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100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20
一种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埋设措施护筒:根据设计桩位,埋设措施护筒;黏土造浆:设置泥浆池,并制备泥浆;冲孔:桩机冲孔,深度达到距钢护筒设计底标高还有一定距离时停止冲孔;检孔、一次清孔:对成孔进行检查和验收,并进行清孔;下放钢护筒:分节安装、下放钢护筒;第二阶段冲孔:钢护筒下放完成后进行第二阶段冲孔;检孔、一次清孔:对成孔进行检查和验收,并进行清孔;钢筋笼制作、安装;导管安装:开始安放导管,导管在安放时逐节入孔;二次清孔:导管安装后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冲孔至一定距离后下放钢护筒,可避免钢护筒下放超深,也可起到护壁作用,避免成孔后坍塌事故的发生。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ored pile for mixed foundation in sea filling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注桩施工工艺,特别是一种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冲孔灌注桩一般是冲孔完成后检孔再清孔,然后直接下钢筋笼,不需要钢护筒护壁的,但随着码头建设的快速推进优良地质条件的区域基本已经建完,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建设更多的码头,目前一般海港码头建设地点多为填海造地而成,围海吹填,回填土石料,这种地基大多需要处理,因为吹填土大多为淤泥、软黏土和砂砾土,回填土大多为开山土石料及块石,这种复杂地基如果清孔后不采取护壁措施就容易造成塌孔,后期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生串孔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施工方便,有护壁效果的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埋设措施护筒:措施护筒位置要根据设计桩位,按纵横轴线中心埋设,十字护桩控制,措施护筒顶标高高出地面0.25-0.35m,对护筒四周用粘土夯实,保证不漏水,护筒上标注确定孔位中心的十字线及测定的标高;2)黏土造浆:按要求设置泥浆池,并制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泥浆,泥浆池至少要设置2个,即沉淀池、循环池,其容积为单桩设计方量的1.5~2.0倍;3)冲孔:桩机进场后进行拼装调试,同时对钻头直径、卷扬机钢丝绳长度进行检查,确认桩位准确无误后方进行第一阶段冲孔,当冲孔深度达到距钢护筒设计底标高还有50-55cm位置后停止冲孔;4)检孔、一次清孔:用检孔器对成孔的孔径、孔深及斜度进行检查和验收,冲孔达到钢护筒下放深度,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进行清孔,采用掏渣法进行清孔,清孔时,孔内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以上1.5~2m,以防钻孔塌陷,检孔及一次清孔相关指标满足要求后下放钢护筒;5)下放钢护筒:①钢护筒分节安装,单节钢护筒选择合适的长度,每两节钢护筒接口焊接固定,焊缝形式采用单边V形坡口,选用与主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②事先在钢护筒顶口焊两个吊耳,吊耳采用2-2.2cm厚钢板,焊接长度40-45cm,两个吊耳对称焊接;③首节钢护筒下放到位后,将钢护筒通过吊耳搭在采用工字钢焊接成的四方形框架上;④继续吊装钢护筒与首节钢护筒相接,待两节钢护筒焊接完成后,割去吊耳,悬吊钢护筒缓慢下放,钢护筒下放完成后将事先焊在钢护筒上的吊筋挂在孔口处的四方形钢框架上;6)第二阶段冲孔:当结构钢护筒下放完成,至少观察3小时,护筒没有下沉,开始二次开孔;7)检孔、一次清孔:检孔和一次清孔要求同钢护筒下放前的检孔和一次清孔要求;8)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进场后,检验合格后使用,根据设计施工图、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进行灌注桩钢筋笼的制作以及钢筋笼上检测管的安装,然后进行钢筋笼安装;9)导管安装:设备进场后,对每套导管进行试拼,并进行水密试验,确保导管接缝严密,接口处不漏水,导管经试验合格后,开始安放;10)二次清孔:导管安装后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时泥浆循