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蒸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安装柱上设置蒸汽框体、蒸汽输送管、蒸汽排出管、输送辊、集水槽、安装柱单元、排水孔以及冷凝水收集框单元的方式,达到蒸汽加热装置有效使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蒸汽加热结构合理有效、稳定性高,距离面料的加热距离灵活可调,冷凝水回收效果好,方便再次利用,以及整体加热效果好,染整机内不易积水的优点。
A steam heating device of dyeing and finish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蒸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面料染整工艺,主要包括染色和固色这两个步骤,其中后者就需要用到蒸汽加热设备。现有的蒸汽加热装置,大多直接设置在染整机内,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蒸汽加热装置本身则主要包括加热框体、框内两侧输送辊以及蒸汽发生器这三个部分,但是另一方面,现有的蒸汽加热装置大多存在蒸汽液化后不易回收的问题,最终造成加热框体内不断向下滴水,造成设备的腐蚀和现场环境的不整洁,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带冷凝水回收功能的新型蒸汽加热装置。专利公告号为CN205347740U,公告日为2016.06.29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式染整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染色区和熨整区,沿着布匹的运行方向,染色区位于熨整区的前方,在染色区内设置有进布辊、拉布辊和中间辊,进布辊安装在机架的左上角,中间辊和拉布辊位于进布辊下方,中间辊位于拉布辊的左下方,在中间辊与拉布辊之间设置有两排喷头。但是该技术专利中的染整机存在蒸汽加热结构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其能通过在安装柱上设置蒸汽框体、蒸汽输送管、蒸汽排出管、输送辊、集水槽、安装柱单元、排水孔以及冷凝水收集框单元的方式,达到蒸汽加热装置有效使用的效果。本技术具有蒸汽加热结构合理有效、稳定性高,距离面料的加热距离灵活可调,冷凝水回收效果好,方便再次利用,以及整体加热效果好,染整机内不易积水的优点。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染整机内侧面上的安装柱,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的蒸汽框体,插接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上的蒸汽输送管,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内并与所述蒸汽输送管连接的蒸汽排出管,以及两个输送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内底面上并用于收集冷凝水的集水槽,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水槽内底面上两侧位置处并用于安装固定和升降调节所述蒸汽排出管的两个安装柱单元,设置在所述集水槽上的排水孔,以及设置在靠近所述排水孔的所述安装柱上的冷凝水收集框单元。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集水槽上还设有用于所述蒸汽输送管穿过的管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管孔上的密封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柱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槽内底面上的柱体,套接设置在所述柱体上的安装环,设置在所述安装环上且呈径向方式开设并用于插接安装所述蒸汽排出管的管体槽,设置在所述安装环上的紧固孔,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紧固孔上并通过在所述柱体环面上依靠静摩擦力进行所述安装环竖向固定操作的压紧柱。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柱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紧柱外侧端上的圆形握持块,设置所述圆形握持块外侧面中部位置处的径向开槽,设置在所述安装环外环面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紧固孔上下两侧的两个凸出柱,以及两端分别绕制固定在两个所述凸出柱上并通过在所述径向开槽处卡合后向内弹力驱动所述压紧柱的弹性绳。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柱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紧柱插入端上的弹性块,以及竖向排列设置在所述柱体环面上并通过挤压所述弹性块方式以用于增大所述压紧柱处固定用静摩擦力的若干个凸出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柱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槽内侧面上并用于弹性夹紧所述蒸汽排出管两侧端面的弹性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框单元包括支撑板,设置所述支撑板侧面并用于在圆柱状的所述安装柱环面上进行卡合固定的弧形槽,设置在所述弧形槽的内环面上并用于在所述安装柱上进行弹性夹紧的弧形弹性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位于所述排水孔下方位置处的收集框体。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弧形槽的水平向截面形状为优弧弓,圆心角度数范围为300-320°,所述弧形弹性片的长度与所述弧形槽的弧形内环面长度相等。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框体上的竖向开槽,以及嵌入设置在所述竖向开槽上并用于观测所述收集框体内水体量的透明板。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框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上并在所述弧形槽与所述安装柱环面卡合和解除卡合时用于握持施力的握把柱体。本技术通过在安装柱上设置蒸汽框体、蒸汽输送管、蒸汽排出管、输送辊、集水槽、安装柱单元、排水孔以及冷凝水收集框单元的方式,达到蒸汽加热装置有效使用的效果。