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020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L型防护层、发泡防渗底板、若干个充水膜袋,每个所述L型防护层的底部粘贴有所述防渗底板,若干个所述充水膜袋交错堆叠并呈层状排列设置在所述L型防护层的内侧,所述L型防护层顶部高出部分向内翻折,并覆盖在所述充水膜袋上,每个所述充水膜袋开设有注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快速筑堤,提高防洪效率,提高防渗性能,结构稳定可靠。

Rapid dike construction device for flood control and emergency resc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
本技术涉及抗洪救灾
,具体为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
技术介绍
堤防是抵御洪涝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是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防汛抢险具有明显的突击应急处理特点。随着汛期江河水位的急骤上涨,堤防水压力增加,水流流速增大,风淘浪刷严重,堤防易出现裂缝,漏洞,溃口等,所以要抢筑挡水子堤。当前,常用的方法是用蛇皮袋装土堆填在堤坝顶部。这种方法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取土困难。袋装土需要大量的粘性土,而堤防附近一般没有可取的粘性土;(2)效率低。抢险过程包括装填-运输-码放多个环节,且袋子小,重量大,人工操作非常耗时耗体力,效率很低;(3)备防难。对于重要堤防,尤其是一些尾矿库,需要储备应急抢险物资。材料(土)以及大量蛇皮袋的准备和堆放都很困难。(4)汛后子堤善后处理工作量大,较难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实现快速筑堤,提高防洪效率,提高防渗性能,结构稳定可靠的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L型防护层、发泡防渗底板、若干个充水膜袋,每个所述L型防护层的底部粘贴有所述发泡防渗底板,若干个所述充水膜袋交错堆叠并呈层状排列设置在所述L型防护层的内侧,所述L型防护层的顶部高出部分向内翻折,并覆盖在所述充水膜袋上,每个所述充水膜袋开设有注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充水膜袋为长方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L型防护层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内壁设置有至少一条连接带,所述充水膜袋与所述L型防护层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袋边,所述袋边开设有通孔,所述袋边通过扎带和通孔与所述连接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充水膜袋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外层包裹在所述内层外表面,所述内层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外层由亚麻编织物制成。进一步地:所述L型防护层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L型防护层沿堤坝长度方向排列,每相邻两个L型防护层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相邻两个所述L型防护层中,其中一个L型防护层设置魔术贴毛面,另外一个L型防护层设置魔术贴勾面。进一步地:所述L型防护层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L型防护层沿堤坝长度方向排列,每相邻两个L型防护层之间通过防水密封拉链连接。进一步地:所述L型防护层由土工膜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发泡防渗底板的边缘设置有三角齿状结构,所述发泡防渗底板粘接在所述L型防护层的水平段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L型防护层1的水平段底部设置发泡防渗底板,在L型防护层竖直段内壁设置连接带,将若干个充水膜袋交错堆叠并呈层状排列在L型防护层的内侧,利用扎带将充水膜袋的袋边和连接带绑紧固定,然后就地取水往充水膜袋内注水,使充水膜袋膨胀后形成挡水子堤,再将L型防护层竖直段的顶端高出部分向内翻折覆盖在充水膜袋上,实现快速筑堤,提高防洪效率。通过L型防护层可减缓洪水对充水膜袋的冲刷,防止洪水从充水膜袋之间渗透,且L型防护层由土工膜材料制成,可以防止充水膜袋被洪水中的尖锐物刺穿,增强稳定性。利用发泡防渗底板与堤坝的定面紧密贴合,防止洪水从发泡防渗底板与堤坝顶部之间渗入。2.每相邻的两个L型防护层之间通过魔术贴或防水密封拉链连接,在防洪时,能够迅速连接L型防护层,结构简单稳定,提高筑堤效率。3.充水膜袋包括内层和外层,外层包裹在内层外表面,内层由橡胶材料制成,外层由亚麻编织物制成,外层采用表面粗糙程度高的亚麻编织物材料,可以提高充水膜袋的抗滑能力。