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底泥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0256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修复装置,包括底板、拉环、集料箱、进料口、对接底座、固定凹槽、连接板、紧固螺丝、下料口、连接转轴、液压伸缩杆和耙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下料口呈圆台状,且该集料箱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柱,且下料口通过螺纹旋拧与集料箱的底部进行连接固定,方便下放修复原料,液压伸缩杆内部共设置有三级内置伸缩杆件,且该液压伸缩杆通过与连接转轴连接呈转动式连接在底板的右侧,保证将耙齿完全深入底泥中,耙齿呈锯齿状,并通过点焊的方式竖直固定在液压伸缩杆的底部,且液压伸缩杆和耙齿之间所夹角度为120度,防止无法将河道底泥进行翻滚搅拌。

A device for repairing river sed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底泥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修复装置,具体为一种河道底泥修复装置,属于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处理领域,常会遇到因水体富营养化,水流通不畅而造成的蓝藻爆发问题,尤其是在河道河床中,水生生物的粪便和人工养殖投喂饲料的沉积,使河床泥土营养过剩,且河床泥土的流动性较差,为蓝藻等有害物的爆发提供条件,蓝藻产生的蓝藻毒素、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会破坏养殖水体,严重毒害水生动物,大量蓝藻会造成水质恶化,发出恶臭味,诱发大量病原菌滋生繁殖,造成感染疾病,消耗水体中的溶氧量,对水体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且大规模爆发的蓝藻难以进行整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则需要一种河道底泥修复装置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河道底泥修复装置,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河道底泥修复装置上没有设置拉环,导致无法将该装置进行拖拉,其二、现有的河道底泥修复装置的集料箱采用焊接式固定,导致无法进行快速拆卸与安装,其三、现有的河道底泥修复装置的底部没有设置耙齿,导致无法将河道底泥进行翻滚搅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拉环(2)、集料箱(3)、进料口(4)、对接底座(5)、固定凹槽(6)、连接板(7)、紧固螺丝(8)、下料口(9)、连接转轴(10)、液压伸缩杆(11)和耙齿(12);所述底板(1)构成该河道底泥修复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拉环(2)焊接固定在底板(1)的左侧侧面上,所述集料箱(3)竖直连接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进料口(4)竖直固定在集料箱(3)上,所述对接底座(5)焊接固定在集料箱(3)、进料口(4)之间的空隙处,所述固定凹槽(6)呈内凹式设置在对接底座(5)上,所述连接板(7)焊接固定在集料箱(3)的底部,所述紧固螺丝(8)旋拧连接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拉环(2)、集料箱(3)、进料口(4)、对接底座(5)、固定凹槽(6)、连接板(7)、紧固螺丝(8)、下料口(9)、连接转轴(10)、液压伸缩杆(11)和耙齿(12);所述底板(1)构成该河道底泥修复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拉环(2)焊接固定在底板(1)的左侧侧面上,所述集料箱(3)竖直连接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进料口(4)竖直固定在集料箱(3)上,所述对接底座(5)焊接固定在集料箱(3)、进料口(4)之间的空隙处,所述固定凹槽(6)呈内凹式设置在对接底座(5)上,所述连接板(7)焊接固定在集料箱(3)的底部,所述紧固螺丝(8)旋拧连接紧固设置在连接板(7)的四角,所述下料口(9)旋拧连接在集料箱(3)的底部,所述连接转轴(10)呈转动式固定在底板(1)的右侧侧面上,所述液压伸缩杆(11)焊接设置在连接转轴(10)上,所述耙齿(12)竖直焊接固定在液压伸缩杆(11)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阿鲁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