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枕下垫板及其轨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05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枕下垫板,包括减振层和连接层,所述连接层采用纤维丝和/或金属丝,所述连接层通过硫化与所述减振层一体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轨枕,在轨枕下面固定有上述的复合枕下垫板。在预制轨枕时,预先将枕下垫板的连接层与轨枕固化成一体。这种枕下垫板与轨枕的连接可靠性好。在安装轨枕时,不再需要涂胶、干燥、捆绑等多繁琐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

A composite undersleeper pad and its slee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枕下垫板及其轨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枕下垫板及其轨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重载线路要求满足大轴重、高密度和高速度的运行,轨道线路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线路可通过增加道砟等方法减少车辆对轨道和路基的影响,达到减振目的,但隧道和桥梁由于施工不便、承载能力有限等因素,同时不可能铺设大量道砟,因此为减少车辆对桥梁及隧道的冲击,通常采用增加橡胶枕下垫板方式增加弹性,降低刚度,满足轨道线路需求。增铺枕下垫板时,通常在施工前将枕下垫板涂上胶水,并与轨枕通过捆绑带捆绑一起,工序繁琐,同时也增加了操作的繁琐性与铺设的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通过专利检索暂未检索到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技术的专利文献报道,与本专利技术有一定关系的专利主要有以下专利:1、申请号为“CN200410022059.7”、申请日为“2004.03.22”、公开号为“CN100344701C”、公开日为“2007.10.24”、名称为“硅橡胶海绵垫板的制备方法”、申请人为“徐英强”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是一种硅橡胶海绵垫板的制备方法,分为基础胶制备、混炼、成型、一段硫化、二段硫化五个步骤。但该专利没有涉及枕下垫板与轨枕连接的技术方案。2、申请号为“CN201010142415.4”、申请日为“2010.04.09”、公开号为“CN101817957B”、公开日为“2012.07.04”、名称为“一种高速铁路扣件减振用低滞后微孔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人为“北京化工大学;江苏强维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扣件减振用低滞后微孔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组成:基体橡胶100份、纳米增强填料40-80份、表面改性剂8-16份、增塑剂5-15份、防老剂1-2份、化学发泡剂2-4份、硫化剂、硫化助剂10-20份;制备方法:将EPDM、纳米增强填料和表面改性剂在高温高剪切条件下密炼,然后加入化学发泡剂、防老剂、增塑剂、硫化剂和硫化助剂,在室温下常规密炼,在120℃预硫化15min,硫化压力10MPa,然后发泡及硫化,温度、时间、压力分别为170℃、20min、10MPa,得到微孔橡胶材料,放入150℃烘箱中后硫化2hr得到产品。但该专利没有涉及枕下垫板与轨枕连接的技术方案。3、申请号为“CN201310536611.3”、申请日为“2013.11.04”、公开号为“CN103541282B”、公开日为“2015.06.10”、名称为“高适应性连续格栅弹性垫板”、申请人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适应性连续格栅弹性垫板及减振方法和设计方法,在弹性垫板上设置连续格栅,实现弹性垫板的垂向刚度非线性设计,可以在满足垂向刚度非线性设计要求的同时,能灵活的连续调节弹性垫板的横向和纵向刚度,对承载的变化或线路条件的变化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具有更简单的工艺性和更低的生产成本。但该专利没有涉及枕下垫板与轨枕连接的技术方案。4、申请号为“CN201810730120.5”、申请日为“2018.07.05”、公开号为“CN108914721A”、公开日为“2018.11.30”、名称为“一种地铁轨道用垫板”、申请人为“江苏金洋机械有限公司”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轨道用垫板,通过在上容纳腔与下容纳腔设置高度变化完全相反的吸能组,保证垫板结构的稳定性;利用上容纳腔的多个高度呈阶梯状变化的吸能组,形成不同的承压区,使不同高度的吸能组具有不同的静刚度,从而使垫板本体具有阶梯刚度,从而实现静刚度的自动调节;多个上吸能分区的设置,提高了静刚度的调节密度,使调节更加精细;利用凹槽减小辅助吸能片的表面面积,增大辅助吸能片的变形性,能较好的被压缩,从而对地铁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但该专利没有涉及枕下垫板与轨枕连接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与轨枕一体成型的复合枕下垫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枕下垫板,包括上层部分和下层部分,所述下层部分为减振层,所述上层部分为设置在减振层上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与减振层通过硫化一体成型。安装枕下垫板时,不需要涂胶、干燥、捆绑等多种繁琐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层为纤维丝和/或金属丝。采用独特的连接丝设计,纤维丝耐腐蚀能力强、金属丝的连接强度高。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层为草丛状连接层,草丛状连接层的连接面积大,连接均匀。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层为卷筒状连接层,卷筒状连接层的连接强度高,可靠性好。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层为橡胶垫,橡胶的弹性好。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垫为实心橡胶板,实心橡胶板的强度高,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垫为发泡橡胶板,发泡橡胶板的弹性好,刚度小,减振效果好。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复合枕下垫板的轨枕,包括轨枕本体,在轨枕本体的下面固定有上述的复合枕下垫板。可解决一般橡胶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轨枕无法整体操作的问题,在安装轨枕时,不再需要涂胶、干燥、捆绑等多繁琐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进一步地,所述轨枕本体的底部与复合枕下垫板(1)的连接层相连接,在轨枕成型时与轨枕固化成一整体,连接可靠性好,安装效率高。进一步地,所述轨枕本体为混凝土轨枕本体,所述连接层为草丛状连接层或卷筒状连接层;在浇注混凝土轨枕本体时,所述连接层与混凝土轨枕本体固化连接,从而将复合枕下垫板与混凝土轨枕本体固化成一体。这种轨枕的枕下垫板连接可靠性好,轨枕安装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独特的连接丝设计,在预制轨枕时预先将枕下垫板与轨枕固化成一体,连接可靠性好;可解决一般橡胶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轨枕无法整体操作的问题,在安装轨枕时,不再需要涂胶、干燥、捆绑等多繁琐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草丛状连接层的复合枕下垫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有卷筒状连接层的复合枕下垫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卷筒状连接层制作示意图;图4为硫化模具合模前状态示意图;图5为硫化模具合模后状态示意图;图6为采用的复合枕下垫板的轨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复合枕下垫板、11—减振层、12—草丛状连接层、13—卷筒状连接层、2—下模、3—上模、4—混凝土轨枕、5—卷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复合枕下垫板1,包括上层部分和下层部分,所述上层部分为与轨枕连接的连接层,所述下层部分为减振层11,所述连接层与减振层11通过硫化一体成型。安装枕下垫板时,不再需要涂胶、干燥、捆绑等多种繁琐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连接层为多种纤维丝或多种金属丝,以及多种纤维丝和多种金属丝的组合。所述纤维丝是尼龙纤维、聚酯纤维等其他聚合物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枕下垫板(1),包括上层部分和下层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部分为减振层(11),所述上层部分为设置在减振层(11)上的连接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枕下垫板(1),包括上层部分和下层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部分为减振层(11),所述上层部分为设置在减振层(11)上的连接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枕下垫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为纤维丝和/或金属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枕下垫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为草丛状连接层(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枕下垫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为卷筒状连接层(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枕下垫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层(11)为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枕下垫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宇王三孟黄光穆洪帅刘权黄良平王雪飞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