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068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包括:利用天窗时间,在既有铁路路基上施工明挖基础;在明挖基础上架设临时便梁加固线路;在加固后的路基上开挖挖孔桩,挖孔桩挖至路肩以下15m,并进行挖孔桩浇筑;待挖孔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工两排挖孔桩之间的横向支撑,并分层开挖两排挖孔桩之间的土层,形成钻孔桩施工基坑,在钻孔桩施工基坑底部施工横向支撑;利用钻孔桩施工基坑作为施工平台,施工钻孔桩,在钻孔桩施工完成后,回填钻孔桩施工基坑,拆除临时便梁;将钻孔桩作为D型便梁支承桩,架设D型便梁,施工钻孔桩之间的横向支撑;在D型便梁下开挖框架基坑,施工框架桥式隧道;回填框架基坑,拆除D型便梁,恢复线路。

An overhead method of D-shaped temporary beam for Underpass railway frame bridge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桥梁工程
,特别是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修建下穿铁路大型车场的地下隧道一般采用D型便梁架空既有铁路施工,在加固以后的路基上开挖挖孔桩,作为施工既有线下框架的D型便梁支墩,该种施工方法能满足绝大部分下穿既有铁路的框架式隧道的施工需要。但是,在地质差(无基岩)、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例如湖泊沉积地区、沿海地区等,尽管挖孔桩已到达极限挖深(达15米),但是,挖孔桩极限挖深处仍不能作为D型便梁支承桩的地区,无法满足D型便梁支撑桩的要求,导致上述方法无法修建该地区的下穿框架桥式隧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特殊地质情况下,挖孔桩极限挖深处仍无法满足D型便梁支撑桩的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天窗时间,在既有铁路路基上施工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利用天窗时间,在既有铁路路基上施工明挖基础,作为临时便梁的支点;/n步骤二:利用天窗时间,在所述明挖基础上架设临时便梁加固线路;/n步骤三:在加固以后的路基上开挖挖孔桩,所述挖孔桩挖至路肩以下10m-15m,并进行挖孔桩浇筑;/n步骤四:待所述挖孔桩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施工两排所述挖孔桩之间的横向支撑,并分层开挖两排所述挖孔桩之间的土层,取土深度为路肩以下3m-12m,形成钻孔桩施工基坑,并在所述钻孔桩施工基坑底部施工横向支撑;/n步骤五:利用所述钻孔桩施工基坑作为施工平台,施工钻孔桩,并在所述钻孔桩施工完成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天窗时间,在既有铁路路基上施工明挖基础,作为临时便梁的支点;
步骤二:利用天窗时间,在所述明挖基础上架设临时便梁加固线路;
步骤三:在加固以后的路基上开挖挖孔桩,所述挖孔桩挖至路肩以下10m-15m,并进行挖孔桩浇筑;
步骤四:待所述挖孔桩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施工两排所述挖孔桩之间的横向支撑,并分层开挖两排所述挖孔桩之间的土层,取土深度为路肩以下3m-12m,形成钻孔桩施工基坑,并在所述钻孔桩施工基坑底部施工横向支撑;
步骤五:利用所述钻孔桩施工基坑作为施工平台,施工钻孔桩,并在所述钻孔桩施工完成后,回填所述钻孔桩施工基坑,拆除所述临时便梁;
步骤六:将所述钻孔桩作为D型便梁支承桩,架设D型便梁,并施工所述钻孔桩之间的横向支撑;
步骤七:在所述D型便梁下开挖框架基坑,并施工框架桥式隧道;
步骤八:回填所述框架基坑,拆除所述D型便梁,恢复线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明挖基础为条形基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铁路框架桥式隧道的D型便梁架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临时便梁为D型便梁或轨束梁。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春徐建华罗星文许志艳刘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