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残渣自分离功能的超临界水热燃烧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先进燃烧及节能环保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残渣自分离功能的超临界水热燃烧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超临界水是指温度和压力均高于其临界点(Tc=374.15℃,Pc=22.12MPa)的特殊状态的水。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水的低粘度、低介电常数、高扩散性等特殊性质,使完全溶解在其中的有机物与氧化剂发生快速、彻底的均相反应,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化成二氧化碳,氯、硫、磷等元素转化成相应的无机盐,氮元素绝大多数转化成氮气,实现有机废物的高效无害化处理。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绿色、高效、彻底的有机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被誉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有机废物处理技术。超临界水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前沿燃烧技术,可以被看作产生“水热火焰”的剧烈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又被称作“水火相容”的燃烧技术。水热火焰区1000℃以上的局部高温能够实现化石燃料及污染物中有机质的快速氧化降解,同时释放丰富热量。当前,盐沉积、腐蚀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低成本可靠的工业化实施,其中高压300~410℃高温区是超临界水氧化工艺系统中材料腐蚀敏感区、无机盐快速析出区,服役于该工况区的装备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腐蚀与盐沉积引发堵塞风险。若利用超临界水热火焰与较低温度物料(<300℃)混合实现后者的快速升温,或者直接实现较低物料的快速超临界水热火焰着火、燃烧,由此即可避开300~410℃温度区装备腐蚀与盐沉积堵塞高发区。此外,在能源领域,常规燃煤发电系统和燃煤工业锅炉在原理上是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残渣自分离功能的超临界水热燃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2),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2)内的上部中央布置有水热火焰发生器(5),上部侧面设置有高温稳燃体(10),高温稳燃体(10)外侧壁为双螺旋结构,与装置主体(2)内壁配合构成进料双螺旋通道(12),装置主体(2)上部设置有与进料双螺旋通道(12)入口相连的高压助剂输配通道(6)以及与进料双螺旋通道(12)出口相连进料内通道(15),高温稳燃体(10)内侧壁设置旋流发生装置(11),装置主体(2)的下部设置有燃烬渣浆汇聚锥(3),燃烬渣浆汇聚锥(3)与其下部的超临界热流体引导锥(4)相连,燃烬渣浆汇聚锥(3)侧面上部设有若干燃烬渣浆出口D,超临界热流体引导锥(4)底部设有超临界热流体出口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残渣自分离功能的超临界水热燃烧装置,包括装置主体(2),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2)内的上部中央布置有水热火焰发生器(5),上部侧面设置有高温稳燃体(10),高温稳燃体(10)外侧壁为双螺旋结构,与装置主体(2)内壁配合构成进料双螺旋通道(12),装置主体(2)上部设置有与进料双螺旋通道(12)入口相连的高压助剂输配通道(6)以及与进料双螺旋通道(12)出口相连进料内通道(15),高温稳燃体(10)内侧壁设置旋流发生装置(11),装置主体(2)的下部设置有燃烬渣浆汇聚锥(3),燃烬渣浆汇聚锥(3)与其下部的超临界热流体引导锥(4)相连,燃烬渣浆汇聚锥(3)侧面上部设有若干燃烬渣浆出口D,超临界热流体引导锥(4)底部设有超临界热流体出口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残渣自分离功能的超临界水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2)被高效冷却套(1)包裹,所述高效冷却套(1)为夹套结构或单层/多层螺旋通道结构,冷却剂为水、空气、导热油、有机浆液或氧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残渣自分离功能的超临界水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火焰发生器(5)为多级圆台结构,其上端第一级台面与装置主体(2)内壁之间匹配形成连通反应器内部的氧化剂环形空间(13),第二级台面与装置主体(2)内壁之间匹配形成连通反应器内部的助剂环形空间(14),高压物料筒体(8)自上而下贯穿水热火焰发生器(5)的中央连通至装置主体(2)内部,高压氧化剂筒体(9)自上而下贯穿水热火焰发生器(5)或者装置主体(2)连通至氧化剂环形空间(13),助剂环形空间(14)通过所述进料内通道(15)与进料双螺旋通道(12)连通,使各物料在高温稳燃体(10)内均匀混合并产生稳定火焰,保证有机浆液充分燃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残渣自分离功能的超临界水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物料筒体(8)和高压氧化剂筒体(9)同轴设置并在顶部通过密封连接结构(7)连接,所述高压物料筒体(8)入口A与高压氧化剂筒体(9)入口B处压力皆不低于23MP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残渣自分离功能的超临界水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环形空间(13)通过贯穿水热火焰发生器(5)的氧化剂环形外扩通道(16)至装置主体(2)内部,助剂环形空间(14)通过贯穿水热火焰发生器(5)的助剂环形外扩通道(17)至装置主体(2)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众,李艳辉,蒋卓航,崔成超,孔文欣,贺超,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