本技术具有蒸汽加热结构合理有效、稳定性高,距离面料的加热距离灵活可调,冷凝水回收效果好,方便再次利用,以及整体加热效果好,染整机内不易积水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安装柱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冷凝水收集框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如附图1、2以及附图3所示,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染整机内侧面上的安装柱11,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1上的蒸汽框体12,插接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12上的蒸汽输送管13,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12内并与所述蒸汽输送管13连接的蒸汽排出管14,以及两个输送辊1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12内底面上并用于收集冷凝水的集水槽1,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内底面上两侧位置处并用于安装固定和升降调节所述蒸汽排出管14的两个安装柱单元2,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上的排水孔3,以及设置在靠近所述排水孔3的所述安装柱11上的冷凝水收集框单元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输送管13连接外部的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排出管14上设有成排的小孔,用于对上方输送移动中的面料进行蒸汽加热操作,保证基本的蒸汽加热效果。另一方面,所述集水槽1用于收集冷凝水,所述安装柱单元2保证所述蒸汽排出管14具有高度调节功能,使得蒸汽加热距离灵活可调,例如需要提高加热强度时,可以把所述蒸汽排出管14往上提,距离面料近一点,而所述排水孔3以及冷凝水收集框单元4用于收集从所述集水槽1处流下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收集框单元4中收集到一定量后,可以再加到上述外部的蒸汽发生装置中,既避免了染整机内积水的问题,又节约了水资源。所述集水槽1上还设有用于所述蒸汽输送管13穿过的管孔5,以及设置在所述管孔5上的密封环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输送管13在所述密封环6内保证适宜强度的密封性,而且在所述蒸汽排出管14上提或下降时同样可以在所述密封环6上进出,最终避免漏水以及保证所述蒸汽排出管14升降调节的有效性。所述安装柱单元2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内底面上的柱体201,套接设置在所述柱体201上的安装环202,设置在所述安装环202上且呈径向方式开设并用于插接安装所述蒸汽排出管14的管体槽203,设置在所述安装环202上的紧固孔204,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紧固孔204上并通过在所述柱体201环面上依靠静摩擦力进行所述安装环202竖向固定操作的压紧柱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染整机内侧面上的安装柱(11),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1)上的蒸汽框体(12),插接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12)上的蒸汽输送管(13),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12)内并与所述蒸汽输送管(13)连接的蒸汽排出管(14),以及两个输送辊(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12)内底面上并用于收集冷凝水的集水槽(1),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内底面上两侧位置处并用于安装固定和升降调节所述蒸汽排出管(14)的两个安装柱单元(2),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上的排水孔(3),以及设置在靠近所述排水孔(3)的所述安装柱(11)上的冷凝水收集框单元(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染整机内侧面上的安装柱(11),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1)上的蒸汽框体(12),插接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12)上的蒸汽输送管(13),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12)内并与所述蒸汽输送管(13)连接的蒸汽排出管(14),以及两个输送辊(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蒸汽框体(12)内底面上并用于收集冷凝水的集水槽(1),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内底面上两侧位置处并用于安装固定和升降调节所述蒸汽排出管(14)的两个安装柱单元(2),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上的排水孔(3),以及设置在靠近所述排水孔(3)的所述安装柱(11)上的冷凝水收集框单元(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1)上还设有用于所述蒸汽输送管(13)穿过的管孔(5),以及设置在所述管孔(5)上的密封环(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单元(2)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槽(1)内底面上的柱体(201),套接设置在所述柱体(201)上的安装环(202),设置在所述安装环(202)上且呈径向方式开设并用于插接安装所述蒸汽排出管(14)的管体槽(203),设置在所述安装环(202)上的紧固孔(204),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紧固孔(204)上并通过在所述柱体(201)环面上依靠静摩擦力进行所述安装环(202)竖向固定操作的压紧柱(2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染整机的蒸汽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紧柱(205)外侧端上的圆形握持块(206),设置所述圆形握持块(206)外侧面中部位置处的径向开槽(207),设置在所述安装环(202)外环面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紧固孔(204)上下两侧的两个凸出柱(208),以及两端分别绕制固定在两个所述凸出柱(208)上并通过在所述径向开槽(207)处卡合后向内弹力驱动所述压紧柱(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修禧,汪培,陈文娟,刘泽彬,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宏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