毒液),空气完全接触溶剂并穿过溶剂,更加有效溶解空气、净化空气,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槽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液位传感器的穿孔。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循环切换装置,包括箱本体,所述箱本体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设有隔板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箱本体的一端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分别设有新风进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箱本体的另一端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分别设有新风出口和室内风进口;所述第一风道内新风进口处装有智能高精度风阀;所述第二风道内室外排风口处装有智能高精度风阀;所述隔板上装有智能高精度风阀。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连接并控制所述智能高精度风阀的开启和关闭。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设有识别码,所述控制器设有通讯模块连接终端。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以及准确的风机压力计算,空气循环切换装置切换过来的空气(可以是室外空气,也可以是室内循环空气)由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内的风机从该主机进风口端吸入的空气,空气通过进风箱的进风管道完全浸入蓄液槽中的溶剂中(如水、过氧乙酸消毒液),空气能够完全接触溶剂并穿过溶剂(高效的溶解空气、净化空气),净化后的空气通过出风槽并经过出风口通过热交换单元后进入除湿除尘除静定机后通过单向阀进入室内空间;控制器连接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并利用通过液位传感器(连接控制器)实时监测、采集蓄液槽内溶剂的液位高度,并根据液位高度,控制器实时控制进液口和排液口处的进液和排液电动阀门(或水泵)的开启或关闭,保证蓄液槽内溶剂一定的液位高度,以及根据需要,及时排出并回收蓄液槽中的液体到废液回收箱,实现回收再利用;控制器连接所述空气循环切换装置并控制其空气循环模式切换,控制器连接智能智能净化主机内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控制器连接控制热交换单元、除湿除尘除静电一体机、空气质量采集仪、回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无需人工喷洒消毒、效率高、无需使用滤网、操作方便、低成本,废气废液可回收再利用,无二次污染;、可循环净化空气,同时满足换气功能、除臭、除尘、除湿、调节室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实施例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实施例二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空气循环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包括安装在新风管路91和回风管路92上的空气循环切换装置98、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93、热交换单元94、除湿除尘除静电机95、回风风机96,安装于室内97的空气质量采集仪99以及控制器100,控制器100连接空气循环切换装置98并控制其空气循环模式切换,控制器100连接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93监测其主机内的溶剂液位高度并实时控制进液口21和排液口22处的进液和排液电动阀门(图中未显示)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智能净化主机93内风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新风管路和回风管路上的空气循环切换装置、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热交换单元、除湿除尘除静电机、回风风机,安装于室内的空气质量采集仪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空气循环切换装置并控制其空气循环模式切换,所述控制器连接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监测其主机内的溶剂液位高度并实时控制进液口和排液口处的进液和排液电动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智能净化主机内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控制器连接控制热交换单元、除湿除尘除静电一体机、空气质量采集仪、回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排液电动阀门连接废液回收箱;所述新风管路连接室内处装有单向阀,所述回风管路连接室内处装有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新风管路和回风管路上的空气循环切换装置、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热交换单元、除湿除尘除静电机、回风风机,安装于室内的空气质量采集仪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空气循环切换装置并控制其空气循环模式切换,所述控制器连接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监测其主机内的溶剂液位高度并实时控制进液口和排液口处的进液和排液电动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智能净化主机内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控制器连接控制热交换单元、除湿除尘除静电一体机、空气质量采集仪、回风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排液电动阀门连接废液回收箱;所述新风管路连接室内处装有单向阀,所述回风管路连接室内处装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入式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入式智能净化主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右侧部分为风机箱,所述风机箱的前、后侧壁分别设有进风口,所述箱体的左侧部分为上、下层,箱体的左侧下层为蓄液槽,箱体的左侧上层设有出风槽、进风箱、液位传感器安装槽;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箱,所述风机连接进风箱,所述进风箱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向蓄液槽的进风管道;所述出风槽设于进风箱的左侧,所述出风槽的底部设有风槽与所述蓄液槽相通,所述出风槽的左侧壁上设有若干排风口;所述箱体的左侧壁上部装有若干出风口连接所述排风口;所述箱体的左侧壁上设有连通蓄液槽的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蓄液槽内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上端固定于液位传感器安装槽;所述箱体的顶部装有上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河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