4.L型防护层、充水膜袋采用橡胶等轻薄材料制成,利用水作为充水膜袋的填充物,使用完毕后,将充水膜袋内的水排出后,可以将充水膜袋晒干重复利用,简化汛期结束后的善后工作,轻便易运输,且结构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L型防护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袋边和连接带绑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充水膜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与堤坝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L型防护层与发泡防渗底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各层充水膜袋侧面水压力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L型防护层,11-竖直段,12-水平段,13-连接带,14-突出部分,2-发泡防渗底板,21-三角齿状结构,3-充水膜袋,31-注水口,32-袋边,33-通孔,4-扎带,5-堤坝,6-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5为本技术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至少一个L型防护层1、发泡防渗底板2、若干个充水膜袋3,L型防护层1由土工膜材料制成,L型防护层1包括竖直段11和水平段12,竖直段11内壁设置有至少一条连接带13,每个L型防护层1的底部粘贴有发泡防渗底板2,若干个充水膜袋3交错堆叠并呈层状排列设置在L型防护层1的内侧,L型防护层1的顶部突出部分14向内翻折,并覆盖在充水膜袋3上,突出部分14为竖直段11的顶端,每个充水膜袋3开设有注水口31,充水膜袋3与L型防护层1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袋边32,袋边32开设有通孔33,袋边32通过扎带4和通孔33与连接带13连接。参照图6,当预知洪水来袭时,在防洪现场先铺设发泡防渗底板2和L型防护层1,并使发泡防渗底板2平铺在堤坝5的顶部,然后将多个充水膜袋3交错堆叠并呈层状排列设置在L型防护层1内侧,且利用扎带4将充水膜袋3的袋边32与连接带13绑紧在一起,再经注水口31往充水膜袋3内注水,使充水膜袋3膨胀形成挡水子堤,给充水膜袋3注水时,就地取水利用水泵往充水膜袋3充水,充水完毕后,将L型防护层1竖直段11的顶端突出部分14向内翻折,覆盖在充水膜袋3上,即可完成筑堤。同时,可以根据来洪量逐层增加充水膜袋3以加高防洪高度。通过将L型防护层1的水平段12平铺在堤坝5的顶部,水平段12底部设置发泡防渗底板2,将充水膜袋3设置在L型防护层1内侧,并利用扎带4将充水膜袋3绑紧在连接带13上,就地取水对充水膜袋3充水使其膨胀即可完成筑堤,实现了快速筑堤,使用过后可将充水膜袋3内的水排出,并将充水膜袋3晒干回收利用,可大大降低应急防洪器材成本,提高防洪效率。通过在L型防护层1的底部设置发泡防渗底板2,发泡防渗底板2平铺在堤坝5的顶部,利用发泡防渗底板2与堤坝5的顶部紧密贴合,防止洪水从发泡防渗底板2与堤坝5顶部之间渗入,发泡防渗底板2遇水膨胀,能够与不平整的堤坝5顶部紧密贴合,发泡防渗底板2为市场上现有的产品。通过将充水膜袋3设置在L型防护层1的内侧,且L型防护层1竖直段11的顶端突出部分14覆盖在充水膜袋3上,利用L型防护层1将充膜袋3的迎水面包住,能够减缓洪水对充水膜袋3的冲刷,防止洪水从充水膜袋3之间渗透,增强稳定性。L型防护层1由土工膜材料制成,可以防止洪水渗入充水膜袋3之间及防止充水膜袋3被洪水中的尖锐物刺穿,保护充水膜袋3。充水膜袋3包括内层和外层,外层包裹在内层外表面,内层由橡胶材料制成,外层由亚麻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L型防护层、发泡防渗底板、若干个充水膜袋,每个所述L型防护层的底部粘贴有所述发泡防渗底板,若干个所述充水膜袋交错堆叠并呈层状排列设置在所述L型防护层的内侧,所述L型防护层的顶部高出部分向内翻折,并覆盖在所述充水膜袋上,每个所述充水膜袋开设有注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L型防护层、发泡防渗底板、若干个充水膜袋,每个所述L型防护层的底部粘贴有所述发泡防渗底板,若干个所述充水膜袋交错堆叠并呈层状排列设置在所述L型防护层的内侧,所述L型防护层的顶部高出部分向内翻折,并覆盖在所述充水膜袋上,每个所述充水膜袋开设有注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水膜袋为长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防护层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内壁设置有至少一条连接带,所述充水膜袋与所述L型防护层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袋边,所述袋边开设有通孔,所述袋边通过扎带和通孔与所述连接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洪抢险快速筑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水膜袋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外层包裹在所述内层外表面,所述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文黄伟杰刘学智陈豪李慧婧刘悦轩唐喆张鹏陆兆锦张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