环路径为:储浆池→导管→孔底→沉淀池→循环池,在清孔后,检查泥浆比重、含砂率和泥浆沉淀层厚度,当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灌注混凝土;11)灌注混凝土:计算进行首灌浇筑漏斗的大小,一次性连续浇注完成,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保持孔内水头,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5)中钢护筒下放速度较小时,提升钢护筒2-3m,稍微加大护筒下放速度,靠护筒自重缓冲下沉,如此反复至护筒下放至底标高,如果护筒下放达不到底标高,则用振动锤夹钳钢护筒顶口的替打设备缓放振动至设计标高,同时,用钢丝绳吊住护筒。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6)中二次开孔前进行桩位复测,确定桩位正确后,进行二次冲孔,冲孔过程技术控制同第一次钻孔时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9)中导管在安放时逐节入孔,每节之间通过丝扣连接,丝扣要求完全上紧,根据导管单节长度及孔深,按照导管底距桩底标高为30cm~40cm的标准,计算导管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冲孔后下放钢护筒,可起到护壁作用,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有效避免成孔后坍塌事故的发生;2、本专利技术冲孔至距钢护筒设计底标高一定距离后停止冲孔,避免了钢护筒下放超深或者掉钢护筒的风险。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埋设措施护筒:措施护筒位置要根据设计桩位,按纵横轴线中心埋设,十字护桩控制,措施护筒顶标高高出地面0.3m,对护筒四周用粘土夯实,保证不漏水,护筒上标注确定孔位中心的十字线及测定的标高;2)黏土造浆:按要求设置泥浆池,并制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泥浆,泥浆池至少要设置2个,即沉淀池、循环池,其容积为单桩设计方量的2倍;3)冲孔:桩机进场后进行拼装调试,同时对钻头直径、卷扬机钢丝绳长度进行检查,确认桩位准确无误后方进行第一阶段冲孔,当冲孔深度达到距钢护筒设计底标高还有50cm位置后停止冲孔;4)检孔、一次清孔:用检孔器对成孔的孔径、孔深及斜度进行检查和验收,冲孔达到钢护筒下放深度,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进行清孔,采用掏渣法进行清孔,清孔时,孔内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以上2m,以防钻孔塌陷,检孔及一次清孔相关指标满足要求后下放钢护筒;5)下放钢护筒:①钢护筒分节安装,单节钢护筒选择合适的长度,每两节钢护筒接口焊接固定,焊缝形式采用单边V形坡口,选用与主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②事先在钢护筒顶口焊两个吊耳,吊耳采用2cm厚钢板,焊接长度40cm,两个吊耳对称焊接;③首节钢护筒下放到位后,将钢护筒通过吊耳搭在采用工字钢焊接成的四方形框架上;④继续吊装钢护筒与首节钢护筒相接,待两节钢护筒焊接完成后,割去吊耳,悬吊钢护筒缓慢下放,钢护筒下放速度较小时,提升钢护筒2-3m,稍微加大护筒下放速度,靠护筒自重缓冲下沉,如此反复至护筒下放至底标高,如果护筒下放达不到底标高,则用振动锤夹钳钢护筒顶口的替打设备缓放振动至设计标高,同时,用钢丝绳吊住护筒,钢护筒下放完成后将事先焊在钢护筒上的吊筋挂在孔口处的四方形钢框架上;6)第二阶段冲孔:当结构钢护筒下放完成,至少观察3小时,护筒没有下沉,进行桩位复测,确定桩位正确后,进行二次冲孔,冲孔过程技术控制同第一次钻孔时的要求;7)检孔、一次清孔:检孔和一次清孔要求同钢护筒下放前的检孔和一次清孔要求;8)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进场后,检验合格后使用,根据设计施工图、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进行灌注桩钢筋笼的制作以及钢筋笼上检测管的安装,然后进行钢筋笼安装;9)导管安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埋设措施护筒:措施护筒位置要根据设计桩位,按纵横轴线中心埋设,十字护桩控制,措施护筒顶标高高出地面0.25-0.35m,对护筒四周用粘土夯实,保证不漏水,护筒上标注确定孔位中心的十字线及测定的标高;/n2)黏土造浆:按要求设置泥浆池,并制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泥浆,泥浆池至少要设置2个,即沉淀池、循环池,其容积为单桩设计方量的1.5~2.0倍;/n3)冲孔