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梭子及圆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083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梭子,属于编织机械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导杆震动导致梭体破裂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外导杆包括上侧部、连接部和下侧部,上侧部对应上梭轮位于梭体的外侧,连接部将上侧部和下侧部连接成一体,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梭体的后部,下侧部对应下梭轮位于梭体的外侧,上侧部的前端和下侧部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梭体的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外导杆与梭体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圆织机,采用上述梭子。

A shuttle and circular l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梭子及圆织机
本技术涉及编织机械,特别是一种梭子及采用该梭子的圆织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圆织机中所使用的梭子,为防止丝线在开交过程中接触到梭轮,都会设置外导杆,经丝经过梭子时由外导杆撑开而不会接触梭轮。现有技术中,为方便外导杆装配,一般是梭体的前部设置两个插孔,将外导杆的两个前端部插入插孔,然后将外导杆的尾部采用焊接或螺钉等方便固定在梭体的尾部,让外导杆的两个端部不会脱出插孔即可实现固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梭子高速运行及经丝与外导杆的摩擦,会导致外导杆的两个前端部出现震动,一段时间后,梭体在插孔外周的部分就会出现破裂,导致外导杆的前端部与梭体分离,影响编织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梭子,提高外导杆与梭体的使用寿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梭子,包括梭体、上梭轮、下梭轮、梭尾轮和外导杆,上梭轮和下梭轮分别设于梭体相对的两侧,梭尾轮设于梭体的尾部,外导杆包括上侧部、连接部和下侧部,上侧部对应上梭轮位于梭体的外侧,连接部将上侧部和下侧部连接成一体,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梭体的后部,下侧部对应下梭轮位于梭体的外侧,上侧部的前端和下侧部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梭体的前部。进一步的,所述上侧部的前端和下侧部的前端均为扁平头,梭体的前部设有定位平台,定位平台设有螺纹孔,第一螺钉穿过扁平头与螺纹孔配合将上侧部的前端、下侧部的前端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梭体的前部设有将上侧部的前端和下侧部的前端隔开的分隔块。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设有连接片,连接片通过第二螺钉与梭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连接片焊接固定;或者,所述连接部通过第三螺钉与连接片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梭体的后部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扁平状。进一步的,所述梭体的后部设有可拆卸的连接座,连接部与连接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梭尾轮安装于连接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圆织机,包括机架、主轴、门圈组件和梭子,主轴和门圈组件设于机架,主轴连接推梭器,门圈组件设有供梭子绕主轴公转的圆环跑道,梭子为上述的梭子,梭子设有2N把,N=1~8的整数,推梭器与梭尾轮滚动配合来推动梭子运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采用螺钉固定后,外导杆与梭体的前部之间不存在震动,长期使用后也就不会因为外导杆的震动导致梭体破裂损坏,外导杆也不易与梭体分离,两者的使用寿命提高,由于外导杆不再相对梭体震动,引导经丝开交更顺畅,有利于提高编织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正面);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背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梭子,包括梭体1、上梭轮2、下梭轮3、梭尾轮4和外导杆5,上梭轮2和下梭轮3分别设于梭体1相对的两侧,梭尾轮4设于梭体1的尾部,外导杆5包括上侧部51、连接部52和下侧部53,上侧部51对应上梭轮2位于梭体1的外侧,连接部52将上侧部51和下侧部53连接成一体,连接部52固定连接于梭体1的后部,下侧部53对应下梭轮3位于梭体1的外侧,上侧部51的前端和下侧部53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一螺钉6固定在梭体1的前部。采用螺钉固定后,外导杆5与梭体1的前部之间不存在震动,长期使用后也就不会因为外导杆5的震动导致梭体1破裂损坏,外导杆5也不易与梭体1分离,两者的使用寿命提高,由于外导杆5不再相对梭体1震动,引导经丝开交更顺畅,有利于提高编织质量。为提高外导杆5与梭体1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可以设计上侧部51的前端511和下侧部53的前端531均为扁平头,梭体1的前部设有定位平台11,扁平头与定位平台11的接触面积变大,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压强和反作用力压强变小,更不易损坏,定位平台11设有螺纹孔,第一螺钉6穿过扁平头与螺纹孔配合将上侧部51的前端、下侧部53的前端固定。定位平台11具有一定的面积,更加便于梭体1成型后钻孔加工。由于外导杆5一般是一体成型结构,外导杆5出模后,在未装配时,上侧部51的前端和下侧部53的前端会相互靠近,为方便外导杆5装配固定,梭体1的前部设有将上侧部51的前端和下侧部53的前端隔开的分隔块12,上侧部51的前端和下侧部53的前端可以抵在分隔块12的两侧,便于上侧部51的前端、下侧部53的前端分别与螺纹孔快速对齐,提高装配效率。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2设有连接片7,连接片7通过第二螺钉8与梭体1固定连接。连接部52与连接片7焊接固定。除此之外,连接部52也可以通过第三螺钉与连接片7固定连接,而为方便钻孔,可以设计连接部52为扁平状。除了通过连接片7,也可以直接将连接部52与梭体1的后部焊接固定。为提高焊接强度,也可以设计连接部52为扁平状。梭体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只是梭子运行受综合外力作用,对强度要求较高,如果局部出现破损就需要整体更换,维修成本较高,因此本实施例为降低使用成本,在梭体1的后部设有可拆卸的连接座13,连接部52与连接座13固定连接。通过连接座13分担部分外力,如果连接座13出现破损,则更换起来成本会较低。因此也可以将梭尾轮4安装于连接座13。实施例二: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圆织机,包括机架、主轴、门圈组件和梭子,主轴和门圈组件设于机架,主轴连接推梭器,门圈组件设有供梭子绕主轴公转的圆环跑道,梭子为上述实施例的梭子,梭子设有2N把,N=1~8的整数,常见的有四梭圆织机、六梭圆织机等,推梭器与梭尾轮滚动配合来推动梭子运行。外导杆固定稳定,使用寿命长,有利于圆织机稳定编织,确保编织质量和效率。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均应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梭子,包括梭体、上梭轮、下梭轮、梭尾轮和外导杆,上梭轮和下梭轮分别设于梭体相对的两侧,梭尾轮设于梭体的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杆包括上侧部、连接部和下侧部,上侧部对应上梭轮位于梭体的外侧,连接部将上侧部和下侧部连接成一体,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梭体的后部,下侧部对应下梭轮位于梭体的外侧,上侧部的前端和下侧部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梭体的前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梭子,包括梭体、上梭轮、下梭轮、梭尾轮和外导杆,上梭轮和下梭轮分别设于梭体相对的两侧,梭尾轮设于梭体的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杆包括上侧部、连接部和下侧部,上侧部对应上梭轮位于梭体的外侧,连接部将上侧部和下侧部连接成一体,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梭体的后部,下侧部对应下梭轮位于梭体的外侧,上侧部的前端和下侧部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梭体的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部的前端和下侧部的前端均为扁平头,梭体的前部设有定位平台,定位平台设有螺纹孔,第一螺钉穿过扁平头与螺纹孔配合将上侧部的前端、下侧部的前端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梭体的前部设有将上侧部的前端和下侧部的前端隔开的分隔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连接片,连接片通过第二螺钉与梭体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淡陈向荣陈卫国邹虎生许德新吴阳春陈崇斌顾贤初
申请(专利权)人:雁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