:桩机进场后进行拼装调试,同时对钻头直径、卷扬机钢丝绳长度进行检查,确认桩位准确无误后方进行第一阶段冲孔,当冲孔深度达到距钢护筒设计底标高还有50-55cm位置后停止冲孔;/n4)检孔、一次清孔:用检孔器对成孔的孔径、孔深及斜度进行检查和验收,冲孔达到钢护筒下放深度,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进行清孔,采用掏渣法进行清孔,清孔时,孔内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以上1.5~2m,以防钻孔塌陷,检孔及一次清孔相关指标满足要求后下放钢护筒;/n5)下放钢护筒:/n①钢护筒分节安装,单节钢护筒选择合适的长度,每两节钢护筒接口焊接固定,焊缝形式采用单边V形坡口,选用与主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n②事先在钢护筒顶口焊两个吊耳,吊耳采用2-2.2cm厚钢板,焊接长度40-45cm,两个吊耳对称焊接;/n③首节钢护筒下放到位后,将钢护筒通过吊耳搭在采用工字钢焊接成的四方形框架上;/n④继续吊装钢护筒与首节钢护筒相接,待两节钢护筒焊接完成后,割去吊耳,悬吊钢护筒缓慢下放,钢护筒下放完成后将事先焊在钢护筒上的吊筋挂在孔口处的四方形钢框架上;/n6)第二阶段冲孔:当结构钢护筒下放完成,至少观察3小时,护筒没有下沉,开始二次开孔;/n7)检孔、一次清孔:检孔和一次清孔要求同钢护筒下放前的检孔和一次清孔要求;/n8)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进场后,检验合格后使用,根据设计施工图、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进行灌注桩钢筋笼的制作以及钢筋笼上检测管的安装,然后进行钢筋笼安装;/n9)导管安装:设备进场后,对每套导管进行试拼,并进行水密试验,确保导管接缝严密,接口处不漏水,导管经试验合格后,开始安放;/n10)二次清孔:导管安装后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时泥浆循环路径为:储浆池→导管→孔底→沉淀池→循环池,在清孔后,检查泥浆比重、含砂率和泥浆沉淀层厚度,当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灌注混凝土;/n11)灌注混凝土:计算进行首灌浇筑漏斗的大小,一次性连续浇注完成,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保持孔内水头,导管埋深控制在2~6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海区混合地基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埋设措施护筒:措施护筒位置要根据设计桩位,按纵横轴线中心埋设,十字护桩控制,措施护筒顶标高高出地面0.25-0.35m,对护筒四周用粘土夯实,保证不漏水,护筒上标注确定孔位中心的十字线及测定的标高;
2)黏土造浆:按要求设置泥浆池,并制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泥浆,泥浆池至少要设置2个,即沉淀池、循环池,其容积为单桩设计方量的1.5~2.0倍;
3)冲孔:桩机进场后进行拼装调试,同时对钻头直径、卷扬机钢丝绳长度进行检查,确认桩位准确无误后方进行第一阶段冲孔,当冲孔深度达到距钢护筒设计底标高还有50-55cm位置后停止冲孔;
4)检孔、一次清孔:用检孔器对成孔的孔径、孔深及斜度进行检查和验收,冲孔达到钢护筒下放深度,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进行清孔,采用掏渣法进行清孔,清孔时,孔内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或河流水位以上1.5~2m,以防钻孔塌陷,检孔及一次清孔相关指标满足要求后下放钢护筒;
5)下放钢护筒:
①钢护筒分节安装,单节钢护筒选择合适的长度,每两节钢护筒接口焊接固定,焊缝形式采用单边V形坡口,选用与主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
②事先在钢护筒顶口焊两个吊耳,吊耳采用2-2.2cm厚钢板,焊接长度40-45cm,两个吊耳对称焊接;
③首节钢护筒下放到位后,将钢护筒通过吊耳搭在采用工字钢焊接成的四方形框架上;
④继续吊装钢护筒与首节钢护筒相接,待两节钢护筒焊接完成后,割去吊耳,悬吊钢护筒缓慢下放,钢护筒下放完成后将事先焊在钢护筒上的吊筋挂在孔口处的四方形钢框架上;
6)第二阶段冲孔:当结构钢护筒下放完成,至少观察3小时,护筒没有下沉,开始二次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朋举绳彬程加军李明全罗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